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
摘要:教材是汇聚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权威性范本。高中《政治生活》教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该教材是随着课程标准的改革应运而生,凝聚了新改革的精华。但是,教材仍显现出几方面的不足,文章主要从教材内容的选择、开篇内容的设计、教材结构的选择以及教材本身的滞后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材;政治生活
1.教材内容的选择存在不足
从无数教师的论文以及笔者自身支教的经历了解到,不同区域使用统一的教材却并不实用,尤其是偏远落后地区的教材无法很好地体现教学的本意,因而教师无法因材而教,更达不到公共参与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改革一直持续,无论城市学校还是乡镇学校,一个班级接近百人的情况大量存在。教材要求“分组讨论”,班级规模无形是一大限制。另外,地域因素很多,教材统一化与地方教学差异化之间的不协调给教学造成了很大困扰,教材内容的选择体现不出层次性。若是不同地区按照科学理论和特色教学资源来组织编写教材,以适应当地教学需要,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那么这一难题便可迎刃而解。
2.教材开篇内容易被忽视
“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的课程理念频频在“致同学们”中显现,政治学科改革意向明显。据了解,教师会忽略这一栏的阅读,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经验为主。教师容易受长年教学经验的影响,拿到教材,仅凭以往的教学模式来设计教学,不顾现今改革浪潮,对当今教师、学生的要求不清不楚,事不关己。二是当地教师培训力度薄弱。要想很好地把教育部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传递到具体的每一个教师身上,那么教师的培训是重要的学习机会。但是,由于资源有限,每个学校只会选取部分甚至是个别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培训结束后也没有进行及时的培训总结,教师有没有真正获得职业感悟力不得而知,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难免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局面,改革仍然效率不高。三是不少教师认为,只有带过高三班才能证明自己的实力,只有自己的班级出了一流的毕业生,那才是教师的实力,所以,这一开篇语录在某些教师眼中可有可无。这种功利化教学现象遍地乱开花,结果导致教育正统、新鲜的血液无法顺畅流淌,教育病症纠结在此。“致同学们”对本教材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结构清晰,内容简明,方法得当,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
3.教材结构的选择存在不足
以高中政治必修2《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为例,说明教材的编排结构存在不足。《公民的政治生活》是第一单元,第一个学习链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个学习链为“公民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的意义”;第三个学习链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和方式”。三条链都汇聚到一个目标,即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大意义。我们从单元结构的编排可以看出,学习内容一目了然,但是“以生活主题组织知识内容”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仅仅停留在理论学习的部分过多,仍然没有实践活動的安排。从单元序言来看,没有明确学生学习与培养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知识和能力之后,教学生成为政治的主人,这种政治上的晦涩仍然在限制教育,一方面在教学生“民主”,另一方面是“民主受限”的矛盾的体现。此外,综合探究编排也不合理。探究政治参与的有序无序并不是本单元最重要的表达,最重要的应是鼓励学生充分了解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和方式,并通过具体的生活实践加以落实。本单元应把综合探究转变为具体的某一个方式或综合方式的实践研究,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有序无序的选择应该由学生自己在经历中自主判断,避免独断化,导致与课程标准背离。如果没有让学生从生活体验中学习如何过有道德的生活,就没有让思想政治课达到应有的效果。
4.教材内容相对滞后
政治事件风云变幻,政治分析也应实事求是,实践出真知。细化到教材编排的工作上,我们要运用先进的方法和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孕育出一次次不断追求突破的教科书。然而,任何事都具有两面性,做这件事的本身就注定了不能完美诠释教材的先进性,因为教材从编写到分配的过程中就已经过了一段时间,所以不管如何,教材内容都是相对滞后的。学生拿到教材的时候,分析的案例都是“过去时”的,因此,教师的时政素养以及主题式情境教学探究运用能力要相对高,这样才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失。
总之,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努力提升自我专业素养、理论素养,做一名和学生共成长的开放型教师。只有如此,教师才能充分挖掘教材的能量,吸收教材之外的能量,再把这些能量融合到一堂课里,师生享受着课堂,那是多么幸福的教学生活啊!为此,我们仍需不断钻研,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