刘海
摘 要:课程教学质量保证诊改是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根据专业“异步教学组织形式”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目前课程教学质量保证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提出了课程教学质量保证诊改的必要性和意义,最后在专业(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层面课程教学方面研究建立和使用“课程教学质量保证和诊改信息化平台”(以下简称为“课堂教学诊改平台”),该平台采集课堂过程数据,课堂上每完成一个项目子任务,平台根据采集的数据自动生成一份诊改建议。诊改建议针对课程单元容量、任务内容、任务步骤、任务教学方法、任务时间安排等各方面提出改进方向,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程;教学;质量;诊改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7-12-23
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文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和改进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并在目标任务的第一点中提到“以诊断和改进为手段,促使高职院校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强化学校各层级质量管理系统间的依存关系,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2016年《关于召开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全体委员会全体会议暨业务培训的通知》《关于开展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省级专家委员会业务培训的通知》《关于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院校长)培训的通知》,标志着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一、现状分析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从2012年以来,实施“异步教学组织形式”的教学改革,在大一实施自然班,大二实施岗位班,大三实施项目班。在专业层面根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特点制定了相关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定期对岗位技能班、项目班的教学质量开展调查分析。通过观测学生课程考核成绩、职业技能考证、职业技能竞赛、校企合作项目开发和技术服务;分析学生座谈会、学生评教、教师座谈会、督导记录、督导评教、家长反馈、企业评价信息,综合评价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专业技能、实践能力。
目前院校主要通过校企合作途径来强化高职教育质量,在教学质量保证方面通过以上途径使教学质量得到了一定的保证,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1)现有的课程质量保障体系注重外部督查,上课教师处于被动地位,缺乏主动积极性。
(2)现有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实施措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3)现有的课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对课程教学缺乏实时有效自我诊断机制。
(4)现有的三年统一的教学质量评价方式也不适合异步教学组织形式下的教学内容变化快的特点。
现有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有学生评价、督导评价、教师自评等方式,三年采用一样的评价指标体系。而异步式教学组织模式下,大一自然班学生主要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大二岗位班学生主要学习专业技能,大三项目班学生主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获取项目经验,在学生渐进学习过程中,不同时期教学方法有较大差异。两者显然不相适应。
二、课程教学质量保证和诊改建设的意义
2014年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下的异步教学组织管理,学生入校后实施大一自然班、大二岗位班、大三项目班织教学,至2016年全面实施了异步教学组织管理。 改革新形势下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应建立课堂教学过程持续的诊改机制。
本论文主要探索在专业(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层面课程教学方面研究建立和使用课堂教学诊改平台,该平台采集课堂过程数据,课堂上每完成一个项目子任务,平台根据采集的数据自动生成一份诊改建议。诊改建议针对课程单元容量、任务内容、任务步骤、任务教学方法、任务时间安排等各方面提出改进方向,稳步提升教学质量。意义如下:
(1)“课程教学诊改平台”通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反馈指导课程标准的诊改。
(2)“课程教学诊改平台”为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等教学多方面的诊改提供依据。
(3)教学过程性评价和诊改适应异步教学组织模式下教学内容变化大的教学规律。
(4)“课程教学诊改平台”重在课堂教学自我诊改,有利于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5)“课程教学诊改平台”对接学校诊改平台数据库,利于学校层面数据收集和诊改。
综上所述,为使课程教学更贴近教学实际、生产实际,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和数据分析在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地位应有所增强,有必要找出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持续诊改的模式来适应“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下的异步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对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不断进行诊断和改进,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程教学质量保证和诊改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实施
1.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分析为课程标准诊改提供依据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有关文件中提出了建立以专业标准、课程标准为主体的教學质量标准体系的要求。课程标准从学生“学”的角度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提出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管理课程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中统一了课程学习内容,包括知识内容和技能要求、统一了教学教法等,保证不同水平层次的教师在讲授同一门课的情况下教学质量依然能保证在一定的水平范围内。课程标准是否合理,比如学生所学的课程知识是否符合企业的要求,课程标准规定的学时是否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等,针对此类问题应该存在客观的评价手段,“课程教学诊改平台”通过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效果的分析进一步为完善课程标准制定相关的内容(比如课时,教学教法)提供依据。
2.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分析为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持续诊改提供依据
《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文件指出,要建立一种能够全面评估教学过程以及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和体系。
课程教学过程的监控,有利于对“教与学”的行为过程进行全程监控,抓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课堂的各类数据,进行质量监控和评价分析,向各类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提供不同维度的教学分析数据,为管理人员、教师进行质量保证和诊断改进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必要知识技能方面的“长短板”分析提供依据,有目的地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
3.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下基于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持续改进机制研究
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异步教学组织形式下教学组织方式和以往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体现在:①教学组织者有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参加,企业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他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教学教法以及监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方面和学校专任教师有一定的差距,而专任教师在实践经验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要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必须通过有效的信息化工具,统一课程标准和课程资源,来实现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取长补短,保证不管是专任教师还是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在一定可控范围内波动。②大一到大三教学班级性质的不同决定了相应的教学方法也应相应地改变,过程性教学评价的评价方法也应该根据不同的班级性质、教学内容和方法及时进行适应性更改。
根据以上的分析,应该借助“课堂教学诊改平台”,通过统一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以及适应性的改变评价指标来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针对教学各方面进行持续的诊断和改进,螺旋式提升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诊改平台”主要逻辑模块包括:
(1)基础数据模块:主要完成学生、课程、教师基础数据的增删改查功能。
(2)课程资源模块:主要完成把课程项目资源分解成任务,完成所有任务资源的整合和管理。
(3)“教学做一体化”过程设置模块:把课程教学分为不同单元,把项目任务分解到不同的单元中。
(4)评价指标设置模块:针对大一、大二、大三不同課程分类设置评价指标,指标包括:教学方法、教学速度、内容难易程度、项目步骤是否合理等。
(5)课堂数据采集模块:课堂“教学做一体化”过程中实施收集学生针对每个项目任务的练习、建议、评价提交数据,并收集教师批改练习提交数据。
(6)数据统计和分析模块:根据收集的数据,分析每个任务的完成率、完成时间、完成效果;分析每个单元的完成率、完成时间和完成效果;分析学生对任务的评价,比如教学方法、任务内容难度、任务步骤清晰度等;统计学生平时成绩。
(7)持续诊改模块:根据分析模块,提出每个任务的诊断信息,包括任务完成时间是否合理、完成率是否达到要求、完成效果是否达到要求等,来判断对任务讲解是否合理,任务内容等方面是否应该修改;对每个单元任务设置是否合理;对课程资源设置是否合理。
(8)数据对接学校诊改数据库模块:分析学校层面诊改系统,把专业课程诊改数据对接(导入)学校诊改数据库平台。
参考文献:
[1]杨应崧.教学质量要“医院体检”,更要“自我保健”[N].中国教育报,2015-10-29.
[2]周 俊.诊断与改进:质量自我提升的不竭动力[N].中国教育报,2016-05-24(07).
[3]何锡涛,杨秀英,杨应崧.构建现代职业教育管理检测平台的思考 [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6(1).
[4]杨旭清.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7(6).
[5]唐 辉.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分析与创新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4).
[6]王立祥.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历史嬗变及改革方向[J].职业技术教育,2011(19).
[7]刘慧明,邵璀菊,桑维军.市场化视野中甘肃省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7(20).
[8]康玉忠,余爱民,曾文权,等.产教融合,“异步教学形式”改革,助推“教学企业”协同育人[J].课程教育研究,20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