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萍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基础教育部,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创业、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被概括为避难效应和熊彼特效应,前者认为失业刺激创业,后者认为高创业率减少失业。随着目前经济形式的转型,大公司或制造业在吸收就业从员方面的能力逐渐下降,而由创业形成的中小企事业则成为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来源和助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推进高校学生创业不仅是一种寻求多样化破解就业难困境的积极策略,更是助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重要途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是一个经济现象,更是一种思想解放,一种价值取向的改变。
创业作为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标志,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全球关注的焦点。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年轻人的朝气与激情,又具备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对新生事物的积极接受与认知,是一个国家最主要的创业群体,其创业活动对推动科技创新和提升国家竞争力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西方发达国家早在二三十年前就积极推动大学生创业,目前美国有20%-30%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创业。在我国,也已经开始有目的地将创业教育渗透到普通高等教育中,大学生创业风潮持续升温,也涌现出许多自主创业取得巨大成功的典范,如马云、马化腾、雷军等,给如今的大学生树立了积极的创业榜样。
虽然国家在资金、税收、环境等方面出台了许多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创业越来越持支持态度,但实际参与创业的大学生比率偏低。据智联招聘《2015年应届毕业生就业调研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我国2013届、2014届大学生创业比例分别只有2.3%与2.9%,尽管2015届大学生创业比例上升到6.3%,但与西方国家大学生20-30%的创业比例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而且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更低,只占大学生创业者的10%左右。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支持、社会各界对大学生持有的态度与大学生实际创业比率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创业行为是如何产生的;如何才能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实际创业活动中。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大学生创业行为就十分必要和紧迫。
创业意愿是激发个体认知、评价创业机会可行性的内在动力。创业意愿越强,其创业可能性就越大。正基于此,本文以新疆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和分析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并寻找其激发对策,从而进一步揭示创业意愿形成机制,以期达到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提供相关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的目的。
从查阅的相关文献来看,在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很多学者以不同视角对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如郭磊、冯喜良、毛畅果对北京四所高校的341名本科生进行调研得出,不同个体特征和环境特征的大学生在创业意愿上具有显著差异,需要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导和培养。在大学生创业的动因中,自我实现和家庭支持的驱动力较强,追求名利和社会支持的驱动力较弱,需要加大对国家政策和学校支持的宣传力度[7]。Autio等发现行为控制感对创业意愿的影响最强,而主观规范的影响最弱[8]。刘泽文指出大学生创业政策作为创业政策中特殊群体的细分政策,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创业行为及创业结果的重要因素[9]。熊景维以武汉12年高校的创业调查为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创业教育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10]。周桂瑾,许敏,俞林对江苏省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391名学生进行问卷实证调研,结果表明:独立性格者其创业意愿相对较强,创业敏感度、恒心毅力及自我效能较强者其创业意愿较强;主观规范对创业意愿显著正相关;经济保障者其创业意愿较弱[11]。向辉,雷家骕对全国多地域省份,多类别行业的25所高校5784有效问卷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创业意向受到多因素复杂的作用,创业动机和创业环境感知正相关影响创业意向,创业要素认知负相关影响创业意愿,且创业动机、创业环境感知和创业要素认知两两正相关,创业教育可以显著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12]。冯磊、曹英、王蕊,从大学生创业技能各要素角度构建对其创业意愿的影响模型,通过对在校240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创业技能要素与其创业意愿显著正相关。本文以新疆16所高校的创业意愿调查数据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假设并估计各潜在因素的效应大小,定量研究高校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数量关系,并用各变量间的交叉进行分析。
意愿就是最初的愿望想要达到特定的目标和方向,然后尽个人的能力达到某个目标和方向。本文将创业意愿定义为潜在创业者对从事创业活动与否的一种主观态度,是人们具有类似于创业者特质的程度以及人们对创业的态度、能力的一般描述与可行性评价。高校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理论假设如下:
1.个人特征。个人特征也称之为生理特征,主要指性别和年龄等。创业活动带有极强的主观性,个人特征将显著影响其创业决策。通常认为男性比女性的创业意愿更强,高年级比低年级的学生表现出更高的创业意愿[16]。学生的个人特征通过态度动机与创业意愿相关。由此提出假设H1:个人特征与学生的创业意愿显著相关。
2.学历背景。大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学历背景对未来就业前景作出理性预期,这实际上是一种未来的情境变量。一般情况下学校层次越好、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学生,其毕业后找到一份较为满意的工作概率也就越大,因而可能会降低他们的创业意愿。同时,与实际应用结合比较紧密的学科,其创业意愿可能较强;而偏纯理论类学科学生,其创业意愿可能较弱。由此提出假设H2:学历背景将显著影响高校学生的创业意愿。
3.创业动机。创业动机一般指引起和维持个体从事创业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些目标的内部动力。该动力的大小强弱将显著影响个人的创业意愿[14]。由此提出假定H3:学生在与创业动机测量指标上表现越积极,其创业意愿就越强。
4.创业教育。一般认为,创业教育在为学生储备创业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能显著提高学生对创业平台、创业活动和创业政策的了解程度,从而影响学生对创业作出理性的选择[15]。由此提出假设H4:创业教育对高校学生的创业意愿有直接的显著影响。创业教育除了对学生进行创业技能的培训外,更是一个价值观、理念与思维的重塑过程。由此提出假设H5:创业教育通过创业动机对学生的创业意愿有间接的显著影响。
5.家庭条件。由于绝大多数高校学生在经济上主要靠家庭支助,家庭能够提供的创业支持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创业态度和决定,所以家庭资源是个人创业决定的重要潜在因素。由此提出假设H6:家庭支持通过创业动机与学生的创业意愿显著相关。
6.社会环境。创业环境是指对创业者或潜在创业者的创业动机和业务开展过程中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社会环境将显著影响个体的创业意愿。推崇创业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会产生积极影响。由此提出假设H7:社会环境将显著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意愿。
基于上述理论假设,提出如下概念模型,见图1:
图1 高校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
假设学生在调查表中如实反映自己的创业思想状态的认知,那么其回答将反映其真实的创业意愿。2017年10月到2018年1月,本课题组全体成员,对新疆16所高校进行创业意愿调查,调查采取问卷方式,运用系统抽样方法,选取211高校(2所):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省属高校(6所):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喀什大学、伊犁师范学院、新疆工程学院、新疆财经大学;独立院校(1所):新疆科信学院;高职高专院校(7所):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职业大学、和田维吾尔医专、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天山职业技术学院4类学校学生进行调查。学生以本科生和高职生为主,也包括少量硕士生和博士生,发放问卷3500份,回收3321份,回收率94.89%,获得无缺失数据样本2918个,有效率83.37%,样本构成和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样本构成情况
注:①人文科学:历史学、文学、哲学;②理学:理科;③社会科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④工农医科:工学、农学、医学。
对于典型李克特量表的类别变量,本文采用5点李克特量表,变量从低到高、从弱到强的顺序依次赋值(1为“低或弱”,2为“较低或较弱”,3为“一般高或强”,4为“较高或较强”,5为“高或强”),而对非典型李克特量表的类别变量,如性别、族别、学校类别、学科类别、创业动机、创业形式等,除创业动机按从物质动机到精神动机顺序赋值外,其他都以研究假设和结构模型为创业意愿或其相应潜在影响因素的正相关程度从低到高依次赋值。
通过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各个变量的合成信度进行测量,发现除家庭支持变量的合成信度略小于0.7外,其它变量的合成信度均大于0.7,说明量表具有较满意的内部一致性;各潜在变量的平均方差抽取量也基本上都在0.5以上,显示量表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
运用Amos 17.0.2软件对调查所得的数据对6个变量间的结构方程进行估算。Amos输出的模型总体拟合优度部分关键统计量分别为:χ2=301.457,df=94, χ2/df=3.207, NFI=0.910, CFI=0.937, TLI=0.911,GFI=0.965,AGFI=0.968,BMSEA=0.041。其中GFI和AGFI的值在0.95以上,同时另外三个(NFI、CFI和TLI)也高于通用的0.90的标准,显示出模型与数据拟合良好。测量绝对拟合优度的指标均方根残差RMSEA的显著水平低于0.05,也显示了模型良好的拟合优度,因而可以接受模型的估计结果。借助AMOS17.0绘制了变量之间的路径图,在图中潜变量用椭圆表示,各个可测变量用矩形表示,对应的残差分别用圆形表示,变量间的直接效果或单方向的路径关系用单项箭头表示,共变关系用双向箭头表示。在整个结构模型中,共有7个潜变量,23个可测变量,以及对应的23个残差项。模型各参数的估计结果见图2。
在模型待估计的20组系数中,仅个人特征与性别之间的系数不显著(P=0.286),其余19组参数的C.R.显著水平都达到了P<0.01的优良标准。
图2 结构模型参数估计图
图2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除H1外,实证结果直接从H2—H7的全部假设。具体为:(1)性别、年级等个人特征是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之一,男性创业意愿强略于女性;年级越低,个体显示出更强的风险倾向和创业偏好。(2)H2与实证结论相反,因为学校类别、受教育程度均按其层次从高到低赋值,而学科类别也是按其与实际经济活动联系的紧密程度从高到低排序,因而数值上的负值实际上表明学历背景与学生的创业意愿呈负相关关系,且其负效应值为0.34。(3)态度动机对创业意愿的标准化系数为0.21,学生在与创业相关的态度动机上表现越积极,则其创业意愿超强。(4)创业教育与创业意愿存在显著的正向因果关系,其直接标准化效应大小为0.28,间接效应为0.09,总效应为0.37,创业教育是影响高校学生创业意愿的最重要因素。(5)家庭条件通过态度动机因素对学生的创业意愿具有负效能,其间接效应大小为-0.14,表明家庭支持能力越强反而会抑制学生的创业意愿,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对于贫困家庭学生和富裕家庭学生都是相对较低的,可能的解释为:一是创业需要资金,贫困家庭学生缺乏创业本钱,而富裕家庭学生则容易筹集;二是基于成本收益衡量,经济收入超高的家庭拥有更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社会资本高,同时创业存在风险,对于富裕家庭学生而言,创业并非利润最大化的选择;三是经济收入高的家庭能够为子女提供完善的生活保障(商业保险、教育医疗支持),导致富裕家庭学生缺乏创业动机。(6)社会环境与创业意愿存在显著的正向因果关系,其直接标准化系数为0.66,经济、文化、政策等因素对个体行为有关共同影响的作用,经济越发展、社会越稳定、政策越优越,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越强。
表2显示了调查问卷的样本构成情况,对于不同的个体,其产生的创业意愿是不同的,由于个体的成长环境、个人特征有所不同,其每个个体产生的意愿也是非常复杂的,但有其统计规律性,我们通过样本的原始资料,对创业意愿的可测变量进行若干项的交叉统计分析。
在意愿表达上,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创业表达比率最高,其次依次为省属高、211院校和独立院校;男生创业意愿表达高于女生;而在学历层次方面,博士研究生的意愿表达最高,这和我们以往的经验相悖。其次依次顺序为:大专、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在学科类别方面,工农医科(工学、农学、医学)意愿表达的比率最高,其次依次顺序为:社会科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人文科学(历史学、文学、哲学)最低。具体如表3:
表3 个体特征与创业意向表达交叉统计表单位:%
如果有创业兴趣,学生们就会有创业动机和意愿,创业兴趣越强,创业意愿也就越强烈。有20.29%的学生表示对创业很感兴趣,其中,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表达最强为22.84%,其次依次顺序为:省属高校学生21.04%、211院校学生14.34%,最低的为独立院校的学生,只有11.36%;对创业很感兴趣的男生略高于女生;从学历层次方面看,博士研究生对创业很感兴趣的比例最高,为35.48%,其次顺序为大专学生22.52%、省属本科院校本科生17.14%。有46.74%的学生表示对创业比较感兴趣,其中,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比率最高为47.7%,其次依次顺序为省属院校学生46.4%、独立院校本科生45.45%和211院校本科生44.83%;对创业比较感兴趣的也是男生略高于女生;从学历层次方面看,省属高校本科生对创业比较感兴趣的比率最高,其次依次顺序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博士研究生和独立院校本科生,具体统计数据如表4:
表4 个体特征与创业兴趣表达交叉统计表单位:%
有19.16%的学生创业动机来自于自我挑战,这部分学生创业意识更强。其中,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比率最高,为20.57%;而且社会学科类专业学生比率为15.85%,高于其他专业学生。博士研究生的自我挑战意识高于其他学历的学生,女性略高于男性。又有37.31%的大学生创业动机来源于兴趣所在,其中,在学校类别中,高职高专学生比率最高,为34.30%;在学科类别中,工农医学学生比率高于其他学科学生;在学历类别中,博士的比率高于其他学历层次的学生;在性别中,女生略高于男生。具体数据如表5:
表5 个体特征与创业动机交叉统计表单位:%
创业动机尚不清楚为了解决就业为了获取更多财富,改善经济状况兴趣所在自我挑战学历类别 性别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女性男性10.75 12.42 11.88 6.45 11.29 11.51 15.98 21.40 20.79 19.35 18.17 18.33 34.70 32.18 45.54 22.58 33.54 34.72 18.78 14.96 13.86 25.82 17.83 16.30 19.79 19.04 7.92 25.80 19.17 19.13
有些大学生虽然也有创业意愿,但对创业时机有不同偏好。有39.96%的大学生表示要先工作,在积累了人生经历和社会经验后,毕业几年再进行创业;有18.47%的大学生有毕业后马上创业的想法;11.71%的大学生有在校创业的愿望,只有1.4%的大学生有休学创业的念头。具体数据如表6:
表6 个体特征与创业时机偏好交叉统计表单位:%
由于创业选择在内的诸多事务和处理对家庭的依赖很大,家庭能够提供的支持将直接影响大学生们的态度和决定,家庭的支持是高校学生对创业资金来源、首先求助对象和创业地点选择的考量。具体数据如表7:
表7 个体特征与家庭认知支持交叉统计表单位:%
近年来,国家为鼓励大学生创业,经常会出台一系列有关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但只有13.37%的大学生经常关注并了解国家有关大学生创业政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部分大学生并不关注有关创业政策,创业意愿不强。其中博士研究生的关注度最高,可能与他们所受教育程度有关,对创业更加理性。有45.82%的大学生偶尔关注国家有关政策,其余的40.81%的学生不知道和不关注国家有关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具体数据见表8:
表8 个体特征与国家有关创业政策了解程度交叉统计表 单位:%
政策了解不知道国家有关大学生创业政策没有关注,不太了解国家有关大学生企事业政策偶尔关注,有一些了解国家有关大学生创业政策经常关注,很了解国家有关大学生创业政策学历类别 性别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女性男性9.09 10.52 16.83 19.35 8.66 12.13 30.6 31.01 32.67 29.03 30.97 30.56 46.29 46.51 37.62 22.58 47.46 43.22 14.02 11.97 12.87 29.03 12.97 14.08
现所有高校都加大了创业教育力度,为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培养更多的创业人才,除正常理论和实践教学外,政府和高校积极举办创业大赛、创业培训、建立创业孵化基地等,让学生在校园里就感受创业过程,以增强学生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但从搜集的数据来看,只有9.08%的学生了解并参与过创业大赛等活动,46.77%的学生不知道或只听说过创业活动,反映出学生对创业活动了解、参与比率偏低。具体数据见表9:
表9 个体特征与政府或学校举办的有关创业活动了解交叉统计表 单位:%
创业意愿是创业行为的先决条件。从交叉分析来看,目前新疆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不强,有22.10%的学生可能会选择创业,只有4.1%的学生表示一定会去创业,这与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意愿达到40%-50%相比,更加凸显新疆大学生创业意愿偏低,如何激发大学生创业意愿将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一项重要工作。
基于SEM模型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为:创业教育、学历背景等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最主要因素,其中创业教育将显著提升学生的创业意愿。学历层次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创业意愿,随着学历背景的优势上升,学生的创业意愿倾向于弱化,但博士的创业意愿最强。学校层次与大学生创业意愿负相关,大专院校、一般本科高校的大学生比重点本校院校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创业,这与前两者相对于后者来说就业压力更大有关,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创业经历与社会实践显著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所学专业与实践结合密切度高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更强,比如工农医等专业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最强,社会学科(教育学、法学、管理学)又强于人文学科大学生创业意愿。大多数的学生将影响其创业意愿的障碍因素归结于个人层面(创业观念、个人能力、资金条件、创业环境),政府政策、税收扶持等虽然也被视为重要条件,但相对于个体因素居于次要地位。
高校和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和提升学生的创业意愿。
第一,加大对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力度,鼓励高校开设创业课程,为学生提供学习和掌握有关创业知识、政策与平台。举办形式多样的创业活动,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参与活动、接受实践锻炼的平台和机会,特别应注重在本科生和大专生教育中增强创业教育力度。
第二,增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创业中心与社会建立广泛的外部联系网络,如各种孵化器和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培训与资质评定机构、创业者校友会等,形成一个高校、社区、企业良性互动式发展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有效开发和整合社会各类创业资源。并加强“校企合作”,让企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产品、市场和资源,以真实的环境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系统指导。
第三,对高校学生创业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政府应逐步完善大学生创业贷款优惠政策,提高贷款限额,为更多有志于创业的学生提供资金支持。
第四,高校和政府给大学生比较宽松和稳定的创业环境,在学校或社会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创业平台,多鼓励学生参加社会调研,让学生比较充分的了解社会、了解市场。
第五,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社会潮流的形成,我国政府从上到下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创业的政策,但我国现行鼓励创业政策仍有不足:一是注重政策制定,不注重政策宣传。我国虽然已制定了比较多的创业政策,但宣传力度不够,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很多社会群体并不非常了解已制定出台的创业政策。二是政策偏宏观,忽微观。已有的创业政策大多从宏观角度谈如何形成创业氛围,却忽视从微视主体出发考虑如何激励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这些不足无疑不利于大学生创业意愿的激发。因此,政府要提供适宜的优惠政策、产业引导和资金引导,加大宣传力度,让每位大学生都能了解这些政策,甚至可以直接在课程设计中加入政府支持大学生创业相关政策的专题,进而增强他们的创业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