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教育的意义

2018-05-25 10:50李硕
北方文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高校意义

李硕

摘要:网络互联时代,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追捧,其中尤以保持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高校作为文化传播主阵地,在继承与发扬中国优良传统文化方面义不容辞,并占有巨大优势。本文基于对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教育意义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实践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教育;意义

时至今日,随着信息化时代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展示自身独特魅力的同时,也遭受着较大冲击,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迫在眉睫。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教育是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对提升学生审美认知,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其有关研究备受学术界瞩目。

一、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教育的意义

(一)传承历史

追根溯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集团或个人创造,并代表该团队文化及社会个性的恰当表达方式。从这个维度上讲,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某一时段民众集体生活情态,是人类文化活动及长期积累的结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源远流长,蕴藏着十分丰厚的文化底蕴及内涵,为后世人乃至全世界所敬仰。例如,河南“中州筝派”音乐,其质朴醇厚、明朗粗犷、泼辣高亢的风格,正是该地域民族风情的客观体现,同时亦体现了中原文化独特的审美意识及习惯,散发着豫文化的芳香。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作为传统文化艺术的有机构成,再现了古人的生活情态及精神追求,其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传承价值,同时亦是高校教育价值的客观要求。

(二)促进和谐

随着现代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加速,和谐作为亘古不变的话题,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实践尤为重要。尤其是高等教育普及化、大众化的视域下,大学生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择业就业形势,加之复杂的生存生活环境,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在旋律优美、节奏舒缓的音乐熏陶下,学生心理压力得以舒缓,能够发挥放松心情的作用。尤其是《高山流水、《闹元宵》》等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曲目,其纯朴、明朗、积极向上的演绎风格,是引导学生舒缓压力的有效方式之一。除此之外,借助音乐特有的互动交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从而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这也是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教育的关重意义所在。作为同学间、师生间友谊的桥梁,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教育十分重要。

(三)美育价值

素质教育改革环境下,高校系列工作的核心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中美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谓美育,即是指通过文学、艺术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审美观念、审美价值的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教育在美育中的价值体现为,以审美为核心,向学生传导自然美、社会美以及艺术美,并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感知能力、鉴别能力和欣赏能力等。例如,以中国传统精神文化为依托的《渔舟唱晚》,不仅蕴藏着丰富的音乐美感,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教育,学生对音乐精髓的了解更加透彻,加之其背后的精神意蕴,有利于深化学生传统文化认知,并由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提高音乐教育实效亦有重要意义。

二、建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真实记录了不同民族的文化传承精髓,其在高校教育中的開展,发挥了重要的教化功能。在现行的高等教育实践体系中,应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教育的灌入,着重发挥传统文化保护及继承作用,重新优化课程构成布局,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使之主动、积极参与其中。具体而言,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加紧校本教材开发,编写一本专门收纳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教材,同时借助多媒体技术优势,通过图像、影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出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并深化其思想认知。此外,高校还需加强专业化师资队伍培养,邀请学术专家针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培训,丰富教师学识,并协同探究有效教学经验及模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

三、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有机构成,在高校中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集中表现在传承历史、促进和谐以及美育价值等方面,因而理应得到关注和支持。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本文作出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因此,作者希望学术界大家持续关注此课题研究,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教育的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

参考文献:

[1]赵静,赵洁,仲莉华,裴春燕,杨丽君.浅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高校音乐教育为例[J].戏剧之家,2015(21):201.

[2]于玲.高校音乐教育中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研究[J].内蒙古艺术,2014(01):4-8.

(作者单位:冀中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高校意义
有意义和无意义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