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璠 王伟
【摘 要】 文章介绍了甘肃省特殊的地理位置,认为甘肃省是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提出了甘肃省强化责任意识,打造生态屏障的五条措施:确实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确实做到贯彻新发展理念;确实履新自己承担的责任;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生态屏障建设;深入贯彻绿色發展理念,培育绿色产业体系。
【关键词】 生态屏障;建设
甘肃省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中处与内蒙古、青藏、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处,是“中华水塔”的重要水源补给区之一,因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中央把甘肃省定位于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一、甘肃省是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
甘肃省土地面积东西狭长,绵延1600多公里,地形复杂多样,主要有河西走廊、甘南高原、中部黄土高原、陇南山地组成,在全国地理环境中分别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祁连山是长1000多公里,宽300多公里的一组大致呈西北—东南平行走向的山脉群,是伸进西北干旱区的一座“湿岛。”它的北面是巴丹吉林沙漠、西面是库姆塔格沙漠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面是柴达木荒漠。正是高大的祁连山阻挡并抬升了来自东部太平洋的湿润水汽,在山顶形成降雪并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冰川。在山区形成的湿润气候滋润下,形成了森林和高山草甸,这种与周围干旱的环境完全不同的小气候是十分脆弱的,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因此必须严格保护祁连山的生态环境。同时,发源于祁连山的一条条河流,养育了河西走廊绿洲,形成了丝绸之路。正是以发源于祁连山的河流养育的绿洲为“垫脚石”与“桥梁”,让中华文化越过了中国西北浩瀚的沙漠,与新疆的天山握手相接。中国人在祁连山的护卫下走向了天山、帕米尔高原、中亚、更远的欧洲。没有祁连山,就没有河西走廊;没有河西走廊,就没有了新疆;没有河西走廊,就没有了丝绸之路,这就是祁连山的价值。
2、甘南高原是“中华水塔”的重要补给区之一
甘南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西南与“三江源地区”的青海黄南州、果洛州接壤。甘南州良好的植被涵养了丰富的水资源,境内水源丰富,河流密布、大小河流近千条,形成了以黄河、洮河、大夏河和白龙江,“三河一江”为主体的河流体系,是“中华水塔”的重要补给区。黄河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脉,在甘肃省玛曲县流程长433km,“根据1959年至2000年水文资料,黄河在吉迈多年平均流量38.9亿m3,至玛曲年流量达147.2亿m3,年净增水量达108.1亿m3,占黄河源区(唐乃亥以上段)总径流量184亿m3 的58.7%。每年向黄河补水108.1亿m3,补给了黄河总径流量的11.4%,是黄河重要的水源补给区”。[1]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与青藏高原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长江水量的25%、黄河水量的49%、澜沧江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而黄河上游的水量一半来源于甘南高原,因此,甘肃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洮河发源于西倾山东麓,年平均总径流量53.1亿立方米。总流程673km,流域面积24847km2,涉及甘南、定西、临夏三市(州)的11个县。碌曲县境内洮河流程212.7km,占洮河总流程的31.6%,集水面积5142 km2,占洮河汇水面积的16.51%,年平均总径流量20.1亿m3,占年总径流量的37.9%,占甘肃省黄河流域自产水总量的13.9%。甘肃省中部地区水资源奇缺,引洮工程的实施每年给中东部地区输水约5.5亿立方米,对促进甘肃省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玛曲段补给黄河的水量减少了15%左右,洮河径流量减少了14.7%,大夏河减少了31.6%。
3、中东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中东部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地形支离破碎。“年降水量在200~500mm,且季节分配不均,主要在6、7、8月以暴雨的形式形成降雨,而蒸发量很大,例如定西市安定区的年降雨量约为420mm,而蒸发量在1536mm以上,致使气候和土壤非常干燥,自然植被稀疏,环境十分脆弱。无雨则十分干燥,有雨又形成洪水,水土流失非常严重,侵蚀模数5252吨/km2,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代表的甘肃中部地区因“苦瘠甲天下”而闻名于全国,也被联合国专家认定为“不适合人类生活的地区”,严酷自然环境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该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影响到黄河下游的安全,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
4、陇南山地水土流失严重
陇南山地位于长江上游,是我国生态环境较脆弱的地区之一。陇南山地地处岷山山脉与西秦岭山地交汇处,地形复杂多样,盆地、山地与丘陵相互交织,构成了独特地貌。境内山大沟深、沟壑纵横。“因为人多而平地少,陇南百姓在非常陡峭的山坡上开垦耕地,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全市年均悬移质输沙量0.58亿吨,占长江上游宜昌站年输沙量的11%。”[3]
甘肃省独特的地理位置与脆弱的自然环境,决定了甘肃在全国的发展大格局中居于生态安全屏障战略地位。但在甘肃的一些地区,一些领导干部并没有认识到甘肃在全国生态安全方面的重要地位,长期以来坚持用“边发展、边污染”,“先污染、后治理”的思维对待环境问题;没有把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导致祁连山等一些地方的自然环境得不到有效保护。2017年7月20日中办、国办就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通报。从中反映出的甘肃省在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十分严重,令人震惊、令人深思。 反映出部分地方、部分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淡薄;部分部门政治意识、政治规矩淡薄;部分部门责任淡薄;一些地区只顾眼前经济利益,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甘肃全省上下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提出的“八个着力”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确实做好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工作。
二、确实强化责任意识,打造生态屏障
1、确实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
甘肃省的生态环境被破坏后,不仅制约当地的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而且影响到全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不仅影响两千多万陇原儿女的生活;而且影响到十三亿全国人民的生活;不仅影响当代人的生活,而且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因此,国家把建设全国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任务交给了甘肃,各地区各部门必须要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确实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贯彻到各项具体工作中。
2、确实做到贯彻新发展理念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新发展理念。以前“边发展、边污染”或“先发展、后治理”的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历史。当前必须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的理论,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实现绿色发展、创新发展。
3、确实履新自己承担的责任
要牢记祁连山国家级生态保护区建设中的深刻教训。完善各级主要领导环境保护的责任。把生态屏障建设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工作具体落实到行动中。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生态环保“一票否决”制度。
4、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生态屏障建设
要根据甘肃发展战略定位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围绕发挥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按照河西祁连山内陆河生态安全屏障、南部秦巴山地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甘南高原地区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陇东陇中地区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和中部沿黄河地区生态走廊等“四屏一廊”布局,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定位,坚持分区域综合治理,推动生态建设由分散治理向集中治理、单一措施向综合措施转变,努力打造生态安全大屏障。
5、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培育绿色产业体系
要把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打造绿色产业体系。一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长期以来为了解决基本的吃饭问题,不断毁林开荒、滥垦草原、大量施用化肥,追求农产品数量的增加,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要保护农业生产环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二要大力发展循环工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因此,必须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避免对环境的污染。三要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对环境的影响很小,随着经济结构不断调整,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动力,必须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四要大力发展新型产业。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型产业,对环境影响小,发展前景广阔,是经济发展新动能的主要代表,必须要大力发展。以上四个方面就构成了绿色产业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文豪,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分析及改善对策[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2.
[2] 傅伯仁,甘肃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与政策建議[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6.12.
[3] 师长兴,长江上游输沙模数分布图的制作及其空间分异特征初步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1.
【作者简介】
王 璠,甘肃行政学院教授.
王 伟,甘肃行政学院副巡视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