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品德课堂之中

2018-05-24 08:50杨雪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品德诗词历史

杨雪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2-0047-01

2017年8月国家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这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几千年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情感和态度。她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积淀,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也或是在思想深度上面都极具教学价值。这些材料或是经典韵文,或是诗词歌赋,或是名言警句,或是儿歌童谣,或是故事美文……旨在以传统道德精神来启迪和熏陶学生,培養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而小学品德教学恰恰需要植根于生活与社会,借力传统文化来改变思品教学中空洞化的倾向。在课堂中应巧妙运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发挥其育人功能,提高品德课堂的有效性。

1.引用古典诗词,渲染民族情怀

中华古典诗词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智慧和人文情怀,它语言简练精当、内容丰富、韵律优美、寓意含蓄、节奏明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人类历史发展历程中的瑰宝。对古典诗词进行选择,恰当的应用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可以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号召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珍视友谊》这节课时,教材中《我的友情故事》从两个角度展现了友谊的珍贵:一是名人名言与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伟人的友谊故事 ,二是来自学生自述的普通人的故事。其实在古典诗词中有许多千古长存的句诗佳句,体现了古人对友情的珍视。因此,我组织学生搜集整理并共同吟诵了这些诗词,在诵读中感受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所表达的即使远隔千山万水,朋友之间也情谊绵绵;感受到"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中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千尺深潭也比不上的深情厚谊。国人的友情虽然含蓄,但万古长青!

在三年级上册《爱的记忆》一课中,我通过语言总结:今天,同学们再一次感受到了人世间最质朴、真诚、催人泪下的情感――亲情,领悟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呵护和爱意,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重温《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在音乐声中,伴随着课件的展示,学生齐声朗读: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

书声琅琅,爱意浓浓,父母的关爱之情与孩子们拳拳相报之心油然而生,使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知识的同时,也温习了传统文化,一举两得。

2.感悟名人风采,传承历史文化

历史上每一个朝代都有各自的风格,唐朝的开放,北宋的儒雅,南宋的艳丽,清朝的豪迈……每朝每代都引来无数英雄尽折腰。君不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们或聪明睿智,或刚正不阿,或忠贞不贰,或行侠仗义……以其坎坷的人生经历、对国家的突出贡献和高贵的品格给人以启迪、鼓励和震撼。社会环境的变迁成就了他们,也为我们提供了更鲜活的学习素材,使学生们得以走进历史。我在教学中站在思想品德学科的角度,审视不同的历史人物,将他们的品质与课堂中的知识点相联系,用于课堂之上,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学习《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一课时,我们认识了蔡伦、毕昇、黄道婆;在学习《沿着黄河》一课中,我们了解了大禹治水的故事;一个个历史人物的小故事走进了孩子们的心中,丰富了历史知识,也传承了文明与文化。

3.解读传统节日,增强文化自信

我国传统节日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在每一个古老节日的背后,都蕴涵着无比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有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因此也成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好资源。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的《春节知多少》时,课前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并说一说自己家里过春节有些什么传统,再给学生普及春节的相关知识,比如福字为什么要倒着写、为什么要贴对联等;端午节不光要吃粽子,挂彩线、赛龙舟,还要让学生知道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故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样通过对传统节日的深入了解,有效增进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传统文化中虽然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引用的典故和案例,但是毕竟一个特定时代的反映,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必然具有局限性。所以在思品课堂上的选材过程也是一个扬弃的过程,选择符合时代特质具有正能量的素材,进行巧妙加工和运用才能凸显其独特的思想魅力,作为一位品德教师,只有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无痕融入,才会使她们成为学生品德和精神的滋养源,使儿童终身受益。

猜你喜欢
品德诗词历史
新历史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诗词之页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