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阈下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现状调查

2018-05-25 08:49宫秀琪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现状调查人文关怀贫困生

宫秀琪

[摘要]本文以“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为契机,通过对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现状的调查,分析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人文关怀情况,探讨“精准扶贫”视阈下提升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策略。

[关键词]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8)01-0061-02

一、导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这一提法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又^次重申思想政治工作中关爱与尊重的重要性,再一次奠定了人文关怀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所谓人文关怀,是指对人进行人文精神的关照、牵引和培育,关注人的生存状态,肯定人的尊严,追求人的解放和自由。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在校贫困生人数亦逐年攀升,为了缓解贫困生经济压力,国家出台实施了奖助勤贷补等一系列资助政策,物质帮扶已取得明显效果。但是伴随贫困生的不仅仅是学习生活的费用问题,还有心理问题与精神压力,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为高校的管理与教育带来诸多问题与挑战。各高校积极响应国家资助政策的同时也不断探索适合于本校的贫困生管理制度,将精神关怀与心理疏导纳入扶贫体系中,着力解决贫困生的思想及心理问题。由此来看,高校在對贫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已遵循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理念,但实效性如何,尚不明确。为此,本课题组以“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为契机,做了一项关于“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现状”的调查研究。

二、调查研究

(一)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高职院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现状的调查分析,了解当下贫困生思想、心理状况,明确精准扶贫视阈下对贫困生人文关怀的实施情况,寻找影响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实施的主要原因,探索增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主要途径。

(二)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以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调查单位,从汽车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管理工程系中随机选取部分“精准扶贫”资助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汽车工程系284人,机电工程系234人,管理工程系131人,一年级213人,二年级280人,三年级156人,男生499人,女生150人。

(三)调查内容。本次使用的调查问卷共23道题,其中前18道题属于单项选择题、18-22道题属于多项选择题,23题属于主观题。调查内容主要包含两部分:第一,贫困生自身思想状况;第二,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实施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问卷660份,有效问卷649,有效率为93%。问卷发放与数据统计分析均采用问卷星软件进行。

三、现状分析

(一)部分贫困生自卑感、失落感仍存,人际关系敏感。高校贫困生由于自身家庭经济条件困难,从而给自己贴上“落后”的标签,在学习、生活中产生自卑心理,不愿主动与人交流。调查过程中,回答“您认为经济困难会使自己在与同学交往中感到自卑吗?”这一问题时,36%的贫困生认为偶尔会,12%认为不好说,有时会感到自卑。个别学生因为与同学之间的贫富差距,产生强烈挫败感,自我封闭,逃避集体活动。当被问到“您会主动与人交往,积极参加班级或院系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吗?”这一问题时,28%选择偶尔会参加,6%的贫困生表示不经常或者完全不会参加集体活动。而对于“您与周围同学之间的关系如何”这一问题,54%的贫困生认为能和同学和睦相处,但是关系仅限于一般,仍有一些贫困生认为自己与同学之间则是井水不犯河水,界限划分明显。

(二)注重物质扶贫,心理扶贫、精神关怀仍处于薄弱环节。通过调查发现,高校经济资助政策日趋完善,但与之相适应的精神关怀与心理疏导仍然有待提升。在回答“您平时在哪一方面获得的关怀最多?”这一问题时,30%选择生活上的帮助,14%选择学业上的指导,42%选择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对于思想上的关怀只有14%。回答“您能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吗?”这一问题时,33%选择一般,4%选择完全感受不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会关心您的发展需求吗?”这一问题,45%选择偶尔会,23%选择不清楚或是根本不关心学生的发展需求。而对目前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总体评价,一半以上的贫困生认为仍需加强。

(三)灌输式教育有所减少,情感交流亟待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交流、互动的过程,人的思想转变离不开彼此间的情感交流与心理沟通。调查发现,目前高校已开始转变传统的单向灌输模式,逐步树立人文关怀理念。被问及“您从学校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能体会到哪些?(多选题)”时,78%选择教师对学生的关爱,65%选择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81%选择激励引导,12%选择单向灌输式模式。由此可见,高校对贫困生的人文关怀已得到一定认可。但与此同时,关怀方式与关怀力度仍然处于薄弱环节,在回答“您认为对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加强的有哪些?”这一问题时,选择情感关爱、交流对话、激励引导的均达80%以上。

四、解决策略

本次调查不仅对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的现状有所了解,同时对贫困生认可、赞同的人文关怀方式进行了调查。在回答“学校对贫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时,您更认同哪些方式?”这一问题时,91%选择文化实践活动,48%选择手机、网络等新媒体方式、66%选择互动交流。对于主观题“您认为有哪些途径可以增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通过关键词分析,更受贫困生欢迎的途径主要有:关怀贫困生思想现状及心理需求,引导师生、同学之间互动交流,丰富校园及社会实践活动,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等。因此,加强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应着力从这几方面加以思考。

(一)树立人文关怀理念,关注学生的精神需要。经济帮扶只是助力贫困生脱贫的第一步,要想让其彻底脱贫,精神关怀必不可少。习近平总书记曾谈到:“信念和信心的贫困,是致贫的关键因素”,经济贫困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反映出的是贫困生精神的贫瘠、心理问题的日益凸显。真正意义上的贫困生不仅包含物质贫困生,还包含精神贫瘠学生,但不论是哪种贫困生,都需要给予精神的关怀。如果学生的思想、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即使培养成一流技能型人才,也可能是社会中的“危险品”。高校只有正视、认清精神关怀的重要性,转变扶贫理念,注重经济资助的同时消除学生心理、精神的障碍,变被动脱贫为主动脱贫,那么脱贫攻坚战才能真正打响打赢。

(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交流的育人功能。与非贫困生相比,贫困生希望得到理解、认同的愿望更加强烈,所以做好对贫困生的人文关怀,需要教育者具備一颗有爱的心。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就是一个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沟通、疏导的过程,两者之间关系越融洽,取得的效果越好。情感交流作为打开人心灵的钥匙,是拉近彼此间距离的良方。教育者在设置贫困生管理办法以及对贫困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可以尝试多一些人情味,通过增加情感因素的投入,充分发挥情感交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先导作用,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丰富衍生课堂,开展富有人文色彩的实践活动。文化,特别是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贫困生的人文关怀离不开积极向上、具有浓厚人文色彩的校园文化氛围。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以理工科专业为主的职业院校,文化氛围较为薄弱,如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是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可以根据贫困生的切身需要,开展符合其心路历程的特色活动,寓教于乐,通过活动培养贫困生的集体意识,在与人交谈中学会接纳他人、愉悦自己。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服务社会、回报国家的校外实践活动,引导贫困生在活动中常怀感恩之心,不做忘恩负义之人,通过积极奉献自己、服务他人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四)提高高校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担负着授业解惑的重任,同时要教会学生为人处世之道。我国众多师范院校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校训,可见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高校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不仅仅局限于班主任及思想政治课教师,甚至所有教职员工都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关怀的责任,因此对于高校教师而言,除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教育态度之外,较高的人格魅力与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相比普通学生,贫困生更需要他人的公平对待,发自内心的尊重、理解,而非居高临下对他们进行灌输式教导。教育者只有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在与学生交流、沟通中获得学生信任,成为具有人格魅力的引导者与知心人,真正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启发学生,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

参考文献:

[1]人民网.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全文)[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6429094.html.

[2]冯静,严贵华,郑引.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现状调查——以福州市高校为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9(1).

[3]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现状调查人文关怀贫困生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