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生活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2018-05-25 06:07黄晋
教师·中 2018年3期
关键词:以身作则实践探索

黄晋

摘要: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越来越重要,在各方面因素影响中,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难以养成,而小学一年级阶段正处于生活学习习惯养成的起始期与关键期,在此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不管是对本阶段的学习,还是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学生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从小学一年级抓起,需要协同家庭、学校、社会的力量。文章对小学新生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进行系统研究与实践探索。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为祖国培养拥有自律能力、自学能力的高质量人才。

关键词:生活学习习惯;实践探索;以身作则;协同合作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1)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课程改革的需要。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步步深入,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学生的主体性日益凸显,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将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有研究显示,生活学习习惯较好的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强,善于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改正错误并自觉调整学习状态。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面临的各种诱惑也越来越多,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网络世界,如果不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学生容易迷失自我,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而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学生可以加强自我管理、完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生活学习习惯养成关键期的需要。幼儿园的学习主要以游戏等直接经验的获得为主,而小学就进入了以知识学习为主的阶段,小学阶段就成为小学生良好生活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只有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其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才能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小学阶段便是这棵大树生长根茎的关键期,如果根茎长不好,如何能够吸收营养?学生一旦养成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会影响其日后的学习效率与效果,若想要改正,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所以,在小学阶段,学生养成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养成至关重要。

(二)研究现状

高斐在其硕士论文《一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个案研究》中认为学习习惯的养成应该分成五阶段,提出了“五阶段说”,分别是学习习惯养成的“难以控制”阶段;学习习惯养成的“直接强化”阶段;学习习惯养成的“替代强化”阶段;学习习惯养成的“自觉从众”阶段;学习习惯养成的“相对稳定”阶段。高斐认为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阶段性、反复性、差异性。并且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受到自身因素、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同伴群体因素的影响。小学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社会、家长、教师以及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有了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学习才不会变成枯燥和乏味的事。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快乐地学习。陈斯雯在《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60个法则》中说:“学习习惯在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中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有数据表明,部分家长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习惯非常不满意。大多数家长认识到,孩子是否具有良好的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成绩的高低。

(三)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对生活学习习惯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但对于小学阶段生活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不足。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是生活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但对此阶段生活学习习惯培养研究的不足,导致教师及家长对此阶段学生良好生活学习习惯养成的忽视,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长远发展。另外,关于生活学习习惯的研究大多是从理论方面泛泛而谈,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导致生活学习习惯研究的空洞无力。

(四)研究意义

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是决定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学习习惯比较好的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强,善于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改正错误并自觉调整学习状态。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养成,且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便难以更改。所以小学生入学时,努力培养其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尤为重要。然而,长期以来,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对于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并未受到足够重视。学生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对其学习成绩的影响是无形的,但大多数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不良生活学习习惯无计可施。本文即针对小学生入学后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进行探究,从小学生所特有的心理特点出发,以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学习问题为依据,提出小学生良好生活学习习惯养成的相应策略,以期对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都能有所启迪。一方面,在教育實践层面上,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首先,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家庭和学校对于学生良好生活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视程度,为教师和家长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其次,对于小学生来讲,在教师、家长的帮助下,有利于其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其学习信心;最后,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来讲,有利于教师改进教育教学的策略,提高其课堂效率,从而避免学生“输在起跑线上”。另一方面,在教育理论层面上,本文综合运用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针对小学生所特有的心理特点、学习特点及其学习习惯,力图在运用各种方法获取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使研究结果获得理论上的提升,从而丰富关于小学生良好生活学习习惯养成的相关理论。

二、学生生活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问题

通过对现阶段小学生生活学习习惯特点的梳理,以及对影响学生生活学习习惯养成因素的仔细分析,笔者希望可以得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为小学生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笔者通过课堂教学观察、师生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在教学实践中对小学生学习生活习惯进行调查,发现小学生的生活学习习惯存在以下五种问题:

1.注意力不集中

从随堂观察记录看,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在课堂的前十五分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自控力较差,课堂注意力就更容易分散。在家庭方面,很多家长也反映了一些孩子在做家庭作业过程中的问题。比如,有的孩子注意力很难集中,大多孩子会边写作业边玩的,主要表现有:在电视机前面写作业,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写作业;做作业时身边放满了零食,其注意力很难集中到写作业上;不能单独完成作业,在做作业过程中要有家长的陪同。

2.缺乏认真倾听的习惯

有很多学生认为,在课堂上只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在听讲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听,而是思考。在随课堂观察过程中,笔者发现有许多学生存在这种现象:在同学发言时处于放空状态;或者因为急于要发表自己的见解,打断别人,根本没把注意力集中在倾听其他同学的讲话上;在倾听完老师同学陈述以后进行总结的能力比较弱。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发现有的孩子根本没有合作意识,在同伴发言时不会倾听、不会思考。还有的孩子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发表了自己意见以后也不会考虑别人的看法,更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来修正自己的答案。

3.缺乏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边读边思考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堂上,笔者发现一些学生读课文就是读通句子、读准字音,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从文章中梳理有用的信息,被动地等待老师去教。有33.3%的家长认为孩子不会提问,看不懂题目要求或是不会组织语言,很难提出有效的问题。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很少发现问题,更不敢提出问题。从一系列的测试中可以看出,现在的小学生缺乏基本的细心和“想要”思考的动力。学生本身有足够的能力,但由于不够细心或者不愿意深入思考而放弃对题目的理解。他们依赖性普遍较高,在离开教师的指导的情况下懒于自己动脑,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4.缺乏认真作业的习惯

书写的握笔姿势、坐姿不标准。娇贵的孩子经常抱怨标准的握笔姿势会手疼,端正坐好会腰疼,从而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需要教师与家长反复提醒。而且这种现象,年级越高表现得越明显。随着高年级学生开始使用钢笔,学生书写出错后随意涂抹,字迹书写不认真,很多学生没有“整洁美观”的意识。很多时候会发现他们在同一页作业上使用三种甚至更多种笔随意写。更有家长反映,孩子做作业不能一气呵成,往往是边写边玩,导致在有限的时间里马马虎虎应付老师,由此出现作业质量下降等现象。

5.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

很多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学习内容也不感兴趣,没有主动学习的欲望,不能自始至终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课堂活动中,一旦老师不经常提醒,就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有些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学习也缺乏主动性,写作业的目的仅仅在于应付老师的检查。

(二)分析原因

1.家庭原因

家庭环境和教育对学生习惯养成的影响是巨大的。有些家长忙于工作,照顾孩子的任务就落在了老人身上,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关心很少;有些家长对子女管教过严,教育方法过于简单粗暴;有的家庭发生结构的变化,如父母离异或者长期两地分居,甚至有的家长自身就有不良恶习,比如盗窃或赌博等行为。在这样不良的环境中成长,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使得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个人性格及其行为方式都易偏离正确的轨道。

2.学校原因

当前社会舆论导向使得学校、教师成为了弱势群体,从而只要学生在学校里不出安全事故,对其品行或学习问题学校大都采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在课堂教学中不灵活,授课时被教案束缚较多,这样就会使课堂效率降低。有的教师担心控制不好课堂纪律,就不允许学生讨论或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课堂死气沉沉,也让学生厌倦。有的教师提的问题学生只能有唯一答案,如若出现和自己预设不一样的答案,就不知道如何去引导。有的教师不注意自身的示范作用,比如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画等号用尺子,自己在黑板上示范的时候却懒得用尺子,学生“上行下效”也就写不出规范的作业了。

3.学生自身原因

这一阶段的儿童大多年龄在六七岁,自我约束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对周围一切未知的事物都感到好奇。从心理活动的特点看,小学生心理活动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他们正处于心理发展的童年期階段,在课堂上无法自我约束,注意力易分散,容易做与老师讲述的学习内容无关的事。在授课中,这一时期的儿童会对形象具体的事物感兴趣,但是无法对一件事情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概念、定义等比较抽象的文字性的信息很难产生兴趣。他们在这个时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注意力会快速随兴趣转移。如果他们对当前的活动感兴趣,则会表现得积极主动,如若他有自己更感兴趣的事,注意力就会迅速地转移。如有的学生上英语课还在做美术作业,上语文课还在议论上节课的体育测试等。有研究表明:六到十岁的儿童,在课堂上能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的时间约为二十分钟。那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根据这个特点进行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就会有部分学生出现注意力的转移,课堂纪律容易涣散。

三、学生生活学习习惯培养的解决措施

(一)创新班级活动

教师要给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创设一种情境,拉近彼此的距离,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具有竞争性、新颖性、促进性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把他们的精力吸引到学习、活动中,有效促进学生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形成。

(二)创新家访的形式

家长、学生、教师相互配合,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习惯是在教育过程中和个人的生活实践中经过长期的反复练习形成的。小学生一半时间在学校度过,还有一半时间在家里度过,如果只凭教师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有限,还需要同事、家长、学生多方面一起合作,所以教师更应该加强与同事、与学生、与家庭的联系,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三)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促进学生崇尚良好习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方面,教师要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自觉地捡起一片废纸,和学生一起扶正课桌椅等,若学生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都会自觉去做。最重要的是教师必须事事处处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果要求学生守纪律、有礼貌,教师自己就要守纪律、懂礼貌,不然学生就不会听你的。教师的表率作用,就像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长期坚持,学生会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大力表扬学生中的好人好事,树立尊重同学、遵守纪律、刻苦学习、关心集体、努力锻炼等各方面的榜样。

(四)开展评比,鼓励上进,培养学生生活学习习惯

给予鼓励或奖励,一步一个脚印,扣紧每一阶段,利用每一件事,用规范行为教育每一位学生是培养学生生活学习习惯的关键。对一些行为习惯特差的学生,教师只能关怀、鼓励、教育他们,不能疏远、打击、冷淡他们,要注意从小事中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和刚冒出来的不良习惯,一旦发现就竭尽全力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结语

总之,学生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学生的生活学习习惯养成需要教师、家长、学校的共同努力,特别是需要教师和家长的不断探索、不断努力,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有了好习惯,才有好人生。”我们将继续用自己的教育实践证明这条真理,用有效的生活学习养成教育为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从小学一年级抓起,需要调动家庭、学校、社会的力量,对小学新生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进行系统研究与实践探索,完善理论研究。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为祖国培养拥有自律能力、自学能力的高质量人才。

猜你喜欢
以身作则实践探索
以“亲”作舟,以“勤”为桨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铸高尚师德,做人民满意教师
严格执行课堂规则,提高数学课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