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艺伟
[摘要]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对于国家复兴与个人成长至关重要,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干扰,它面临着诸多问题,成效并不理想。习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表述为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导向与推动力量。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出现的问题并追根溯源,并将“中国梦”融入对其进行对策性探讨。
[关键词]“中国梦”;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8)01-0072-03
大学生作为践行“中国梦”的准备力量,其理想信念的确立与践行事关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衰,随着世情与国情变化,他们对理想信念的树立与坚守有所懈怠,若不及时予以重视并加强教育,既不利于个人成长成才,也不利于国家和谐发展。习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这一共同理想信念,教育者也应与时俱新,挖掘二者间潜在联系,梳理基本思路、变革具体途径,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创造新的跳板。
一、“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概述
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融入“中国梦”,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时代期望,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我们必须对二者内涵及内在统一联系进行探究。
(一)“中国梦”的内涵
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总结起来,它既包含我们对过去的反思,又承袭着对未来复兴的愿望^“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我国虽取得很多伟大成就,但距实现富强、民主的现代化国家还很远,故追求国家富强仍是我们的首要愿望。“中国梦”是民族振兴之梦。不仅要振兴本民族,还要彰显大国的担当,与他国一道共谋发展。“中国梦”是人民幸福之梦。人民生活殷实美满,才能凝聚力量奋勇向前。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促使他们树立至善致远精神追求的实践,将“中国梦”理念融入其中,使其有了新的内涵:教育者研究“中国梦”的基本概述、科学方法等,并将其融入课堂内容中;在弘扬与传播“中国梦”思想中,引导大学生将其精神融入到他们的理想信念中去,进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理想再好终是空想,教育者更要充分鼓励大学生将自己的理想信念回归于实践活动中,使其成为实现“中国梦”的组成部分。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问题与缘由探析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总体取得了师资队伍逐步壮大、内容逐步丰富等可喜成绩,但也留存着对“中国梦”认知模糊、个人功利化等问题。认真总结问题,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原因,对于提升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问题
随着社会变迁,人们生活呈现多元化趋势。各种文化观念相互交错,不免掺杂了一些不良思想,正因如此,部分大学生出现了理想信念认知模糊、个人只考虑利益等问题。
1.对“中国梦”的认知模糊
从来源看,一些大学生觉得“中国梦”只是领导人拍脑袋而出的想法,其实不然,“中国梦”是党对实际和历史经验进行反思,归纳总结出来的。从与个人的结合来看,一些大学生认为“中国梦”只是国家对未来的美好愿望,和个人理想没有太多关系,事实并非如此,二者皆以对方的实现为前提,离开一方,另一方的实现只能化为泡影。诸如此类的错误认识还有很多,如果多数人对“中国梦”的认知模糊不清中国梦”引领感召的作用就会大大降低,这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
2.理想信念意识淡化
很多大学生在儿时可能都有自己的理想,即长大做对祖国有贡献的人,像科学家、军人等,然而有些学生在沉重的课业负担之下,渐渐放弃最初理想,把如何考上重点大学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待考人大学后,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也只是考试及格、毕业后找到好工作等,很少大学生对自己的人生理想或价值进行深刻思考,没有真正确立理想,更不必说拥有坚定的信念,这样才能又如何恰当地施展呢?理想信念意识淡化在大学生中是一个普遍现象,更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3.个人理想信念功利化
当今各种思想观念良莠不齐地充斥着社会,其中不乏利己主义等错误观念,在其干扰下,一些大学生将功名利禄作为衡量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标准,将个人理想信念赋予功利化色彩,将个人与社会理想之间的关系分裂开来。如有的学生积极争取出国留学,只为获得外国国籍并享受高水平物质生活,而丧失了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有的学生择业只考虑工作条件与薪资待遇,忽视工作是否符合自己的职业理想等。类似现象还有很多,这些都是对理想信念产生理解偏差的表现,也是理想信念教育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问题的缘由探析
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从大学生个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大环境四个角度出发,探析產生问题的缘由,以便找到提升教育效力的有效途径。
1.大学生的个人原因
首先,由于我国生活条件逐步改善,部分大学生缺乏在艰苦条件下的磨炼,且对家庭的依赖性较强,以致在面对多方压力时自我疏导调节的能力较弱。其次,大学生的学习环境相对封闭与稳定,相比之下,现实社会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这两者间的反差给他们带来不同程度的困惑与不安,也为他们如何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带来了问题。再次,当今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更多关心涉及自身发展的问题,往往重视专业技能学习而轻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这也就缺少了正确思想理论的指引。
2.学校对理想信念教育的不足
首先,教育理念滞后。部分教育者常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面对受教育者,强制学生应该如何做,而不是平等地建议,受教育者只能被动接收,这使理想信念教育成效差强人意。其次,教育方法单一。教育者更多采用课堂理论教育,忽视了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交流方式,如微博、微信等手段。再次,教育内容单调。在复杂多变的新时期,以往的教育内容相对枯燥乏味,缺乏灵活性与针对性,没有与时俱新,导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信服力大大降低、事倍功半。
3.家庭对理想信念教育的忽视
因为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在校学生多数为家中的唯一孩子,被家中众多的人宠溺呵护着,长辈溺爱使孩子长大经历几乎顺风顺水,故家庭培育中缺少了应对挫折方面的教导。同时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家长更关心的是子女生存技能的掌握以及未来的前途发展,而忽视了子女还是国家栋梁的考量,因此家庭缺少对子女应当拥有向善致远理想信念的适当引导。
4.社会大环境中存在-些不良诱因
从国际环境来看,伴随全球化的实现,西方思潮涌向国内,一些不良的思想文化也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从国内环境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确立,既施展巨大优势,市场经济的盲目性、自发性等特点又助长了不良之风,致使部分大学生产生“一切向金钱靠拢”、“以我至上”等荒谬观点。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达,我们的生活与网络越来越密切,大量的网络信息在开拓大学生视野的同时,一些不良信息也在侵蚀着他们的思想观念。
三、“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探索
与时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充分施展“中国梦”的基础指引功能,适时适宜改进出现的问题,满足新实践要求。我们要以循序渐进地梳理基本思路,以创新精神丰富具体途径,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落实。
(一)“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思路
“中国梦”从理想到现实,历经三个阶段:树立理想、坚守理想、践行理想。树立理想是实现理想的前提与基础;坚守理想是实现理想的保证与关键;践行理想是实现理想最终的落脚点。
1.“中国梦”指导大学生确立理想
首先,通过理论学习教育,促使受教育者更好掌握“中国梦”,进而避免出现类似理解模糊现象。其次,面对社会实际问题时,指导大学生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认识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坚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心。最后,将个人与社会理想有机融合,即树立远大的利人利己理想,通过个人的努力拼搏促进“中国梦”社会理想的达成。
2.勉励大学生对“中国梦”的坚守
“中国梦”在践行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困难,故坚守理想、永不放弃是其最终实现的重要保证。大学生作为主要践行力量,理想信念教育更需要鼓励他们克服障碍、坚守原有理想。在坚守过程中,教导大学生能够客观地认识到理想信念是在曲折中实现的,鼓励他们对实现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充满信心,同时引导他们要经得起考验与不良的诱惑。
3.促进大学生自觉践行“中国梦”
大学生担负着建设“中国梦”的职责与使命,理想信念教育应当借助多样途径提升他们的觉悟意识,促进他们自觉践行。在学习生活中,激励大学生胸怀科研创新的热情并参与实践,这不仅能使他们得到锻炼,也符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在校外实践方面,鼓励他们踊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其完善做出应有努力;并引导他们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关心社会公共事务,切实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具体途径
为使理想信念教育与“中国梦”更加紧密地融合,主要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以及社会活动三个角度对理想信念教育实施的具体途径进行探究。
1.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巩固“中国梦”理论根基
目前,课堂教学是大学生接受思想熏陶、提升认知的主要途径,因此要将其作为巩固“中国梦”理论根基的主阵地。首先,我们要灵活地看待思想政治课,巧妙地找到它与“中国梦”之间密切的联系,实现二者有机融合。同时,教育者可利用多种媒介,打破时空界限,充分发挥其主渠道的作用。其次,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与传授者,他们对“中国梦”的认识与理论掌握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认知以及理想信念的养成。因此,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并做到知行合一,树立并坚定“中国梦”伟大理想,为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
2.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坚守“中国梦”理想信念
校园是大学生研习与活动的重要场所,其氛围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他们理想信念的确立与坚守,因此要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坚守“中国梦”理想信念。首先,建设与“中国梦”相融合的校园物质文化,比如建造一些体现坚持不懈追梦精神的人文景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做出适宜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勉励他们朝着圆梦的方向奋斗。其次,建设富有“中国梦”意义的校园精神文化,例如厚德博学的校训、勤奋求实的学风等,倡导树立远大的目标与理想,同时借助广播等媒介拓宽传播渠道,使师生在耳濡目染中坚守主流理想信念。
3.以社会活动为依托强化“中国梦”践行
作为实现个人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参加社会活动能帮助大学生提升对“中国梦”的认知并将其落实于行动中,通过多彩的活动,得到别样的感悟,自觉深化实践。例如:教育者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进基层,开展服务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基層工作的辛苦,学生感悟劳动者艰苦奋斗的宝贵精神,激励他们更加积极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教育者也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了解革命史实,可以帮助大学生在缅怀那些为祖国做出贡献的革命先烈的同时,感受先烈们所具有的革命爱国情怀,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深化自身的爱国情愫,从而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激发他们奋勇向前的强烈斗志。
中国梦应时而生,针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又是势在必行,二者的融合有利于各自的践行。结合现实状况,正视教育中疑难矛盾,追本溯因,勇于施展中国梦指挥棒作用,在其巩固与坚守中推进理想信念教育落实。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30.
[2]武进.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4(3).
[3]徐方鸣,温德朝.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4(8).
[4]董晓蕾,王秀丽.中国梦开创理想信念教育新篇章[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