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洪凤 肖智远 吴霞
[摘要]自2012年,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启动中高职衔接试点,为完善广东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现代职教体系视域审视,其内在协调性有待提高。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课程、人才培養目标以及教学因素对中高职衔接影响显著。建议依托产学研用委员会,提高人才培养目标协调性;设定职业集群模块,提高课程协调性;搭建平台,增强教学协调性等措施提高中高职衔接的内在协调性。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内在协调性;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8)01-0020-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到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教学团队、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对中高职衔接内在协调性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中高职衔接内在协调性的表现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协调性。人才培养方案是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是安排教学任务、开展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每年各专业申报中高职衔接试点时,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是必须上报省教育厅审核的材料之一。从总体目标来看,中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综合素质好、职业适应力强的实用型、技能型第一线人才,高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二者应是相互衔接、梯度递进的。
(二)课程衔接的协调性。课程衔接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中高职“3+2”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能否落实。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实质与核心问题,是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发展、协调发展的关键。以项目为依托,中高职衔接课程设置按五年一体化统筹设计,公共基础课主要以中职学校为基础;专业技能课高职学校比中职学校的层次要高,更侧重于职业化;高职学校开设较多的实训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外实训和拓展,提供大量的顶岗实习机会,更接近于工作岗位的要求。
(三)教学衔接的协调性。教学衔接的协调性主要是指教学团队衔接的协调性,实践教学衔接协调性和教学管理衔接协调性。2017年5月,俄罗斯“职业社会及优秀工人发展机构”协会主任罗伯特·乌拉佐夫(PoóeptY pa30B)表示,每个优秀的人才背后都有优秀的、有着最好的实践经验的老师。对接中高职学校教师经常利用多种平台手段深度交流学习。在实践教学方面,高职层次的实践教学学时数高于中职层次,难度和复杂度也比中职层次大。从生源类别来看,中职入学的学生动手能力明显优于普高学生,但是理论素养方面较弱。因此,根据生源特点,对中高职衔接的学生进行单独编班培养,不断调整创新教学方法,实施个性化教学,确保教学质量。
二、中高职衔接内在协调性的调查与分析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为了进一步研究中高职衔接内在协调性,课题组采用唐姣美编制的“广东中高职教育衔接问卷(学生卷)”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教学团队、实践教学、教学管理)三个维度对广东省中高职教育衔接现状与问题进行探究,向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中高职衔接试点专业的学生进行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种形式的问卷发放,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分析广东省“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论证广东中高职衔接与其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影响的程度。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513份,回收率85.5%,剔除有无效问卷,有效问卷505份,实际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4.1%。运用SPSS19.0中文版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量表的信度为0.94,信度指数较高。各维度信度为:教学信度为0.66,培养目标信度为0.72,课程信度为0.87,三个维度信度都较高。具体调查分析如下:
(一)培养目标因素与广东中高职衔接回归分析。对培养目标因素与广东中高职衔接的进行回归分析,常数项、培养目标的回归系数分别为83.026、7.804,显著性水平均为0.000,而回归方程的F值为163.407,R方为0.277,调整R方为0.276,表明方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回归效果较好。分析结果表明,培养目标因素对中高职衔接的影响显著。
(二)课程因素与广东中高职衔接回归分析。对课程因素与广东中高职衔接进行回归分析,常数项、课程因素的回归系数分别为83.026、8.814,显著性水平均为0.000,而回归方程的F值为233.049,R方为0.354,调整R方为0.352,表明方程的拟合优度较好,回归效果较好。分析结果表明,课程因素对中高职衔接的影响显著。
(三)教学因素与广东中高职衔接回归分析。对教学因素与广东中高职衔接的进行回归分析,常数项、教学因素的回归系数分别为83.026、7.172,显著性水平均为0.000,而回归方程的F值为130.244,R方为0.234,调整R方为0.232,表明方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回归效果较好。分析结果表明,教学因素对中高职衔接的影响显著。
(四)所有因素对广东中高职衔接回归分析。对影响广东中高职衔接的所有因素进行回归分析,选取常数项、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进入回归方程。回归方程的F值为46127.163,R方为0.998,调整R方为0.998,表明该回归方程具有比较好的拟合优度,回归效果较佳。对全部因素进行的回归分析结果与对培养目标因素、课程因素、教学因素单独进行的回归分析结果相吻合,培养目标、课程以及教学因素影响显著,说明中高职衔接主要影响因素在于培养目标、课程以及教学因素。比较各因子的β值发现,对中高职教育衔接影响最大的是课程。这与姜大源先生课程始终处于核心地位的理念相吻合。由此可见,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需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方面深下功夫。
三、进一步加强中高职衔接内在协调性的对策建议
(一)依托专业产学研用委員会,提高人才培养目标协调性。中高职学校培养目标的定位最终落脚点在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上。为了使专业与产业对接、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技能与岗位需求有效衔接,各中高职试点专业成立产学研用委员会。专业产学研用委员会本着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学性、连贯性和层次递进性原则,根据各专业调研情况和讨论结果负责制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按能力进阶的要求,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详细分解,使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和量化,克服把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高职院校“瘦身版”的人才培养方案“简单”衔接问题。
(二)设定职业集群模块,提高课程协调性。近年来,美国采用了职业集群模块形式有效破解了中高职课程衔接瓶颈。但是,这种职业集群模块的制订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有效发挥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中高职衔接教育是解决我国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的重要措施。行业企业作为游离于中职和高职的第三方,又是用人的需求方,既清楚实际生产工作过程,又规定用人选人标准。因此,行业企业设置的职业集群是中高职课程设置的重要依据,保障课程与行业企业岗位的需求相对接,避免课程设置重复,有助于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协调性。
(三)搭建平台,增强教学协调性。为有效开展衔接试点教学工作,中高职学校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搭建了由教学管理部门、招生就业办及各试点专业所在教学单位在内的合作组织机构和平台,包括开展交流会,建立QQ群,微信等方式,及时协调中高职衔接的各项工作,确保中高职衔接工作有领导决策、有组织推进、有计划开展、有人员落实。学生录取入学后,中高职衔接试点的学生编制在同一个班级中,选派学生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班主任。而且,任课教师积极和学生沟通,不断摸索中职学生不同于普高学生的特点。根据这些“个性”,任课教师不断调整创新教学方法,实施个性化教学,确保教学质量。
总的来说,广东中高职衔接教育工作开展以来,培养了一批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培养了大批生力军,将继续以协同创新、协同育人为引领,以学生受益、学校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
参考文献:
[1]黄小璜.现代职教体系试点:着眼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建及教学质量保障——以常州市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4(11).
[2]祝成林.浙江省中高职课程衔接制度变迁与实践探索——基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要教育政策分析[J].职教论坛,2013(5).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24.
[4]孙洪凤,吴霞,肖智远.新形势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与创新——以广东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