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胡在岭南传统文化中的蜕变浅谈

2018-05-25 16:40陈秋凤
戏剧之家 2018年2期
关键词:蜕变

陈秋凤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促使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也有了极大的转变,高胡作为由传统二胡改造而成的乐器,其既具有传统二胡的音乐性,还具有极强的音乐欣赏性与观赏性,从而达到推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目的。本文通过对高胡在岭南传统文化中的蜕变进行浅谈,以期为推进我国传統文化的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胡;岭南传统文化;蜕变

中图分类号:J63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2-0037-02

西洋乐器小提琴是高胡表现手法主要灵感来源,加之在岭南传统文化下孕育而生的江南二胡的基础上,与二胡传统演绎风格有机融合,从而创新发展成为当今的“高胡”。处于广东音乐表现领域的高胡,在当今传统文化发展趋势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仅丰富了广东音乐表现形式,而且也使得岭南传统文化得到了良好的传承与发展,进而推动我国民族文化的繁荣昌盛。基于此,为了使我国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探析高胡在岭南传统文化中的蜕变显得尤为重要。

一、概述高胡与岭南传统文化

所谓高胡是高音二胡的简称,由于产生于广东一带因此又有粤胡的别称,作为一种弓弦乐器最早于1920年由吕成文及其老师司徒梦岩创制,并逐渐成为广东音乐领域中的主流乐器。作为二胡的创新形式,高胡的演奏弓法、演奏技巧、构造以及形状均具有传统二胡的烙印,与传统二胡不同之处在于其音域较高,因此常与二胡构成八度奏,并作为岭南传统文化的主要音乐表现形式受到了音乐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岭南传统文化主要是以黄河流域、珠江流域以及长江流域为主体所孕育的文化形式,由于该地理位置依山傍海、河汊纵横,因此在很久之前就有古百越族先民生活于此,在早期稻作文明、渔猎文明以及商贸文明加持下使得岭南传统文化更具历史底蕴,为高胡音乐的发展构建了良好环境[1]。

二、高胡在传统与创新中的发展

所谓岭南主要是指我国南方广东地区,由于岭南传统文化处于时代发展与历史交融新时期,从而使高胡在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下得以诞生与发展,并作为丰富广东音乐的乐器形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民族音乐发展过程中,高胡创作鼻祖“吕文成”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在西洋乐器小提琴表现手法基础上,结合岭南传统文化中江南二胡音乐属性,创造出了高胡这一项具有岭南代表性风格的主奏乐器,至此吕文成先生在小提琴启发下将钢弦代替丝弦同时将空弦提升四度,使得音域得以扩大,而演奏方式则以“走指”移高把位为主,使得旋律在走指移位过程中得以产生,并给人一种华丽活泼的听觉享受。与此同时,吕文成先生在高胡演奏实践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了将高胡琴筒夹在双膝之间进行演奏的方式方法,从而使高胡在演奏过程中音量与音色控制更加科学高效,赋予高胡音乐更加美妙的音乐表现力,至此高胡音乐在岭南传统文化激荡下自成一派,并作为“广东音乐”领衔乐器对音乐历史发展意义深远。高胡作为在岭南文化下孕育而生的创新型乐器形式,既具有浓郁的岭南文化地方特色与民间传统乐器的古韵,又具有西洋乐器艺术性,使得高胡音乐具有极大的音乐性,及处于上世纪60年代后期政治动荡的大环境中,高胡音乐也并未消失殆尽,在政治回暖之时高胡音乐就又步入了音乐发展正轨,加之岭南地域内热情活泼的民众,为高胡乐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推广基础。高胡能在风雨飘摇的音乐历史环境中得以健康发展,并充分汲取岭南传统文化中的音乐养分,使得高胡作为“广东音乐”的代表之一得以在我国音乐领域中大放异彩[2]。

三、高胡在与岭南传统文化融合与渗透中的完善

在广东音乐发展进程中,高胡已经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正走在趋于繁荣向上的光明之路上,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均需要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进行调整与完善。可见,只有不断创新完善的音乐形式,才可有效提升传统文化的应用价值,从而使我国民族乐器更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适应新时代的新需求,从而使民族乐器发展更加与时俱进。中国传统民族乐器教学基础单薄、教学起点较低且教育市场较为狭窄,相较于钢琴以及西洋管弦乐器实力较差,因此需要完善、创新、融合,从而使得我国民族乐器发展更具民俗风情、社会风貌、传统文化底蕴以及中华文明。这些思想理念在《广东高胡六十年览略》一文中就有明确说明,在文中高胡演奏家余其伟先生提到在新旧观念冲突下的时代,体制改革推动经济发展,为中西方文化交融提供平台,促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产生了结构性调整,使得高胡应作出完善,进而在时代发展中得以沉淀并获得新生[3]。

高胡艺术在传统音乐发展过程中应正视存在于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并迎合时代发展积极克服问题将缺陷得以弥补,使得高胡在广东传统音乐传承之路上得以振兴与发展,为保护我国传统文化提供新思路与新方向。为了使我国高胡艺术在岭南传统文化中得到更好的完善,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做好高胡音乐教育的完善。当今高胡作为岭南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处于低迷的教育发展境地,这就需要引起音乐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在传统高胡教育中逐渐吸纳学院派教育内容,使得高胡音乐教育可以培育出更为专业的演奏人才。同时,在学院派的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将高胡传统文化渗入其中,让学院派教学更具传统文化底蕴,并诚邀高胡民间艺术家到音乐院校莅临指导,使得高胡演奏人员在与艺术家的沟通交流中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传统高胡音乐奠定基础;二是做好高胡在民众中的普及工作。乐器若想得到发展与完善需要更多人对其进行了解,从而使得社会接受乐器的发展,使得音乐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因此,高胡作为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创新型乐器形式,应迎合时代发展,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做好高胡的社会宣传工作,使得高胡通过地方政府及民间音乐管理协会可同民众形成良好的维系关系,促使高胡得以靠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基于此,地方政府与民间音乐管理组织可鼓励高胡音乐走入社区、走入群众、走入高雅的音乐殿堂,也走入朴实的田间地头,从而使高胡在广大民众中的认知度得以提升,在丰富人们音乐审美形式的同时,达到推动高胡完善与发展的目的;三是做好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高胡作为乐器在当今民众中的知名度并不高,这主要是由于当今社会专门做该乐器研究的组织或个人较少,使得该乐器缺乏优秀人才进行研究与推广。基于此,我国应鼓励高胡艺术走入专业音乐院校,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鼓励对高胡的理论与学术研究工作,不断健全与完善高胡音乐理论,为高胡的长远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四是做好高胡乐谱搜集整理工作。作为一项岭南传统文化中衍生出来的创新型乐器,高胡乐谱遗失现象较为常见,为了使高胡发展得以完善,就应做好乐谱的搜集与整理工作,从而使高胡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时代的发展,人们越发认识到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只有人们注重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的积极影响,才可有效地为社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从而使社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其中,高胡作为在传统岭南文化中孕育而生的创新型乐器形式,虽然已经有上百年发展历史,但是在当今社会上仍然存在知名度不高、发展缓慢以及完善不当的消极现象,作为一种优秀的民族传统乐器,应在国家与地方政府政策支持下,不断提升对高胡的关注度,并培养专业型优质高胡演奏人才,同时搜集整理高胡相关音乐文献,加之有效的宣传教育,从而使高胡得到更好的蜕变。总之,高胡作为一种民族乐器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做好创新与完善,使得高胡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乐器形式得以闪耀在东方音乐舞台。

参考文献:

[1]干玉珊.黄日进高胡演奏艺术初探[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5(3):99-108.

[2]王子慧.浅谈建国至文革期间高胡音乐的文化进程[J].北方音乐,2015,35(13):7.

[3]戚铿.高胡在粤剧音乐中的主要指法和重要性[J].戏剧之家,2017(4):90.

猜你喜欢
蜕变
“微”体验:因“生”动而生动
正本还需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