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昌玺
【摘 要】近年来,动画技术和国内影视行业迅猛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动画电影的受众细分化程度逐步加深,不单受到儿童的喜爱,同时也让更多的成年人走进了影院去欣赏动画电影;权衡好成人化儿童和婴儿般成人的欣赏界限,更好地拉动国内动画电影市场票房,需要创作者、发行方等诸多方面开动脑筋,细分受众群体,发掘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从而满足观众日益刁钻的需求,刺激国产动画电影稳健快速地发展。
【关键词】动画电影;儿童;媒介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3-0109-01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看到了多部国内外优秀的动画电影作品搬上银幕,随着技术不再变得那么神秘,那种原本只有在好莱坞和迪士尼才可能做出绚丽特效及场景,在国产电影中也比比皆是;2015年的《大圣归来》,2016年的《大魚海棠》应该算是国产电影的良心之作,《大圣归来》更是被冠以国内三维动画技术的顶尖制作,更有人认为国产已经赶超日本动画电影和美国动画电影;但冷静来看,这种冲动的成功似乎仍经不起推敲,毕竟动画最初的受众群体是儿童,而作为技术手段而言,这种儿童电影是不是可以抵挡当下商品经济的冲击,是否真的满足快感消费,受众精确定位又是否做得到位,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动画电影是否就是我们说的儿童电影呢?显然答案是否定的!但这种动画即儿童电影的观念又似乎深深地扎根在国人观念中。动画电影是运用电脑动画技术,将剧情用动画的手法表现给观众,这样看来就比较清楚了,和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影视作品相比,只是制作手法发生了变化;而儿童电影就不然了,除了需要运用动画技术,使用夸张、挤压、拉伸、随动等动画技法之外,最大的区别是其内容上符合儿童受众的心理接受范围。J.H.普拉姆在写到有关童年的摇篮期时指出“儿童越来越成为受尊重的对象,他是一个特别的产物,有他不同的需求,他们需要与成人世界分离并受到保护”[1]。成人和儿童在生理特性上来讲,区别应该是不大的,之所以需要分离和保护,除了你不可能寄希望一个儿童在打斗中战胜大人外,更重要的是儿童心理在应对外界刺激的能力远低于成人;与此同时,成人也自以为然地把许多事物神秘化,类似于我们的儿童时期常被家长告知“你还小,等你长大就懂了”之类的“骗局”。印刷术的发明对于信息的传播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印刷品的集中出现,一方面是书店,另一方面是在学校,学校中这种解剖式的信息处理模式将人们所想要得到的信息更准确地传达给探究者,使儿童懂得更多未解之谜,这无疑是儿童迈向成人的一个重要步骤;但也正是这样的原因让我们更为清晰地看到,有一类人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倾尽全力地挖掘另一部分人早已习以为常的“秘密”,因此,儿童和成人的年龄区分就更加显著了。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清晰阐明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含义,面对社会中诸多的影响因素,国人的这种人格一直非常的凸显。我们往往沉浸在超我的状态里得意洋洋,年龄上是成年人,而不经意间会表露出婴儿般的幼稚,需要被照顾和疼爱,甚至如儿童般无理取闹。迫于压力,成人们总是四处寻找解压方式,当他们发现,有一种电影在叙述他们所熟知的现实世界,但表现方式又不同于常态;一方面,他们在掩饰自己的羞耻心,诸如性、暴力等等,依仗拥有秘密的权利,尽可能地表现出和儿童的差别,特别是关于性的所有知识,因为成人清楚地知道,“性启蒙”的结束就意味着儿童阶段的结束,为了防止性秘密的暴露,有时候他们变得“无知”起来,从而像一个婴儿一样躲在襁褓中活着;另一方面,成人内心的超我又不断地吊打着束缚他们发泄的桎梏,渴望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刺激,合理合法地戴着伪善的面具,堂而皇之地花几十块钱,聚众在电影院自我欣赏着内心的秘密,但他们一直都觉得自己是如此极端的纯真。
由于电子媒介将识字能力推至文化的边缘,进而占据了文化的中心地位,各种不同的态度和性格特征开始受到重视,同时,一个缩小了内涵的新的成人定义开始出现,这个定义不把儿童排除在外,因此,其结果是人生阶段的划分又有了重新组合,在电视时代,人生有了三个阶段:一端是婴儿期,另一端是老年期,中间我们可以称之为“成人化的儿童”[2]。美国的一份调查显示,1970年女孩子的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14岁,而到1979年,平均年龄则变为14岁,成人化趋势显著。孩子们热衷于窥探大人们所谓的秘密,妄想赶快长大,当媒介方式多元化以后,他们不再满足于观看儿童动画片,而是希望通过成人的电影媒介加速这一成长过程;在这过程中,孩子们似乎也觉察到,这些成人化的动画电影迎合了父母的审美,同时还可以在观影取悦自身的同时带给自己些许人生的思考,孩子们不再需要通过哭闹才可以得到一张电影票,甚至还可能得到爆米花和可乐这样的零食,如果情况更好,或许可以顺便把一个变形金刚的玩具带回家,何乐而不为。
调和一个十几亿人口大国的动画口味需求,任重而道远,这需要我们进一步精准定位受众,更好地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电影发展规划,促进动画产业布局,多层次全领域加强动画影视产业融合,培育更多的动画内容创作人才,推动中国动画电影在全球影视行业中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最优模式。
参考文献:
[1][2][美]尼尔·波兹曼著.消逝的童年[M].吴燕莛译.中信出版社,2015:5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