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晴
摘 要:“慎独”是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慎独”是人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的高层次需要。“慎独”思想强调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进而达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文章从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对大学生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的价值、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三个方面,对儒家“慎独”思想的当代价值进行研究。
关键词:儒家;慎独思想;思想道德教育;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G416;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0-0015-01
“慎独”思想是中华先民在人类文化中所独有的人生智慧,是指人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时候能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道德标准。儒家“慎独”思想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历代学者非常重视对“慎独”思想的研究。儒家“慎独”思想强调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进而达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价值。
一、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思想对行动具有指导作用。部分大学生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甚至在公共场合表现出一些不文明行为,从个人主观角度思考,是因为这些大学生的是非观混淆,世界观和人生观畸形。若要改变这种状况,使大学生在独处时也能谨慎地按照道德标准做事,高校就要加强“慎独”教育,让大学生内心形成高尚的道德标准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可以组织主题班会、辩论会等各类活动,结合重大节日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公德意识进行引导,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其次,有利于树立榜样,明确奋斗目标。要通过树立“慎独”榜样,引导大学生自觉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明确人生奋斗目标。一是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广泛宣传“慎独”模范的事迹。比如东汉的杨震,以“性公廉,不受私谒”著称,留下“清廉诫四知”典故。二是引导大学生学习身边具有“慎独”精神的优秀同学、优秀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榜样的示范力量来教育大学生,让大学生自觉萌发向他们学习的意识。
二、对大学生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的价值
大学生党员干部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先锋和表率,要做到“慎独”,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要达到“慎独”的精神境界,根本途径就是经常进行自我反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首先,要提高内在的“定力”。大学生党员干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政治方向要明确,严格遵守道德规范,形成内在的“定力”。理想信念集中体现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引导人不断前进。大学生党员干部有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就会自觉地对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进行抵制,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其次,增强“免疫力”。大学生党员干部一时一刻也离不开自我反省,“慎独”自律。只有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才能防微杜渐,才能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日趋完善。要始终用一颗宁静的心来关照自己,用一颗宽容的心来包容世界,用一颗充满责任感的心来担当,用一颗敬畏的心来善待生命。
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要实现各个方面的和谐。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和谐实际上是指以人为主体的和谐发展状态。儒家“慎独”思想强调自我修养,重视从人出发,寻找内因,这樣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首先,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要做到“慎独”。大自然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物质需求的增加要与自然界承载力相适应,要以最小的环境和资源代价来满足人类生产和消费需求。在与自然相处时,还要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保护好自然才能保证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与和谐相处。其次,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要做到“慎独”。在网络信息时代,很多时候人是通过虚拟网络来进行交流的,这一方面带来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也可能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缺少面对面的真诚,人际关系呈现不和谐的状态。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面交流,还是利用虚拟网络来交流,人都应该做到“慎独”,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这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再次,在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时要做到“慎独”。社会的和谐有序,是依靠每一个成员的自律行为实现的。这种自律行为,必须以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为前提。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过程中,国民的道德自律尤为重要。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的道德自律。
四、结束语
儒家“慎独”思想是内圣之道,儒家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慎独”,它关注个人的品德修养,讲究修身养德。要达到厚德载物的境界,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就是“慎独”。人类探求个体与群体的相处、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时,都需要“慎独”思想的指导,这体现了“慎独”思想的永恒价值。当今社会,“慎独”思想已经贯穿于修身和治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每个个体都自觉做到“慎独”,社会的道德水平才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上海:中华书局,1983.
[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4]廖名春.“慎独”本义新证[J].学术月刊,2004(03).
[5]孙铁骑.论中国传统慎独思想的现代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