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木难立:论藏族山神神话系统的神性与人性关系

2018-05-25 11:27廖丛燃
北方文学 2018年12期

廖丛燃

摘要:在藏族神话中,山神神话是其中非常发达的一个系统。藏区民众对于山的信仰有一个完整连贯的体系,这一信仰体系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山神神话的发展脉络是非常清晰的,山、神、物、人一系列综合的因素将山神具象化,而超出“神”的抽象性内涵,这是藏族山神神话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具象与抽象的融合也与藏区民众“身心合一”以及“身行合一”的践行系统有紧密的联系。

关键词:藏族山神神话;文学地理;神话空间

一、山神:万物有灵信仰中孕育的自然崇拜

由于藏族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山”是藏区人民生存语境中一个无法回避的关键词。“山”给藏区的民众提供的不仅是身躯上的滋养,更是灵魂上的抚慰。再加上万物有灵思想的浸润,所以形成了西藏独特的山神神话体系。“根据丹巴一代藏民的信仰传统,在群山绵延的环境中,作为众神之首,墨尔多还有二百多位山神护卫簇拥,也就是说统领着一个诸神环绕且主从有序的完整系谱”(1)。连绵的群山并不是作为自然存在的生物体,而是具有灵性的神灵的具象。是神话抽象系统和生态具象系统的结合。人在二者中起到的是一个重要的媒介作用,是人才担起了二者关系的流动。如果只是将神话作为单纯的文本性阅读欣赏,未免太暴殄天物。正是因为“神人同在,万物一体。对神的信仰和敬畏通过特定的言、行,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与心;然后,有所约束并积有功德的心和身又能反过来回馈山和神,也就是使人类得以世代延续的神性自然,于是形成善恶关联的因果循环。”(2)

在藏族先民的原始自然崇拜中,对山神的崇拜尤其突出,甚至可以說它是藏族原始崇拜的基础。先民们认为藏区的任何一座山峰都有神灵。这些神祗和精灵主宰着人们的吉凶祸福。这是由于藏民族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青藏高原这种特定的地理环境所决定的。高原多山,崇山峻岭几乎比比皆是,那些险峻的山峦,都被视为有神祗和精灵存在。即使在后来,当佛教传入藏地,全藏区成为政教合一的时期,山神在藏区的民间,仍是人们主要信仰的神灵。

由此,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藏族先民在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也发挥着富于浪漫性的想象,充分从自然中汲取思维的营养来构造关于藏族的山神体系。在藏族人民的民间信仰系统中,卫藏地区的雅拉香波、北方羌塘的念青唐古拉、南方的库拉日杰、东方的沃德巩甲甲是藏族地区著名的四大神山。除了这四大神山外,觉沃月甲、玛卿伯姆热、蛟卿顿日、雪拉居保、西乌卡日这五大神山是比较著名的神山,这 9 座神山便组成藏地山神体系的核心,称为“世界形成之九神”藏族先民的心目中的山神,享受着莫大的荣誉和无上的权力,它主宰着风雨雷电、狩猎、采集的丰歉。不过这种权力的赋予,是随着社会生活发展而在逐渐扩大的。

在原始宗教形成时期,由于高原气候多变,多有雪雹之灾,藏族先民便认为,这是山神在云层中吐毒水而形成的;狩猎和采集的丰歉,都是山神的惩罚和赐予。到今天藏族的某些禁忌,仍与山神的喜怒有一定关系。按苯教徒的解释是:“山神之所以成为念神,是因为山是念神附着之地”、“念神的根基虽在空中和光明之处,但其主要的活场所在高山峡谷之中。到这时的念神,已不仅止于山神时代的主宰风雪冰雹和狩猎、采集的丰歉,它还主宰着天时地利的顺逆,生物的兴衰繁减,人们的安危生死,甚至瘟疫的传播和消除也划归它的职权范围。

二、互文性共生:自然生存空间与山神信仰空间的交融

体系化的山神信仰经过历史的衍化,形成了生动而充满想象力的藏族的山神神话体系。值得一提的是,神话系统与山神系统所具有的序列性、对应性的关联。在山神神话系统中,山神的地位和谱系都是具有严格的界定的,从而在自然空间中形成一个与之对应的神圣空间。

在此神圣观念的基础上,严格的等级序列规定出主体神山以及在主体山神以及蕴藏在一草一木一石中的神灵性。于是藏族的神山都有与之对应的山神神话,山神的形象也经历着从自然神到人类神的演变。以念青唐古拉山神为例,藏北念青唐古拉山山神最初是掌管冰雹的雹神。“念青山神是沃德巩甲山神与一只玉鸟所生之子,是‘念神首领。”(3)但是在其他的艺术形式中,念青唐古拉山神形体演化成为人形;而在民间信仰的传说中,山神能够实现形体上的变幻,成为山一样的巨魔或者是猴子。

山神的形态以及形象经历民间想象的浸染,发生着形态上的千万变幻。从抽象的自然天气神到性情无常的巨魔,再到变幻成人。超自然的神灵力始终存在,在山神神话演变过程中,山神的伴生——诸如配偶、坐骑等都具有不同的神力以及具有不同的空间对应形态。从而构成以山神主体神为核心的整个神灵体系。神灵体系中,山神并不是单一、独立存在的,而是与一众其他神性的寄托物一起构成某一部落或者是某一民族的保护神。由此可知,在藏族人民的观念中,山神并不仅仅意味着一个单一神,对于山神的敬畏则意味着对于整个山神神灵体系的敬畏。

将文化心理上的情感,以某种具体的行为或者呈现方式来外化,进而在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固定的文化逻辑思维,则是经历了千万年的演化的藏民的祭祀仪式。

“在如今的川北阿坝州汶川,不少藏族寨子还有自己的山神,并且各个寨子都有本寨祭祀山神的一套固定的流程与仪轨。在川西甘孜州的石棉,每年腊月十三开始的唤山节,其实质就是祭祀山神,唤山节一直要持续3天左右。在甘、青一带的藏族地区,每逢喜庆或者良辰吉日,尤其是丰收的秋季,每一家都要派出一人奔赴高山峻岭或者原始森林,对山神进行供奉与祭祀。”(4)

在不少的藏区聚落,都拥有自己的聚落或者寨子的神山和山神,这一山神成为某一群体的庇佑。一方面通过神话构建出完整而又具体的神圣信仰空间;另一方面,现实中的神山以及其周边的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又将神话构建的神圣信仰空间,以自然具象的形式存活下来。由此可见,神圣信仰空间和自然生存空间是互文性的共生存在,神圣和世俗在这里并不存在泾渭分明的划界。人对于自然的崇敬和畏惧,转换成对于以山神为主体的神灵体系的敬畏;表达对于神灵敬畏的具体行为,又将自然生态系统的山成为直接的作用对象。由此构成藏族独特的神灵践行观念思维,庇佑的作用和反作用力成为联系神、人、自然之间的坚固纽带。

三、活态的神话:“身行合一”的文学践行观

在藏民的日常生活中,敬畏山神的仪式主要分为三种:煨桑、堆尼玛堆和转山。用具体的仪式行为将人的信仰观念践行实现对于文本的超越,而进入更为广泛的生活视野。藏区山神神话乃至自然神话并不是现代文学意义上的文本概念,而是具有空间维度意义的。“视山有神和视神为山是藏区民众普遍流行之神山信仰的两个方面”(5)。广义的文化包含的应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文学作为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是孤立存在的。乃至于文学的边界都是可探讨的,文本不足以成为涵盖文学内涵的关键词,文学也具备了除艺术性、审美鉴赏性以外的单一特征。从之前苗族的哭嫁歌,到藏族的山神神话,虽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性质完全不同的产物,但是都可以作为一个观察的视角来理解民族文化的综合性内涵,来探讨文学的暧昧性特征。

对于生活在藏区的人民而言,山神神话所构成的信仰体系是一种生活的样态,以某种特定的神话思维将神与人的关联确定下来,这一特征已经超出于传统的文学的界定。活态的神灵存在于活态的生态体系之中,并通过煨桑、堆尼玛堆和转山等践行神圣的仪式行为,在信仰体系中实现天人的沟通和思想的交汇。在这一意义上来讲,神话不仅仅是神话,神话是一种信仰,成为深化于藏族文化思维中的一种思考模式。这一思考模式的践行构成藏族的独特文学观念。“身行合一”成为践行这种文学观念的重要关键词,山神神话在藏民生活中构成多种的表述方式。除了文本的表述之外,日常的仪式行为也成为藏民神话表述的一种重要呈现方式。

神灵观念形成一种固化的文化情感,终成型为在社会中具有支配力量的社会文化秩序。对于相信“万物有灵”的藏族人民来说,遵照诸神的旨意,尤其是山神的意愿,安守上天所赐予的生存环境以及遵从天意注定的命运轨迹是他们日常的虔诚行为。这种对神灵的崇拜占据着他们精神领域的绝大部分空間,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核心要旨,对于藏族民族而言具有强大的文化控制力,使其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就可以以此来解释,在藏族山神神话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山神会被历史化成为藏族的英雄祖先,或者是成为与藏族重要英雄具有密切关联的历史英雄人物的这一现象,正是通过将抽象的神灵、活态的神话以历史化的方式,实现在藏民生活中的融合。历史是不同版本的表达,每一种呈现的目的都是要强化潜藏在某一社会语境中的具有范世性意义的文化规则,从而才能形成良好的文化秩序。“身行合一”提供的文化践行观念,正是实现神话活态化的社会文化秩序。在这一文化秩序之下,神与人、神与神既具有严格的等级规范,又和谐共生于整个自然生态体系之中。

西藏地区山神体系从山的绵延到山神神话的绵延,而神话的绵延又作为一种信仰影响乃至鞭策藏区人民对于山的敬重和守护。这三者是紧密相联的,单纯从文学或者人类学的研究来理解神话都是偏狭的,藏区山神神话的形成和实践是“身行合一”的,是与民族信仰、生存环境的特殊性以及自然生态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合体。独特的山地自然环境孕育而生藏族的山神神话体系,这一神话体系经历长期的发展成为一种践行的文化观念,而存在于藏族的社会文化思维之中。从自然生存空间与神灵空间空间的关系到两种空间与人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活态的神话通过种种仪式的践行将人与神的互动关联确立,生态自然也就恰如其分的融入其中,形成共生的循环体系。

注释:

(1)徐新建.表述的空间和践行的身体[J].民族文学研究,2009(3)

(2)徐新建.表述的空间和践行的身体[J].民族文学研究,2009(3)

(3)谢继生.藏族的山神神话及其特征[J].西藏研究,1998(4).

(4)李晓丽.浅谈藏族的山神崇拜及其文化内涵[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2(5).

(5)徐新建.表述的空间和践行的身体[J].民族文学研究,2009(3).

参考文献:

[1]谢继胜.藏族的山神神话及其特征[J].西藏研究,1998(4).

[2]徐新建.表述的空间和践行的身体[J].民族文学研究,2009(3).

[3]张宗显.藏族的山神信仰[J].中国西藏,2005(6).

[4]李晓丽.浅谈藏族的山神崇拜及其文化内涵[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2(5).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