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

2018-05-24 06:17龙宣彬
读写算 2018年27期
关键词:语感途径培养

龙宣彬

摘 要语感,是学生语文素质高低的综合体现。教师可以从朗读、词句比较、教师示范、联系生活、背诵拓展、听、写等诸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感。持之以恒,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关键词语感;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C961,TH1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7-0178-02

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所在,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当重视语感的教学,利用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所谓语感,指人们对语言的一种敏锐感觉。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经读、听和写的反复熏陶而逐渐形成的一种能力。长期以来,语感教学没引起语文教师,尤其是农村学校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造成语文教学的效率不高。学了多年语文,有的学生读不懂一段话,写不通一个句子,听不懂别人说话的真正含义——这样看来,语言能力的核心是语感。这正如乐感对学音乐的重要性,色彩感、线条感对学美术的重要性一样,语感对学习语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感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也是语文素质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语感积累的过程就是语文素质提高的过程,语感本身就体现了语文素质教育的内容。

语感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呢?首先是语言文字通顺,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判断怎样说才算通顺,怎样说算别扭,而别扭的话别人听不明白。其次要意思连贯,人们向别人陈述一个问题时,都会注意话与话之间的衔接,让人听明白。这就是语言的连贯感。三是用词注意分寸,如一些描绘事物时在范围、数量、程度、褒贬上都存在细微差别的词语,能敏锐感觉出来。知道语感的具体内容,能使语感的教学有的放矢。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激发兴趣,引起重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用大量的例子说明语感在学习语文中的重要作用。语感强,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能说出连贯的话,有条不紊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能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知道作者表达的意思。学生不是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有待点燃的“火把”。他们有探索知识的好奇心,有主动探究知识的愿望。教师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发现、合作交流,使培养语感具有可行性。

二、在朗读中训练学生的语感

“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使人感受。”小学生内部语言尚未很好地发展起来,加之地方语言环境参差不齐,所以更需要朗读理解所读的文字。朗读是多种感官以声释义的活动,其形式为用响亮、清晰的有声语言来转换书面语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掌握其中蕴含的情趣和意旨,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境等。使课文内容主体化、形象化,从而对文章的内容产生真切敏锐的感受,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境地。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精美的文章,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卖火柴的小女孩》、《桂林山水》等。教学时让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潜心朗读,使其步步深入作者感情的变化之中。这对培养学生对语言情味的思悟能力是有益处的。

三、在词句比较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词句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在课文中有些词句,特别是那些表现文章中心、表达情感的精妙的语句,往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抓住这些具有感染文章的词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敲、揣摩,细细体会“咬文嚼字”,学生语感定会不断增强。如教学《粜米》一文中“从简单的心里喷出了这样的愤激的话”这句时,我问:“‘喷可以换成哪些词,用哪个词最好?为什么?”学生讨论后认为:“喷”可以换成“说、道、讲、吼、喊”,但难以表达农民们愤激的心情了。通过比较,学生领悟语言蕴含的语感能力得到了一次训练。再如《开国大典》中的句子“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起欢跃起来。”这句话可以换成“这庄严的宣言传到了全中国。”这样培养了学生对语言情味的语感能力。

四、加强教师示范,让学生在读中受到熏陶

首先,语文教师平时要以身作则、率先示范,时时处处以规范的、正确的、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事物、叙述事情、讲解道理等让学生在听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促进语言的发展、语感的形成;其次,教师要苦练基本功,练好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绘声绘色地范读,可以起到“传染语感”的作用。学生在听中不知不觉地进入课文描述的境界,使语言形象凸显在眼前,从而培养学生的“即时语感”,达到“传染语感于学生”的目的。再次,语文教师要有一对敏锐的耳朵,对学生产生的不合语感的话语及时指出、及时纠正,让学生在听中有思。

五、听中揣摩体会

只有经常听,才能提高语言的敏锐感觉能力。听广播,每天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子午书简》、《我爱阅读》。为了检验听的效果,每次让学生复述其内容或根据听到的内容选一则写成短消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安排听的训练,如安排听说训练、传口令、听弦外之音。这些活动可以采用分组比赛的形式进行,教师准备文字材料或录像片段。

六、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悟中领会

语感虽然是一种对语言文字快速领悟的能力,但它必须建立在对语言知识,如语音、语法、语汇、句法等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正是语言知识为语感的形成提供必要条件,同时,形成语感还必须调动自身的生活经验,而这又与人的文化修养密切相关。语感是主体准确领会作者通过语言所表达的情和意的能力,而语言是相当复杂的信息载体,它既有表层意义又有潜在意义。前者约定俗成,是比较概括的,带有灵活性的,要用情感领会的意义。因此我们进行语感训练时,往往要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回忆有关的生活经验。一位教师在执教《金色的鱼钩》一文时,播放了一段老班长牺牲时的录像,并配上教师的解说词,老班长为了革命事业饱经风霜、忍饥操劳、忠于职守、鞠躬尽瘁,他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感人至深。所以,作者从心灵深处抒发出了对老班长的赞美之情——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学生在学文已经动了情,在看录像,并聆听了老师动情的话语,感情的闸门再也关不住了,许多孩子情不自禁流下了眼泪。这种“情境”中的语感训练,对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情味的感悟能力起到了一种奇特的作用。

七、引导学生背诵拓展,在积淀中培养语感

语感的强弱与语言材料积累密切相关,“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背诵那些精彩的片段、精妙的语言,让学生的“胸”中有“货”。其次要提倡学生多看课外书。实践证明,大多数爱看书的学生语感强,表现为想象力丰富、语言表达强,对语言文字的把握非常准确。课外阅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反复、大量感受语言材料的过程中,在脑海中不断地积累各种表象,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增强了学生的语感。

八、写中强化语感

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运用。归根结底,学语言,培养语感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理解能力,书面和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在指导学生写作前,有计划地提供一些文章让学生阅读、揣摩。或从内容上,或从形式上,或从表现手法上给学生以启迪,这样使读写结合起来,不仅促进了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更强化了语感。

训练语感还有其他途径和方法,也是长期的过程。培养语感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至关重要,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李玉兰.训练學生语感的一些做法[J].江西教育,2000(04).

猜你喜欢
语感途径培养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语言与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