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增强初中语文教学效果

2018-05-25 11:11黄浓娥
求知导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高效课堂初中语文

黄浓娥

摘 要:在全新的教学形势下,社会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作为最基础的学科,更要求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打造和构建全新的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课堂的高效性,确保学生将语文知识内化为能力,强化学习效果。文章结合作者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探讨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8-01-03

一、满足高效课堂构建的条件

1.教师的创新意识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效率往往不高,其主要的原因是教学方法单一,不够灵活,导致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容易出现疲惫感,难以集中注意力。在教学课堂上,不少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方法,只注重文本知识的灌输,并不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体验。要全面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构建高效教学课堂,就必须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将其表现在丰富教学形式与手段上,才能确保初中语文的教学更有新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2.学生具备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决定了其学习的效率。与其他实践性强的学科相比,初中语文的学习内容相对枯燥,如果教师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缺乏学习动机,那么必然无法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转变应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寻找学生的学习驱动力,为学生积极营造活跃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二、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增强语文教学效果的策略

1.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

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要以全新的教學观努力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意识。传统的教学课堂通常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都是被动学习,难以形成学习思维,这种学习模式存在较大的弊端,导致知识无法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通过转变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锻炼,让学生形成探究能力,才能真正达到高效的质量。

比如,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课,教师要保证学生对全文有主观意识上的整体感知,那么就可以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进行探究式的教学活动:①文题中的“说”与“做”都是闻一多先生所描述的两大主题,文章又是怎样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表述的?②在作者笔下论述“说”与“做”,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③文本中提到的“说”的部分包含哪些内容?“做”的部分又包括哪些?④文本的开头部分是通过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展开论述的,这个开头的作用是什么?⑤文本中作者还引用了唐代诗人杜甫的晚年典故“一月不梳头”,引用的作用又是什么?表明了作者的什么目的?这一连串的提问具有连贯性的联系,教师为学生进行引导性的思考,学生根据这个逻辑寻求答案,参与探究性活动,就能从阅读当中找到答案。学生探究过程中整合自身对文本整体把握与问题的思考结果,不但能在逐层深入中逐渐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主动性投入其中,展现学习的主体性,同时还能在探究的模式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训练学生的思维,逐渐培养积累知识、内化知识的能力,最终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效果。

2.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要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积极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师还要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着手。学生在发自内心地喜欢上语文科目,产生足够的兴趣以后,才能主动地投入学习当中,高效课堂的构建才有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师要不断丰富和改进自身的语文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形式当中对语文知识充满期待与兴趣,通过增强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时,要确保学生能准确地感受到文章的思想及文字表达透露的意境,教师就要转变过去平铺直叙的教学方式,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来增强学生的直观画面感,由此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专注于情境当中。笔者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应用了多媒体方式导入情境,播放学生熟悉的名曲《送别》,在背景歌曲的气氛渲染中,学生感受到“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悠扬的音乐中的一丝淡淡的忧愁,学生也能感受到知己相交相知的珍贵。在渲染的情境下,学生的心情会跟随音乐而起伏,教师就可以省略其他环节上的精心铺垫,直接给学生与文章主题相关的意境感受,引导其进行文意的探索与阅读。将音乐的力量作为引导,学生便于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充满兴趣地将自己代入文章描绘的场景当中,并从音乐氛围中感知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对文章主题产生更深刻的感悟。教师的以景促情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能够确保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

3.将情感教育渗透其中,激发情感,培养语文素养

初中生的道德培养和品德教育需要与学科教学相联系,语文作为最基础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加强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又能进一步促进语文知识的教学,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要求教师积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明确自身肩上承担的任务与责任,在学习语文知识、掌握技术能力的前提下端正态度,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更多地是以书面教学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只注重语文知识的讲学,忽略学生情感教育与道德培养,学生掌握的知识无法应用在有用的地方,也影响了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必须兼顾学生的道德教育与知识文化教学,才能让学生从知识与技能双层面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比如,在学习《斑羚飞渡》此文时,教师可以采用情感朗诵的方法要求学生带有情感地投入阅读中,感受老斑羚从容镇定、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随后再采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查找并播放有关斑羚跳过悬崖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斑羚面对悬崖峭壁时具有的冒险和无私精神,让其更加领会到老斑羚的伟大,使其与作者产生对斑羚的情感共鸣,从而正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与中心,在尊重与敬佩中形成爱护动物、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善待每一个生命,珍爱他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情感态度,构建新教育时代背景下情感教育高效课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基础水平与能力、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与学生共同努力,探索多样化的有效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争取到学生的积极配合,构建高效率、高质量的初中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张 群.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开展思路探析[J].成功(教育版),2013(3):215.

[2]田艳菊.探究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方法[J].学周刊,2016(13):88-89.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高效课堂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