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方式及问题反思

2018-05-24 08:50潘明芝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应用题问题小学数学

潘明芝

摘要:文章以促进数学课程教育发展为前提,围绕高年级应用题教学这一话题,分析了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人教版五年级教材内容为例,针对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方式展开论述,以期起到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问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2-0134-01

应用题作为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难点内容,在解决问题时,既要从复杂的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又要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对小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基于此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提升学生解题能力与准确率为目标,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帮助学生掌握更多解题方法,从而切实提升学习成绩。

1.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其一,教学观念缺乏创新。虽然新课改已经落实有一段时间,获取的成果也较为显著,但是依旧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传统教育思想已经在部分教师心中扎根,在开展应用题教学中教师仍采取灌输式手法,学生的主体地位没能得到展现,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此种环境下,学生除了会感到无聊外,还有可能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1]。

其二,训练方式单一。在训练方式上,部分教师依旧我行我素选择"题海战术",认定学生只有达到"量"才能真正理解问题。此种方式虽然能在短时间内获取成效,但是极大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有悖于课改要求。

其三,看重成绩轻视过程。在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关注最多的不是学生的解题过程,而是最终的成绩。许多教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经常直接公布答案或是讲述自己的解题思路,学生仅是随着教师的节奏"看题"而非解题,时间一长学生的学习思维将变得僵化,独立解题时不知从何下手,更谈不上强化学习能力。

2.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方式

2.1转换教育观念,关注数量关系。基于现存教学问题,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转换教育观念,既要帮助学生从本质上把握应用题,又要使学生掌握多种解答应用题的方法,使学生在遇到同类型问题时可以迅速作答。要想积累解题方法与技巧,教师应从日常教学指导入手,带领学生细致研读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炼数学问题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并回顾所学知识建立知识间的关系。学生只有能读懂数学问题,才能依据有限的数学条件去求解未知量[2]。

如:一只小船,第一次顺水航行20千米,又逆水航行3千米,共用了4小时;第二次顺水航行了17.6千米,又逆水航行了3.6千米,也用了4小时。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速度。通常情况下,应用题的解答流程是:①依据应用题题意划分层次;②挖掘题干中隐含的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③回顾所学知识,建立关系式;④按照顺序依次解题计算;⑤数据检验。 以本题为例,比较两次航行的航程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顺水可航行20-17.6=2.4千米,逆水可航行3.6-3=0.6千米。于是求出在相同时间内顺水航程是逆水航程的2.4÷0.6=4倍。那么顺水行的航速也就是逆水行的航速的4倍,进而求出顺水与逆水的航速。

2.2创新教学形式,注重学习交流。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了如指掌,针对薄弱环节展开训练,既能提升教学效果,又能拉近与学生间的关系。同时,依据教学内容选定训练活动的主题,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无形中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简易方程》这一课时,通过构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准确提炼数量关系,从而起到思维巩固的效果。"同学们,昨天我接到一个小朋友的求助电话,他说他的爸爸为他出了一道题,答对便会带他去动物园看大熊猫,你能帮助他吗?"求助性的问题情境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欲望,纷纷表示乐于帮助他,教师此时则要把握时机提出问题。

"今年小光的年龄是小明的3倍,小光6年前的年龄和小明10年后的年龄相等,小明和小光今年各是多少歲?"解析:要想求小明和小光两个人的年龄,我们不妨设今年小明的年龄是X岁,小光的年龄是3X岁,然后根据"小光在6年前的年龄和小明10年后的年龄相等"这个数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解:设今年小明的年龄是X岁,小光的年龄是3X岁,可列方程:3X-6=X+10,2X=16,X=8 3X=3×8=24答:小明今年8岁,小光今年24岁。

2.3密切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绝大多数都源自于现实生活,当遇到条件较为复杂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尝试将其转换成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问题,鼓励学生自主作答[3]。如:妈妈让小红去商店买5支铅笔和8个练习本,按价钱给小红3.8元钱.结果小红却买了8支铅笔和5本练习本,找回0.45元.求一支铅笔多少元?购置学习用品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通过审题学生得知小红打算买的铅笔和本子总数与实际买的铅笔和本子总数量是相等的,找回0.45 元,这也就代表(8-5)支铅笔当作(8-5)本练习本计算,相差0.45元,由此便可以计算出练习本的单价比铅笔贵的钱数,随后从总钱数里去掉8个练习本比8支铅笔贵的钱数,剩余的则是(5+8)支铅笔的钱数,进而可求出每支铅笔的价钱.

解:每本练习本比每支铅笔贵的钱数: 0.45÷(8-5)=0.45÷3=0.15(元) 8个练习本比8支铅笔贵的钱数: 0.15×8=1.2(元) 每支铅笔的价钱: (3.8-1.2)÷(5+8)=2.6÷13=0.2(元) 答:每支铅笔0.2元。借助回答数学问题,既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不断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讲解多种解题方法,引导学生提炼关键信息,正确解读数量关系,应用所学知识梳理解题思路,从而快速且准确的答题。

参考文献:

[1]李晓武.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18(02):57.

[2]郑少勇."掌握技巧培养能力"--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解题技巧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20):93.

[3]康士选.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01):20-21.

猜你喜欢
应用题问题小学数学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