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让学生更有自信

2018-05-24 10:14顾淑云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8年4期
关键词:自信心小学教育心理健康

顾淑云

[摘 要] 心理暗示是一种心理影响,它是指用语言、手势、表情等,无意中让人受到影响,使人接受某种意见或者去做某些事。暗示是我们主观意愿上肯定了的假设,不一定有现实依据,但由于我们主观上已经肯定了它的存在,于是心理上便竭力趋于结果的内容。教师要多采用心理暗示,提高学生的自信和积极性,让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教育;心理健康;自信心

在农村小学教育工作中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孩子们普遍缺乏自信。自信,是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评估,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其本身就是一种积极性。爱默生曾经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无论在人际交往上、事业上还是在工作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孩子们缺乏自信不仅仅是表现在课堂上的畏畏缩缩、不敢举手发言,也表现在课后的人际交往上,有些孩子不敢和老师交流甚至也不和同学交流。因此,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的,在诸多培养孩子自信的方法中,可以更倾向于心理暗示。

一、心理暗示的含义

心理暗示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了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达成预设的效果。

二、心理暗示的作用

人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自己喜欢、钦佩或者崇拜之人的暗示,作为“不完美自我”的补充,形成正面影响,推动我们的学习、生活乃至工作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教师经常在课堂上配上适当的艺术形式,如趣味性的故事、竞争性的游戏、动听的音乐和激动人心的视频等,借助于形式、色彩、韵律和节奏,通过非理性直觉,直接将所学内容诉诸于孩子的情感,使孩子在积极的氛围中接受教育,促进孩子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心理暗示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1.使用前提——爱心

心理暗示的受暗示者只会接受自己喜欢、崇拜之人的暗示,作为一个学生,如果他并不喜欢这个老师,自然而然的也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暗示。所以心理暗示的前提是学生要爱老师,那么想要得到学生的爱,老师必须爱学生,用自己的爱心关怀每一个孩子。

2.积极暗示,换回自信

没有自信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是畏畏缩缩、瞻前顾后,对孩子自身的成长很不利。所以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给这些不自信的孩子进行心理暗示,“你能行”“一定可以做到”“不要害怕,试试看”,让孩子能够从心里感觉到老师是相信他的,他才能够更加相信自己。

陈某某是一名“后进生”,一年级的时候,很调皮,爱闯祸,同时成绩也很差劲。一段时间相处下来,我觉得这孩子并不笨,而且他调皮总带着些哗众取宠的意思,希望别人去关注他。于是我找他的家长谈话,在谈话的过程中,家长总是当着孩子的面说他笨,什么事都做不好,天天闯祸,将来能有什么出息!

我终于找到症结所在,家长的消极暗示。我所强调的暗示是积极的暗示,是正面的暗示。在陈某某的心里,没有人相信他,连自己的爸爸妈妈都是这样,他的心里便有了自暴自弃的想法,然而心里却渴望别人去关注他。我把他的位置由第四排调到第二排(他的个头并不矮),下课之后孩子们都很好奇为什么要调位置,我告诉他们:因为陈某某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老师希望他能有进步。课堂上他基本不举手,但我经常喊他,起初他总是站起来回答说:老师我不会,后来我和他有了个约定:不尝试不许说不会。现在他已经到了二年级,但不一样了,不会经常闯祸了,课堂上也爱举手了,虽然经常答错,但我很高兴,课后他有不会的问题也会自己到办公室来问,虽然总是考六十几分,但是他在进步,我相信这就是成功的开始。

有自信的孩子会充满了活力,不仅仅是学习上会很积极,生活中也会是个积极的人。

张某某是个女孩,年幼丧母,得了自闭症。她把自己锁在她的世界里,不跟他人交流,也不跟老师交流。起初,见到我和其他任课老师都是怯生生的,整个一年级第一学期从来没有叫过一声“顾老师”,放学也从不开口说“再见”。孩子的奶奶和爸爸也很担心,多次找我交流。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尽量避免责备这个孩子,尽管有时她也会做错事,我和其他老师都是和颜悦色地讲道理给她听。课堂上,她从不举手,我也会喊她起来回答问题,告诉她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回答,大家都在等着你精彩的回答。几乎是每天我都会找她谈心,要么是在教室要么就在办公室没其他人的时候,消除她紧张的情绪。课后,我还安排了几个小女孩带着她一起玩,渐渐地,她和这些小伙伴们熟悉了,似乎也放得开了,下课能经常看到她做游戏的身影了。

心理暗示对于激发孩子的自信有着很大的作用,通过心理暗示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优点。我们要时刻提醒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并在各种活动中进行自我暗示:我并不比别人差,别人能做到的我经过努力也能做到。积极的心理暗示才能使学生充满动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

参考文献:

[1]刘桂萍.心理暗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妙用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114-116.

[2]埃米爾·库埃.心理暗示力[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2-20.

猜你喜欢
自信心小学教育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