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静,焦成根,彭馨蕊,曾旻琢
【摘 要】湘西苗族银饰富有强烈的地方民族特色,其纹样融合了湘西苗族人民对人、自然、社会的理解与探索。本文从纹样的角度入手,对湘西苗族银饰进行初步探析。文章分析了湘西苗族银饰纹样的特征,总结了其设计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湘西苗族银饰与互联网数据结合的发展新模式。
【关键词】湘西苗族;银饰;纹样
中图分类号:K89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3-0122-01
湘西苗族银饰依托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和人文环境,设计种类繁多,造型优美精致,富有强烈的地方民族特色,其纹样充分融合了湘西苗族人民对人、自然、社会的理解与探索。本文试图从纹样的角度入手,对湘西苗族银饰进行初步探析。
一、自然崇拜类纹样
自然类主要以花鸟鱼虫为题材,一些银片上还錾刻上山川河流等景色,精致之下也不失磅礴气势。其中花可谓是使用最为频繁的创作素材,在苗族银饰纹样中花类纹样就有成千上百种,最为常见的花样为菊花、梅花、莲花、桃花、棋盘花等。以梅花为例:湘西苗族银饰中运用较多的梅花为五瓣梅花,苗族女性常坠于胸前的喇叭型饰件就多以五瓣梅花为主纹样,每瓣花片上有三到五根隆起花丝,显得清雅脱俗。梅花链饰也属当地常见的胸前佩饰,花瓣多为六片,以扁银丝弯曲镂空,环绕圆柱形中空花心,花心表面则饰以规则的菱形网格。莲花纹样含有清丽、纯洁之意,在当地颇受喜爱。遗憾的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随着时间的变迁,时至今日不少工匠对其制作的银饰花样已不能完整地说出花名,只能统称为“花”。除了花草外,螃蟹、鸟、鱼、白鹤等各类动物虫类纹样在当地银饰中也用得频繁,如山江赶集中常见的双鱼衔花银饰片,左右各压模一尾鱼,由头、身、尾三部分组成,鱼丝丝分明,鱼鳞排列有序线条细腻。
二、民俗文化类纹样
历史上苗族曾经历过五次大迁徙,迁徙使得人们居无定所,每一次迁徙都深深地影响着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以及精神思维。作为苗族一大分支的湘西苗族也不例外。生活的艰苦连年的战乱,使得这个民族用自己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创造出一个个民间故事,并且运用到银饰纹样上,口口相传,代代相递。大量以苗族族群故事的纹样图案诞生在亮洁的银片上,如丹凤朝阳、二龙夺宝、游鱼戏水等纹样。在禾库地区赶集的过程中,常见一种儿童帽饰就多以二龙夺宝为纹样,当地匠人将该纹样錾刻于一整块银片之上,再将银片进行造型,继而装点于小朋友的帽子上,寓意吉祥安康。当地早期的苗族银饰上还会錾刻上苗民耕种,日常生活的场景,示意生活美满,丰衣足食,藏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博物馆的银项圈上便刻满了苗族人民辛勤劳动耕作的场景,纹样精美,寓意美好。
三、宗教信仰类纹样
湘西苗族是一个崇尚巫文化的民族,巫文化占据了苗族的精神主旨,在眾多的纹样中巫术纹样占据着主导地位,其中图腾崇拜形象尤为突出,大体分为四类:水牛、枫树、银燕雀以及蝴蝶妈妈。在苗族文化中水牛是极具灵性的动物,牛角造型和纹样不仅寓意着威武抵御外敌的勇敢精神,而且也是向爱人施展自身魅力的象征。苗族银饰中枫树纹样为三角形的枫叶纹,常与其他纹样组合起来表现人们对祖先的尊敬和美好的生活寄望。银燕雀是苗族图腾中最为重要的纹样之一,常常作为独立体出现在发簪等银饰中,银燕雀纹样的制作通常都较为精致、写实,羽毛片片、清晰灵动。蝴蝶纹样在湘西苗族银饰中出现得最多,银围帕、发簪、银梳、耳环、衣帽饰、项圈、压领、银衣片、背带、腰链、吊饰、手镯、戒指、烟盒、围腰银牌等几乎所有的银饰上都能看到蝴蝶纹样的出现,因为在苗族文化中蝴蝶有“母亲”的语音,因此蝴蝶纹样的运用一方面体现着苗人对祖先的尊重,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其“祈蝴蝶妈妈庇佑”的愿望。巫文化是湘西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坚定的民族信仰和丰富的文化素材,为湘西苗族银匠的银饰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纹样题材和想象源泉。
四、小结与展望
从湘西苗族银饰纹样的三大类——自然崇拜、民俗文化、宗教信仰来看,湘西苗族银饰纹样造型明确,机动性高,寓意美好深受苗族民众喜爱。这些纹样经过了历代匠人们的精心设计,涵盖了自然、人文等诸多方面,水平极高。但据笔者多年的田野考察,今日的湘西苗族银饰仍以作坊制作为主要形式,以湘西本地居民和旅游者为主要消费群体。湘西苗族银饰制作工艺繁杂,使得大量的本地年青人不愿从事这项工作。在信息数字化的时代,笔者认为湘西苗族银饰纹样类别明确,且图形独立,符号性强,非常适合拆分重组,可以将其与互联网APP、网站等产物结合,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苗银设计数据平台,让传统文化与互联网数字技术结合,使文化得以传承、创新和发展将是湘西苗族银饰设计很好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田爱华.湘西苗族银饰审美文化研究[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2]田特平.湘西苗族银饰锻制技艺[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贵州出版社本社.苗族银饰[M].文物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