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高中学段历史教研组服务能力提升的几个因素

2018-05-25 06:07杨孟燕郭道雨
教师·中 2018年3期
关键词:能力提升影响因素

杨孟燕 郭道雨

摘要:当前,普通高中学段历史教研组建设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有学科教研组长及成员的因素、制度不完善的因素、激励制度的不足的因素,以及以成绩考核为主要指标的学校考评制度等因素。

关键词:高中学段;历史教研;能力提升;影响因素

1.教研组长及学科教师的认识层次和教研素质影响教研功能的发挥

教研组长的领导力关乎教研团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然而,教研组长由于身兼数职,既是任课教师,又是本组教科研组长,所以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清,对教研组长和任课教师之间的界限界定不明确,影响到其教研领导力的发挥。调查发现,教研组长教研素质的欠缺也是影响其领導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教研组长或者理论素养不足,或者问题洞察力不敏锐,或者现代信息技术能力欠缺,因而影响到其领导力的发挥。

由于现行教育评价机制和教师个人因素等原因,学科教师对教科研的认识水平和教研素质还不尽如人意。这种认识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对教学常规和教科研的界限界定不明确。在教研形式上,误把教学常规视作教科研活动;在教研层次上,把经验反思等同于理论升华;在教研导向上,以应对考试为导向;在教研效果上,重形式而轻实效;等等。

2.学科教研制度的不完善是影响教研组功能的重要因素

教研制度是教研活动的重要保障,教研制度完善与否,关系到教研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高低。当前,学校一级的教研制度一般都有,但是学科教研组的教研制度许多学校就没有建立起来。调查可知,由于以往对教研的重视度不够,大多学校没有专门的教研室,教研工作由教务处分管。教务处的主要职责是教学管理工作,教科研只是其分管工作的一部分。由于人员有限,教学管理工作又比较繁重,教务处没有那么多精力开展教研工作,也就没有充分酝酿制定专门的教研制度,即使制定了,也是照搬教育部现成的规章制度,而不是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可见,学校教研制度尚不完善,学科教研制度更无从谈起了。

以学科教研组长岗位职责为例,首先,把“教学大纲、教材和新课标”以及“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管理内容,呈现出追求教学质量、应付考试的功利性导向,忽视了正规的、非正规的课题研究、专题研究和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活动。其次,过于关注教师的业务成绩,忽视了教师个体潜能的开发。在管理职能上,重“教学常规检查、昕评课活动和考试分析”,轻“教学经验的内化、升华和应用”。最后,在管理主体上,以教研组长为管理主体,而忽视了学科骨干教师的作用。

3.学校教研激励机制的不完善是影响教研组合作氛围的重要因素

调查发现,学科教研组成员在教研上注重个人奋斗,成员间缺乏密切合作。究其原因,除了教研组自身沟通信息渠道不通畅、校内外资源利用不充分和教研组织、协调工作不力,学校教研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按照传统的观点,学校管理的工作重心是教学管理,而班主任管理又是常规管理的关键。班主任不仅享受每月上千元的班主任津贴,并且在职称评定、评优选模中享受加分待遇。而学科教研组长的津贴补助每年才几百元,还不够买报纸杂志和专业书籍。至于申请省级、市级课题,也大多是自筹经费,学校鲜有补助。例如,根据某校《课题研究管理办法》规定:“研究课题经费原则上由课题负责人自行解决。”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做调查研究要购买相关资料,乘坐交通工具,沟通相关部门,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缺少教科研经费的支持,参与者缺乏动力,仅仅依靠教研组长组织领导,很难有效开展教科研工作。深入访谈发现,不仅学科教研组建设,甚至名师工作室等专家型教师工程,也存在学术研究经费不足的问题。如某校《名师工作室建设方案》明文规定“学校每年提供学习学术研究经费5000元,用于购买图书、外出学习和参加教研活动”,但由于各种原因,经费并没有落实到位。激励机制的不足,导致教学名师、教研组长和广大学科教研组成员缺乏动力,学科教研组工作难以高效展开,影响了学科教研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影响高中学段历史教研组建设的因素有很多,除了上述因素,长期以来形成的以成绩考核为主要指标的学校考评制度、以高考成绩为目标导向的应试教育传统、专业的教研指导团队的缺乏等等,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历史教研组服务能力的提升。因此,深化学校考评制度改革,加强专业的教研指导团队建设,成为高中学段历史教研组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能力提升影响因素
匠心优化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英语课堂
学生写作能力的实用价值及其提升
论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