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华远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的重要阶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身体发育和性格特点,重视学生的体育常规教学,并通过常规教学,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为学生体育素质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体育常规;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2-0242-01
小学体育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使其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得到培养和提升,其中,小学体育常规教学是学生日常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养成教育的基础教学,对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提升,及形成健全人格的作用不可忽视。体育教师需结合学生年龄和性格特点,加强小学体育常规,培养学生养成教育。
1.强化小学体育常规要把握学生年龄及性格特点
1.1活泼好动,探究心理强。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处于成长期的小学生普遍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喜欢探究未知的事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这些特点,根据其需求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提高其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为其形成体育意识、养成运动习惯奠定良好的基础。
1.2争强好胜,集体意识强。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决定了他们一方面喜欢参与体育活动,喜欢竞技比赛活动,同时又具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希望所在的集体能够在竞技比赛中获胜。教师应把握学生的这种特点,尊重他们的需求,在体育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积极性,使其在参与活动中接受体育课程的常规教育,培养他们在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同時,成为一名遵守纪律、爱护公物、文明守礼的好学生。
2.目前小学体育教学养成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
2.1教育理念相对滞后,缺乏对学生养成教育的意识。表现在教育理念滞后,尚未建立体育教学的养成教育体系,教学中出现重学习、轻体育、重成绩、轻活动以及重升学率、轻行为教育的现象。导致学生及家长体育活动的忽视,更谈不上对学生体育养成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养成教育的发展。
2.2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未能对学生正确开展养成教育。教育理念的滞后,使小学体育缺乏清晰和科学的教学目标,造成学生体育养成教育的缺失,表现在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和运动理念和养成教育,在学校缺乏科学的体育教学,而走出校门就放弃体育锻炼,没有形成持续保持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和爱好,难以有效提高身体素质。由于缺乏清晰的教学目标,使体育教学侧重于活动讲解和示范,学生无法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更谈不上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3.以学生体育常规教育为基础强化养成教育
3.1重视课前常规管理促进养成教育。针对小学生缺乏自制力和主动性的特点,一方面要发挥好体育委员的作用,做好与教师和学生沟通工作,在课前明晰教师教学内容及具体要求,并组织学生做好准备工作,并将准备情况反馈给教师。如学生因病或有事无法上课时,体育委员要向教师反馈,便于教师做出相应调整安排。
3.2重视课堂常规管理养成教育。主要包括学习委员要准时在指定地点集合整队、严格点名、检查学生按要求着装、遵守课堂纪律、爱护体育器材、禁止携带刀具等危险物品、注意活动安全、认真完成教学要求、师生相互问候等方面严格执行常规管理。
3.3重视课后常规管理养成教育。主要包括教学结束时师生互相问候、教学器具的恢复、教学场地卫生清洁、教学总结及点评、课后练习作业完成、体育游戏拓展等方面的常规管理。
教学常规有赖于长期的师生配合才能建立,这也是学生养成教育必须经历的长期过程。它不仅有助于顺利完成课堂体育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有助于学生体育养成教育,为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和形成健全人格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苏清良.实施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意义和思考[J].内江科技,2012(09).
[2]林潮铁.小学体育课堂常规之我见[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