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外宣文本英译探析

2018-05-25 08:49莫竞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英译

莫竞

[摘要]本文选取广东岭南地区某景点参观须知为例,以功能目的论为指导,结合文本之于受众群体产生的预期功能以及文体风格特点两大因素,分析目前相关资料英译的不足,并探讨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及忠实法则在旅游外宣文本英译中的运用,旨在提高旅游资料的翻译质量,更好发挥其传递信息与呼唤读者的作用。

[关键词]功能目的论;预期功能;文体风格;参观须知;英译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8)01-0136-04

近年来我国对外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资料翻译需求量呈上升趋势,其翻译质量的优劣,不仅影响到旅游景点宣传质量,还关系到区域文化推介乃至中华文化传播质量,因而愈发引起翻译界的关注与重视。景点类参观须知是旅游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说明、约束、警告类的外宣资料,不但具有信息传播功能,而且起到约束和规范游客行为的作用,对其的研究,既有文体翻译理论研究的价值,也有现实生活的应用价值,因此,其英译必须在正确的翻译理论指导下,经过反复打磨与推敲,最后形成真实、可靠、目标语与源语和谐对接的外宣资料,确保游客获得正确指引。

功能派翻译理论是当今世界颇具影响力的翻译理论学派之一,为各领域、各文体的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指导,由德国学者费米尔提出的目的论是该学派的核心理论,它打破了对等翻译理论的局限性,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本文将以功能目的论作为指导,以景点参观须知为例,从文本对受众群体产生的预期功能以及文体风格特点两方面对目前旅游外宣资料英译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讨论适用的翻译技巧与方法,旨在尽量避免硬译、错译、漏译等翻译质量问题,并为旅游外宣文本英译实践提供研究范例。

一、功能目的论简述

功能派翻译理论(functionalist approach)源于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学者提出,经历了以赖斯、费米尔、曼塔里与诺德为代表的四个主要发展阶段。1971年,赖斯(Katharina Reiss)在其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中建立了功能派理论思想雏形,认为理想翻译应为综合性交际翻译,更多针对语篇层面的对等,在实践中应优先考虑译本的功能特征,把翻译策略与语言功能、语篇类型及文章体裁进行有机结合,从而符合译本原有的功能需求。

1978年,费米尔(Hans Vermeer)在其发表的《普通翻译理论框架》一书中正式提出目的论(Skopos Theory),其核心概念是“skopos”,希腊语,意为“动机、目的、功能”。费米尔认为翻译并非仅针对语言层面,而是人类一种有目的的行为,译者不应只局限于源语文本,更应强调目标语读者和目标语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费米尔目的论的精髓在于:翻译策略与方法取决于翻译目的,同时,每一种翻译指向某一特定受众,译语接受者(即目标语读者)也是关键因素。相比较于原文本,译文的翻译更像是一次重写,其侧重点在于帮助译文受众群体更好地理解。费米尔目的论给予译者如下的启示: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语言思维习惯、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望值及基于译文的交际需求,源语文本的地位被相对弱化,而译文意图与译文受众获得更多关注。

此外,曼塔里(Justa Holz Manttari)在前两位学者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翻译行为理论(Theory of Translation Action),把翻译视为受目的驱使、以翻译结果为导向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对翻译行为中参与者角色予以细致划分。诺德(Christiane Nord)——功能派代表人物之一,在回應了翻译界对目的论的批判和质疑的同时,又将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与费米尔的目的论进一步整合,并将道德范畴概念“忠诚”引人功能学派,提出功能加忠诚理论(Function plus Loyalty)。此种理论凸显译者与受众之间对翻译任务的协商,即一种由作者、翻译发起人(或委托人)、译者、译文受众多方在译文中尽量求得一致的关系,比较而言,此种功能目的论在强调译文以受众群体的喜好为根本目的同时,又强调要对源语的“忠诚”,笔者认为:诺德的理论更显稳妥。

尽管遭受质疑,但总体来说,目的论突破了西方翻译界一贯“等值”观,摆脱了传统对等翻译理论学派的束缚,将翻译从语际转换上升至行为学,从而培养了翻译研究者及翻译过程参与者的目的意识,为翻译研究和教学带来一种颇有价值的理论研究视角及实践依据,对翻译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作用与参考价值毋庸置疑。旅游景点参观须知的英译是具有某种功能目的与需求的翻译活动,不应只局限于对原文文本(即语言层面)的直译,而应考虑广大受众群体——外国游客的使用需求。参观须知的传递信息的功能使其在翻译时要“忠诚”原文。鉴于功能目的论的应用价值及在翻译界的影响力,参观须知英译以其作为理论支撑,指导译者综合考虑翻译目的、受众需求、受众特点等因素,从而进一步提高译文质量。在此之前,首先从从预期功能、文体风格两方面对景点类参观须知英译的不足进行分析。

二、景点类参观须知英译不足分析

(一)预期功能

纽马克曾在《翻译教程》一书中将文本分为表达型、信息型与呼唤型以下三大类。

根据此表的描述,呼唤型文本(wcative text)—般将读者置于核心位置,基于读者角度思考,注重读者感受与语言习惯,作者地位则相对弱化。此类文本的预期功能以读者的理解为导向,期望读者阅读后会按照作者意图去感受、思考或行动,旨在达到感染或说服读者的预期效果。显然,作为旅游外宣资料重要组成部分的参观须知,是典型的呼唤型文本类型,其预期功能表现在两方面:其一,为游客提供提示与指引,并通过提示或警告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约束游客行为,达到信息传递的媒介功能;其二,信息的提示与指引,必须准确、快速、贴切,符合受众群体的文化背景或语言使用习惯,在信息传递时还要具有人文功能。

景点参观须知的作者都是匿名的,因为这不是呼唤型文本的强调重点,主要面向的对象是广大游客。其英译的主要功能在于传达参观须知的信息内容,让外来游客可以较为直接地掌握相关信息,并遵守相关约定,也就是说,基本实现了前文提到的第一种预期功能。但这种预期功能往往只关注信息的传递,只满足于源语与目的语意思对等层面,而忽视了受众群体面对译文时所期待的人文关怀,换言之,是忽视了信息传递时的人文功能。其造成的结果是译文由于忽略受众群体的文化背景、语言思维习惯而显得僵硬与生涩,受众群体在阅读感官上并没有获得阅读母语时的亲切感。看似准确的译文实际是预期功能的部分缺失,从而降低了译文的翻译质量。

(二)文体风格

片面忽视译文的人文功能,往往导致译文呈现出文体风格上的别扭或呆滞,出现受众群体读不懂译文的怪象。因此,译文在满足基本媒介功能的同时,应更多关注译文的文体风格,以突显其译文的母语感染性。鉴于不同语言文化差异,“译者大多会顾及译语的文化规约和读者期待,以译文的通用文体规范(general stylistic conventions)为准则”,翻译时可在原文基础上进行提炼、调整,删除累赘、拖沓成份,或根据需求采用増译、补译等技巧,使译文信息更直接,表达更地道,更加符合受众群体的母语使用规范。赖斯在其论著中曾指出,翻译过程分两阶段:分析(analysis)与再语符化(reverbalization),即译者应先明确源语文本功能并分析其语言风格,其次通过词汇、句子、段落等言语重新组织目标语的线性结构,“使目标语读者感觉不是在读译文,而是在读母语原文”,这一点与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functional equivalence)有相仿之处。也即,通过采取以交际翻译为主的翻译策略,结合原作者的交际意图,使译文的文体风格更加贴切受众群体的文化背景与语言习惯,以达到引导、感染和说服游客的文体效果。

总之,从功能预期与文体风格上来看,景点参观须知的英译应以受众群体更好的接受这一功能为翻译目的,在英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他们的阅读、思维定势及文化背景,必要时应对受众群体进行分类研究,以促进英译质量的提升。

三、目的论指导下的景点参观须知英译探析

费米尔提出的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主张遵循目的法则、连贯法则与忠实法则三大法则,强调翻译具有在目标语文化环境中预期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从而促使译者更多参照“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一)目的法则(Skopos Rule)

目的论认为:所有翻译活动遵循的首要原则为“目的法则”,即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过程,也就是结果决定方法。翻译是一种复杂的交际行为,涉及多方参与者,包括发送者(原作者〉、接受者(译文读者)、翻译发起人和译者。其中发起人在整个翻译环节中起着关键作用,他们确立翻译目的,并作出如时间、地点、场合、功能等具体要求。有鉴于此,译者不应仅局限于源语文本,还需考虑发起人要求、原作者意图以及受众群体对译文预期功能的要求,从而确定适用于目标语文化环境的翻译策略与方法。最早提出归化与异化概念的美国学者文努迪也认为:明确翻译目的和译文形式对于译者而言颇为重要,决定了翻译任务能否顺利完成,译者应与客户沟通协商,根据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力求在目标语情境和文化中按目标语受众预期方式产生作用。

根据目的法则,笔者曾与某景点参观须知制订人与翻译委托人进行协商、沟通,以详尽了解原文意图、翻译目的以及译文要求。

例: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的要求,为做好博物馆向社会免费开放的工作,特制定本实施辦法。

博物馆方表示:此句旨在让游客了解参观须知设立的原因与依据,前者使游客进一步理解支持,后者通过国家级层面体现权威性,在译文中必须突出。基于上述要求,笔者运用重组法(restructuring)对原文结构进行调整,将原因提前加以强调,另外,国家政府部门名称翻译属外交翻译范畴,要求实现“政治等效”,即必须真实反映源语政治思想和政治语境,并确保目标语受众能理解,使双方实现政治信息等值。笔者查阅了我国机关政府部门名称翻译和国家政策条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并进行比对与研究,力求上述译文尽量以政治或官方术语形式表达。为进一步提高译文专业性,使法律术语更加规范化,笔者还采用了目前翻译界对协议、合同条例等文本翻译的惯常方法——增译法。参考译文如下:

To ensure good work in publics free access to the museum , the following regulations are particularly enacte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stipulated in Notifications in regard to National museums and Memorials free opening to the public issued by Propaganda Department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Ministry of Finance, Ministry of Culture, and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二)连贯法则(Coherence Rule)

费米尔对连贯法则的解释为: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intra-textual coherence)标准,即译文具有可读性与可接受性,能使接受者理解,并在译语文化及使用译文的交际语境中有意义。功能翻译学派主张翻译为有目的的文化转换活动,应基于目标语角度思考,站在译文读者立场考虑,确保他们在目标语环境中理解、读懂源语传达的信息,译文方才有效。译者应在原文信息基础上,把握译文读者阅读习惯、目标语文化背景等因素,不仅从语言层面分析,还需斟酌交际意义,灵活选取翻译技巧或方法,避免逐字翻译或生搬硬套,尽量提高译文流畅度和可读性。

汉英两语在词句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如:前者句型较松散,短而精简;后者句法严谨,长而复杂,译者必须熟悉两语语言特点、词句风格,在遣词造句上灵活变通,尽量服从目标语文化,使译文结构合理、地道通顺。此外,两语在动词语态使用上也有区别,例如:汉语惯用主动,强调主观,使用被动句时,偏向隐形被动,不是通过动词本身词尾变化,而是依赖词的本意与上下文表达;英语多使用被动,从物的角度出发,强调客观事物,相对忽略动作发出者。笔者在分析华博馆参观须知的汉语文本时,发现多处使用主谓宾结构,既有明显主语,也有隐形主语,处理译文时,这两种情况均可相应转化为被动语态。

(三)忠诚法则(Fidelity Rule)

忠实法则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inter-textual coherence),相当于普遍提及的“忠实于原文”,但与原文忠实的程度、形式取决于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要求译者在绝对忠于原文与相对忠于原文之间进行权衡与选择。华博馆参观须知属说明文体,语言平实、词句简明、信息直白,无过多修饰或弦外之音,基本不含历史文化或中国特色词语,笔者认为相当一部分内容可采取直译法,如:

例1.贵重物品请随身携带,以防丢失、被盗。

Please keep your valuables with you in case of thefts and losses.

例2.请听从工作人员安排与引导,有序进场、退场。

Please follow our staff's guidance to enter or exit in order.

以上译文对原文忠诚度极高,基本实现了内容与形式对等。从翻译目的看,读者获得了信息与指引,根据个人需要选择服务,明确参观须知的要求、提示、警告后,有意识地规范自我行为,这说明译文达到了预期功能——呼唤型文本旨在号召、感染读者,并期待读者按照作者意图去行动a:—般情况下,直译法用于景点类参观须知是可行的,但译者仍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对句子结构进行调整,充分发挥译者作为主要参与者的作用,使译文更贴近目标语语言风格。

例:严禁饮食、吸烟、大声喧哗、追逐打闹、攀爬躺卧、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等不文明行为。

Food & drinks, smoking, loudly talking, chases, fights or climbing is strictly prohibited. Do not lie, spit or litter on the ground.

(1)汉语习惯使用“饮食”,英语则偏向“食饮”;(2)“饮食”、“吸烟”、“喧哗”、“追逐”、“打闹”、“攀爬”均可使用名词,而“躺卧”、“吐痰”、“乱扔”则习惯以动词表示,且均为针对“地面”而发出的动作,基于以上英汉词法差异,可把九种禁止行为进行拆分、归纳,分别形成两组平行结构,使层次更清晰、统一,避免句子过长或拖沓。

诚然,忠诚法则并非要求译文与原文一字不差,译者对原文的理解甚为关键,直接影响读者对原文信息的接收,若读者阅读译文后存在疑问或误解,则说明语内连贯和语际连贯无法兼顾,译文预期功能难以实现。鉴于此,直译并非唯一或绝对选择,译者在翻译前必须反复斟酌原文,充分体现译者行为求真”与“务实”,力求确切传达原文信息,确保译文准确、不偏离、无遗漏,有效避免影响受众群体的理解与掌握。

四、结语

景点类参观须知翻译在旅游外宣资料翻译范畴内相对简易、浅显,但处理译文时仍需仔细斟酌。在目的论理论框架下,译者不再只为原文文本服务,也不再单一使用直译或意译,而是更多从受众群体对译文的预期功能、文体风格、作者意图、交际目的等角度出发,综合考虑方法與策略,充分发挥译者主观能动性,力求为读者呈现高质量译文并最大限度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经笔者实践证明,目的论用于旅游类外宣文本翻译或类似文本的翻译是可行的,但笔者在本研究过程中也发现:目的论翻译更强调翻译目的的核心地位,强调对受众群体的重视,因此,在指导实施翻译行为时,难免会出现过于强调译文的目的性而导致译文无限偏离原文,甚至出现“改头换面”的现象,在此,呼吁翻译界同仁在今后的研究中就如何协调目的论三大法则,如何限制译文的功能范畴,如何使源语和目标语之间取得平衡,如何更客观、灵活地看待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关系作进一步探讨。

随着我国翻译需求暈不断增大,外宣资料仿如-面镜子,折射出我国翻译工作者水平,也关乎着我国对外形象。翻译活动不应只局限于某种理论或方法,而是开放、多元的。广大译者应在多种策略对比、探讨下不断完善翻译质量,共同促进我国旅游外宣资料翻译事业蓬勃发展,向世界展示我国文化实力与魅力。

参考文献:

[1]杨柳.20世纪西方翻译理论在中国的接受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18,19.

[2]Reiss. Katharina. 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s & Limitations[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27,30,31.

[3]Vermeer, Hans. What does it mean to translate[J]. Indian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987(2) :25 -33.

[4]Nord,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109-122,127.

[5]贾文波.功能翻译理论对应用翻译的启示[J].上海翻译,2007(2):9,10.

[6]王建斌.泰山北斗一代通儒——缅怀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创始人汉斯·费梅尔教授[J].中国翻译,2010(3):82.

猜你喜欢
英译
《论语》英译选登
《论语》英译选登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从“最贴近的自然对等”看“君子”和“小人”的英译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孔子之道及其英译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