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强
摘要:当代中小学学生体能状况的逐年下降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学生体能训练大有裨益,通过提高学生体质,培养运动习惯,从而达到促进全民健康的目标。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笔者专业素养知识,进一步深入理解体能训练的理论以及实践方法,从而提出在中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中现代体能训练的运用方法。本文将教师专业知识的培训、学生训练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训练方法三者有机结合,以期达到最好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体能训练;体育教学;中小学
根据相关学生体质调研的数据表明了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整体呈现逐步下降的的趋势。其中学生的肥胖率大幅提升,肺活量、速度、肌肉耐力、肌肉力量等呈现逐步下降。已经整体出现了身高高、体能差的特点。提升中小学学生的身体素质已经是当务之急,必须寻求一个妥善解决的方法,而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增加合理的体能训练是有效的方式。
一、简述体能训练的作用
(一)发展身体素质
在学生群体中进行体能训练,有益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相关研究已经表明,身体的各项素质如柔韧性、灵敏性、速度、耐力、力量等都是在青少年阶段阶段决定的,并且每项素质所在的年龄阶段均有所不同。这就表明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就指导着教育工作者应当针对不同的素质发展而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的发展应该是一个全面的发展,德智体美劳的全部进步。在学校教育当中,除了教会学生学习知识之外,也要注重个人优秀品质的学习以及学生个体对外界适应能力的提升。包含适应自然环境、人际交往、尊崇规范、合作与竞争等等[1]。而在众多的课程当中,体育课应该被设计用来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很多个人体育竞技项目可以培养竞争意识,可以培养学生适应挫折等。团体项目可以培养团队合作、荣誉感、以及集体精神。运动项目得以开展本身就有一套规则在运行,潜移默化中亦可以培养学生符合规范的意识。
二、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关于体能训练的运用
(一)加强教师体能训练专业知识培训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也是体育教学的主导。学生的学习模式都是从听取老师的传授,模仿老师的动作开始的,慢慢学会身体肌肉的控制,再到结合自身身体条件,发展出新的运动技能。所以老师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要在教师队伍中进行专业领域的知识培训是第一步。当一个体育教师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之后,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训练方案,同时要求教师能够在课堂中认真的将知识传播到每个学生当中,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能够在每次的教学中认真完成规范动作,细心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动作,直至学生掌握。
(二)培养学生体能训练的兴趣
当学生处于长期的紧张学习氛围中,容易使得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为了使学生能够提升学习的积极性,最好的方式是讓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去,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能够营造一个宽松舒适的课堂环境。第一,体能训练的教学是枯燥的,因为学习知识本身是是乏味的,这就需要教师能够转换教学模式,将枯燥的传授过程变得有趣,就是将教与练结合起来,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更能够投入课堂,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掌握的更加牢固。第二,除了教授一些体能训练方法之外,更要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课程设计背后的原理,这样学生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设计出符合科学的更过训练方式,而这本身也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三)体能训练练习方法
在中学校中可以采取的体能训练方法较多,但是要符合趣味性、实用性等因素,本文主要阐述负重练习法、重复练习法这两种练习方法。
1.负重练习法
负重练习法是指通过对抗阻力以达到发展肌肉力量、耐力等素质从而达到锻炼体能的方法[2]。该阻力可以是自身重力也可以是其他的器材附加的重力。常见的克服自身阻力的运动有俯卧撑、自重深蹲、引体向上等。额外的负重物可以选择杠铃、哑铃、实心球等,如双手前掷实心球就可以很好的促进腰腹力量的发展。在负重练习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身体机能的差异,选择合适的动作和合适的负重,进行科学的锻炼。
2.重复练习法
重复练习法是在实际训练中运用最多的方法之一,是指在规定的时间段内,用较为固定的强度,不间歇地进行练习的一种训练方式。该训练方法优点很多,能够使学生在保持一定生理负荷的同时进行稳定的训练,使身体机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包括发展心血管功能、肌肉耐力、身体协调等。教师在具体练习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状况,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的控制。此外,在设计运动方案时,要能够搭配不同的动作,以便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士敏."功能性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36).
[2]孙文新.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学院国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