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

2018-05-25 08:49张冲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中国化

张冲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行动指南,在中国的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经过不断探索,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并且结合中国实际,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许多有代表意义的理论,其中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飞跃,本文通过解读《新民主主义论》,来说明和解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8)01-0115-03

在探索中国的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许多具有时代意义的理论,其中,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是能够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的典型代表著作。

一、《新民主主义论》的背景及意义

(一)《新民主主义论》的背景

《新民主主义论》产生的时期,是中国抗日战争正处在战略相持阶段的时期,日本开始对国民党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实行诱惑,国民党渐渐表现出投降的趋势。他们开始打击共产党,并且散播一些不利于共产党发展的言论。国民党这些行为,给我们的抗战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打击共产党的行为,以及污蔑共产党的言行,让人民感到迷茫,使他们对抗日战争能否胜利也产生一定的怀疑。这对于共产党来说,非常不利,面对这样的情形,对国民党进行一定的反击迫在眉睫,让人民心中踏实,有信心也同样重要,让共产党员对未来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必须对民主革命有一个科学的理论指导,才能使抗日战争向好的轨道发展。而且当时的情形,使中国共产党也拥有了能够说明指导革命的理论的理由和条件。第一,中国共产党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刚刚成立,不够成熟,而是已经经历过失败也经历过成功的党,是一个越来越成熟的党。共产党领导北伐战争,并取得了胜利,同时“左”倾错误的发展,也给党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党的经历越多,越成熟,无论是大革命失败,还是土地革命开始,无论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还是抗日战争的发展,都是我们党所经历的,成功与失败都会造就成长。这些实践,加上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使毛泽东能够总结经验,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当时的问题,为中国的革命提供一定的指导。第二,抗日战争当时是相持阶段,战局同过去比,能稳定一些,使毛泽东有经历去思考一些问题,如果战局一直不稳定,那么毛泽东的经历就会分散,产生《新民主主义论》就会相对困难,所以战局稳定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毛泽东通过总结革命经验,与马克思主义结合,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以《新民主主义论》得以诞生。因此,《新民主主义论》有重要的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论》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当时中国的实际结合的产物,它阐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规律,说明了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情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与此同时,使共产党人对自身的发展有了清醒的认知,也使人民心中的迷茫漸渐消散,使我们的革命道路更加平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中共二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1922年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通过党的最高纲领同时,也通过了最低纲领。

中国共产党经过一些探索以及一些经验与马克思主义结合,毛泽东思想由此产生,正因为有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才会胜利,我们才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革命也不会取得成功。如果一味的教条,不与实际相结合,只是单纯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那么即便能对马克思主义的每条理论都能娓娓道来,中国的革命也一样不会成功。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的革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仅局限于是否会记忆马克思主义,而且是在了解弄懂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产生指导中国革命的指南。

三、从《新民主主义论》中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

《新民主主义论》中许多理论都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它是毛泽东经过思考,与实践相结合所产生的,这是一篇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也是当时的指南。

(一)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新民主主义论》中首先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是在第三部分中国的历史特点中,能动的革命反映论部分。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文化属于意识层面,不属于物质,它能对政治和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它也是一个时代政治与经济的一种呈现。所以,政治与经济能够决定文化,那么文化也是能起一定的作用,对政治和经济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样可以看出,马克思的主义中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关系,唯物论和辩证法,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总结了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关系,体现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是能动革命反应论。

马克思中国化也同样建构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点在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中也有所体现。

(二)建构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那个时期的背景是无产阶级展开了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随着经济实践的推进,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理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时候主义建设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停的进步完善,因为科学的理论是没有截止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能够说明社会中的经济的发展规律。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的关系,它属于经济利益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诸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没有对中国的具体实践作出规划,毛泽东等领导人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总结了中国应该走的道路,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写出了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应该走的政治经济道路。

首先,在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论述了“新民主主义论这一范畴。”毛泽东指出,中国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一个伟大的革命,中国应当存在的社会,不是资产阶级专政的社会,“而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是中国革命的第一个阶段,第二阶段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对中国的新民主虫义革命起了一定的作用。

其次,毛泽东对“国体,政体”作出了定义,他指出,“国体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他将政体分为三种: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这种国家没有生机,因为没有民主;无产阶级专政共和国;以及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在今天的中国,这种新民主主义国家形式,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形式。”关于政体,毛泽东认为,政体是政权构成形式的问题,一个国家应当具备一定的政权机关,那样政权机关才会代表国家,“中国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只有理解人民心中所想,才能更好地建设国家,使成果由人民共享,国家才能发展,而不是几个人去分享胜利的果实,毛泽东还提出中国应当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些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现了毛泽东结合中国实际的创造。

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毛泽东提出了一些观点,他认为,中国的经济也应当是新民主主义,应当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营经济性质,但是虽然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也未必要全面铲除,消灭资本主义经济,可以允许一般的不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存在,因为那个时期,我国的经济并不领先,还有些落后,“中国的经济,一定要走‘少数人所得而私,决不能让少数资本家少数地主‘操纵国民生计,决不能建立欧美式的资本主义社会,也决不能还是旧的半封建社会。这就是革命的中国,抗日的中国应该建立和必然要建立的内部经济关系。这样的关系,就是新民主主义经济。”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根据中国当时的具体形式,制定的经济政策,也是当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的一个理论指导。

(三)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理论贡献

马克思与恩格斯通过不停的探索和研究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一些规律,是科学的理论,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都作出了一定的解释,社会主义是一个过渡,是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

毛泽东在驳顽固派中指出,共产主义是合理的新的社会制度,中国的民主革命需要共产主义作为指导,世界也需要共产主义指导,它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毛泽东还指出革命时期新三民主义的特点,革命新三民主义必须联俄,而不能聯帝,因为联合了帝国主义,性质就发生变化,就具有反动性质,帝国主义在中国是不能存在的,一旦存在了,就不是新三民主义。革命的新三民主义必须联共,否则就有灭亡的危险。联共关乎到生死存亡,所以对于新三民主义来说也很重要。同时革命的三民主义必须扶助农工,要帮助那些有需要的农工,重视农民的作用。中国人口众多,农民人口也很多,占据了百分之八十,所以农民的力量十分重要。中国人口中工人的力量也很强大,他们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都非常重要,都能起一定的作用,都能促进革命的发展。“革命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或者真三民主义,必然是农工政策的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是属于旧时期的,如果在新时期,还用旧三民主义,它就是不识时务的反动东西。一定时期的理论必须同实际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如果理论背离了实际,即使理论是正确的科学的,同样也会起到反作用,所以理论必须与实际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的革命道路作出了理论贡献,这也是毛泽东和共产党人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而产生的作用。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理论贡献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文化方面的贡献。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文化部分指出,新的文化所反映的东西是代表新的经济和新的政治,它所服务的对象也是新的政治和经济,中国的文化分为“五四”运动以前和“五四”运动以后,在“五四”之前,有旧文化,它属于资产阶级,“五四”之后,产生了新文化,是属于共产主义的。在“五四”运动之前中国是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的文化是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对中国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起了一定的作用,对中国该走的革命道路,也产生了理论贡献,毛泽东等人联系了中国的实际,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中国的革命发展。

四、总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国的革命提供了指导,它使中国共产党能够探索中国的革命规律,为中国的革命走向胜利起了推动作用,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从某种程度上,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当时中国的实际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飞跃,它系统的总结了一定的经验,向人们说明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情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猜你喜欢
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马克思主义大论战与湘学的新民主主义转型
浅析新民主主义与新三民主义的异同
论毛泽东对三民主义的认识
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浅析
刘少奇新民主主义思想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