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鑫垚
摘要:文学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使得人们对其拥有至高崇拜,其之所以能够被世人传唱,与二者不无关系。本文主要以苏格兰作家托马斯·坎贝尔的诗歌《生命之川》为例,对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展开讨论。对文学审美价值的流动性加以说明,进而加深对文学的了解。
关键词:文学;价值;《生命之川》
文学作品包括众多体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等,体裁仅是作品的载体与传播介质。在新时期,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需要人们加以分析,无关其体裁形式。《生命之川》具有文学作品的众多优点,其质朴、纯真、引人深思。因此以其为例,更加深化文学作品的艺术、审美价值。
一、概述《生命之川》
“人生越老,岁月越短。生命的历程似在飞换,儿时的一天如同一载......是天,使我们日渐衰竭的暮年,得到迅速消失的补偿...得到相应的貌似延长。”这部对生命探讨的抒情诗,是苏格兰诗人托马斯·坎贝尔的著名作品,描述了人生好似一条长河,岁月逐渐流失,人生逐渐消逝。
作者早年专修法律,因对其不感兴趣,中途退学继而从事诗歌创作。《生命之川》是诗人感叹生活的表现,当朋友逐渐死去后,谁还愿将时光再慢一些呢?诗歌既表达了作者对老年人等待死亡的复杂心情,也表现出其孤寂惆怅的内心。整首诗结构严谨,耐人寻味,值得深思[1]。
二、研究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
(一)文学作品的艺术与审美价值
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被欣赏、被感知的立场,可按照“意向性对象”对文学作品加以分析。该理论出自茵伽登的“纯意向性对象”理念,并对其进行了适当修改,将意义作为对象,将材料实体化,最后将二者统一。由于观念与意识相互依赖,将关键与意识相结合,进而对作品深层次解读。
可以说,文学作品若还未进入审美环节,不被意识所唤醒,其将仅作为一种实在对象。只有当意识促使作品活起来,才能在读者的审美过程中具体化,将其转化为“意向性对象”。读者的具体审美价值可超过其本身具有的艺术价值,而这种超越需要填补某种思想、感觉等。可见,艺术价值若真正存在,其应是作品中所存在,并展现在作品中的东西。審美价值是对作品进行整体性质进行特定时,才有所显现。而艺术价值则从来都存在于作品中,表面看或许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其内在与外在的相互融合永远都存在于作品中。
(二)对《生命之川》内容的分析
整首诗的音律较为协调,抑扬顿挫,ABAB形式加以呈现。在阅读时朗朗上口,悦耳动听。诗的第一节与第二节后分别引出三个不同的人生阶段,即童年、青年、老年。在内容角度来看,三个阶段逐渐缩短,但从形式上看,讲述童年的部分仅占两行,青年为四行,而老年则为八行。显然,全诗的重点落在老年内容中,且其中充满着愤懑、怨恨的情绪。
诗中第五节开始转折,第六节与前几节相呼应,并以自我安慰进行结尾,结束全诗。可以说,第六节为全诗净化,贯穿着全诗的精髓与思想。使人认为老年抑郁寡欢,即便活的再长又有什么意义呢?对青年不必羡慕,青春再长欢乐仍旧易逝,当欢乐消失后,心境自然进入了老年时期。诗人也曾经历过激情岁月,但如今年事已高,倒可以早些安息了。
(三)《生命之川》的文学价值与艺术价值
本文以郭沫若的译文为主要研究内容。外文诗歌的翻译是所有译文中最难的内容,不仅要注意其中神韵、意义,还要注意用词准确,不失作者精华。郭沫若的译文可谓是极力推荐的,节律与散文相似,且十分押韵,朗诵时抑扬顿挫。
翻译是语言的转化,是文化载体的信息交流的转换,于民族文化而言,具有无法比拟的重要价值。但翻译过程于民族而言,并非简单的输入与输出,而是将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将诗歌中“青春的热情尚未衰退,愉悦的泉流但觉迟迟”充分表达出坎贝尔对激情澎湃的青春的重视[2]。
文学作品中的审美价值,在于它的语言美,以及作品对于实践的重要意义。审美价值可以是动态的。《生命之川》的出现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价值。对儿童天真烂漫的喜爱,对青春时期热情奔放的怀念,以及老年时期老友逐渐离世的悲哀。但现代医学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进步,似乎老年也并未感受较大的孤寂之感,但对青春的重视仍旧保持一致。审美价值可被理解为客体对主体的审美能力,且受到主体审美价值的影响,呈现褒贬不一的现象。
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以作品为载体,艺术价值以其形美、音美为主要表现形式,而审美价值则受到主观因素的变化,具有动态的本质。文学作品承载着时代的特点与民族的精神,同一文学作品在不同的时代,也将折射出具有时代意义的底蕴与内涵。人们通过语言了解世界,利用语言发现作品中的艺术价值,反映真我,发现真我。
三、结论
综上所述,文学作品的文学价值与艺术价值可分为两方面加以阐述,文学价值是作品本身的时代反映,是其形美、言美、具有时代意义的重要体现,而艺术价值则受到主体的影响,具有流动性基本特征。但二者均离不开作品这个载体,进而表现具有时代特点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焦亚娟.茅盾文学批评中的文学价值观及其当代意义[D].山东理工大学,2014.
[2]李志凯.解析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茵伽登留给我们的思考[J].外语教学,2015,32(04):85-88.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