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萍
摘要:近年来,数学教学的实用性、生活化观念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也是教育教学者一直为之付出努力的方向。文章主要以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教材研究为主,深入探析教师该采取何种方式让高深的数学教学真正贴近小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从而让抽象化的数学内容能够真正融入到学生的具体生活中,从而使他们在“活中学”“做中学”,在学习数学中认识并感触生活,亦在生活中体悟数学思想。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被教育者称为学生感知和接触世界的关键途径之一,虽然数学不可能孤立在生活之外产生效用,但它也不可能自发地从教科书中与实际生活形成对接关联。因此,若想将数学与学生的感知世界真正连接起来,教师必须在教学课堂中融入生活化元素。而这些生活化元素的添加需要依托教师呈现的具体教学素材和教学方式,即笔者提出的贯彻“生活化”教学的理念。这一理念展现出本文研究的主要方向,也为今后小学数学的实践教学提供素材和内容。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概念的提出
许多学者对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定义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但是独特之中也蕴含了共性部分,即数学课堂教学无论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还是在教学方式的选择适用上,都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发生关联。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在现实的数学课堂上,将已知的数学科学知识简单转化或有技巧地融汇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使学生们能够在更加真实的场景中认识和开展各项学习活动。其实,这里说的数学教学生活化折射出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僵化教学的现象,亦反映出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苍白无力的境况。因此,本文站在教育者的角度思考,深入探究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积极地为学生补充富有生活化的教育题材,运用适宜、恰当的生活化教学方式,力图为小学生打造生活化数学课堂。
二、打造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
数学看似高深莫测,其实是一门很“接地气”的学科,它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譬如球赛中使用的比分牌上的数字、电影院座椅上的数字、钟表上注明的指针刻度等,这都是数学的表达。我们看到的山河湖泊、花草树木,它们都拥有各自不同的形状,这也是数学的体现。由此得知,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身影。因此,教師应该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给他们的数学学习补充更多资源,这也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数学、学习数学。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六年级的教学内容作简单生活化举例。
1.《圆柱与圆锥》的生活化教学
例如,教学《圆柱与圆锥》时,教师制订教学目标,即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形物体,让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及其组成面的形式,分析圆柱的平面结构图、侧面展开图,进而塑造其立体空间想象力。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发动学生寻找,并认识实际生活中较有代表性的圆柱体模型。在讲授圆柱的特征、各部分时,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来表述,如圆柱的高。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医用上的针管也是一种圆柱体结构,然后利用幻灯片为学生展示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借此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即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答案是水柱的高低与水柱的高有关。
2.《比例》的生活化教学
在《比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比例的现实意义,并有效判断生活中的诸多事物是否存在比例关系以及具体的比例。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比例关系,如飘扬在操场旗杆上的五星红旗与挂在教室墙上的五星红旗,它们呈现的内容是一样的,只是大小不一,那它们之间存在比例关系吗?教师提供两面红旗的长、宽的具体尺寸,然后学生据此求出两个长宽比的比值是相等的,进一步认识到红旗是呈现比例关系的。这样一来,就能够用“=”将两者连接,最后教师就可以引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作比例。
另外,教师还可以发动学生,积极寻找生活中的比例现象,如乒乓球和篮球都是球,其大小关系存在比例现象;又如我们经常看的电视的屏幕也是按照一定比例呈现出来的,常见的有4:3和16:9两种屏幕比例。上述例子皆来源于实际生活,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发现数学。
3.《统计》的生活化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一些小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统计的相关知识,如学生自选角度如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统计本班学生情况。具体统计时,学生应先选择自己需要的角度如身高,然后根据角度收集本班同学的身高数据,制定统计标准区间,接下来将不同的数据划入不同的区间,如身高不足1.3米、1.3到1.4米、1.4米以上等。最后,学生可以依次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当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开展其他方面的统计活动,如每到期末考试时,可以借助统计知识汇总本班的各学科期末成绩,将其制成图表,既协助任课老师掌握本班教学情况,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统计获得对学习情况的认识。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生活化教学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目标是使学生认识典型的六面几何体,掌握六面几何体的性质特点,认识并理解它们的长、宽、高,初步学会看立体图。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当中的具体实例,塑造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如我们每天睡觉使用的弹簧床垫,就是一个最典型的长方体。又如学生经常玩的魔方玩具,就是正方体。教师示范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直接观察,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
例如,教师可以做以下生活操作实验:
(1)拿出一颗苹果,拿刀竖直切一刀,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观察、真实触摸来体悟切出的平面。在学生真实感受的同时,教师进行“面”的讲解。
(2)将苹果切出的平面朝下放置后,在垂直的位置上切第二刀,取出其中的一块苹果模型,向学生展示,让学生细细观察。接着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这块苹果有几个面?两个面相交的边叫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立体图形的棱。
(3)继续切,把苹果的一面平摆在桌面上,再垂直切一刀,出现了一个新情况,让学生观察后回答有几个面、几条棱。
(4)将切成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苹果模型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从观察中获得对立体几何的正确认识。这样一来,学生在简单的生活操作实践中获得了对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全面认识。
三、结束语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社会信息和生活味道较为不足,尤其是缺少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执行者,教师在组织教学材料时必须提供一些生活化信息的内容,也就是说教学材料要迎合学生生活,将小学数学教学材料变得更加富有生活气息,形式上更显多样,以此不断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思考,促进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数学的“有用性”,从而在现实生活中自觉地留心身边的事物,面对一些疑问,不再毫无头绪,而是能真正运用所学数学理论去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