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关爱机制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2018-05-24 09:55李侠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3期
关键词:基层干部

李侠

【摘 要】 文章在对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干部的调研基础上,分析了基层干部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如下问题:对薪酬待遇普遍不满,工作中权责不够对等,能力建设不足,干部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干部容错机制不到位,心理问题较为普遍,家庭问题较多。文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提高基层干部的薪酬待遇;建立权责对等机制;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健全选任机制激励基层干部;完善基层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关爱基层干部心理健康和家庭生活,配备相应的心理健康设施。

【关键词】 基层干部;关爱机制;权责对等

基层干部身处执政一线,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先锋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也是展示党和政府形象的重要窗口。同时,基层干部工作任务繁重,压力较大,完善基层干部关爱机制尤为重要。

一、调查样本情况

本次调查选取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2017年,正值道真县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乡镇一线基层干部的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周末加班成了常态,一方面来自上级中央省市县各领导班子的工作督查;另一方面,必须做好当地每一位老百姓的群众工作。笔者调研的基层干部,是工作在第一线,经常与群众面对面讲政策、落实政策的工作人员,即在乡镇一线工作的广大干部。笔者走访了道真自治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道真县)的两个乡镇、一个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进行问卷调查。

二、基层干部工作生活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1、对薪酬待遇普遍不满

问卷调查显示,92.2%的基层干部对于目前的薪酬奖金待遇非常不满意。不少干部甚至提出,自身都处于贫困状况,又如何去帮助当地群众脱贫。

2、工作中权责不够对等

调查显示,84.4%的干部认为目前工作的责权利不对等,责任过大。另一方面,出现基层干部到上级部门办事难,高达68.4%的基层干部去上级部门办事困难重重,这也非常不利于上下工作安排对接。基层干部享有的权利受到不断的挤压,但是责任却是很大,形成了权责不对等,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比较困难。

3、能力建设不足

问卷调查显示,基层干部仅仅只有6.7%有经常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45.6%偶尔外出培训学习;47.6%从未外出培训学习过。而在这批外出培训学习的人员中,有87%的干部非常喜欢培训学习,渴望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武装自己,也有23%的干部感觉学习压力大,感觉有时都跟不上学习节奏。

4、干部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调查显示,57%的干部认为目前职务晋升力度太慢,31.7%的干部认为目前工作岗位的安排并不符合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5、干部容错机制不到位

调查显示,23%的干部认为针对基层干部的容错纠错机制不到位,还需要更多的完善,高达53.6%的基层干部认为容错纠错机制完全不到位,甚至认为这个机制完全没有建立起来。

6、心理问题较为普遍

问卷调查显示,高达73.2%的基层干部出现心理困扰,心情低落,抑郁,压力大,经常失眠,狂躁不安,乱发脾气等等心理疾病症状。而其中比例最高的就是压力大,经常失眠,有64.1%的干部觉得自己非常孤独,无人可以倾诉,19.2%的干部直言没有好的办法排解心理压力,仅仅只有9.6%的干部求助过心理医生。

7、家庭问题较多

调查显示,86.7%的基层干部经常加班,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家人。56.5%的家人对于家属经常加班很有意见,为此经常争吵;而其中18.8%的家庭出现裂痕,冷战、分居、离婚等现象近年来有上升趋势。

三、加强基层干部关爱的对策建议

1、提高基层干部的薪酬待遇

我国公务员推行的是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增长机制,基本工资和津贴、补贴、都与职务和级别挂钩,一个乡镇科级岗位数量有限,绝大多数的乡镇干部一辈子埋头苦干,直到退休时还是个一般干部。年终奖金更是可怜,最辛苦做得好的干部们一年才只有一万多的奖金。薪酬待遇与付出的辛劳完全不成正比,待遇低,压力大,不少年轻干部选择辞职,在职的也有86.2%的干部想过辞职离开。要想留住干部人才,提高基层干部的薪酬待遇是党内关爱的当务之急。

2、建立权责对等机制

调查中,很多干部认为,目前,政策任务一层一层压下来,最终就把绝大部分责任推给了一线的基层干部,必签责任状。一旦出事,都是严厉追究到基层干部头上。同时,有些政策朝令夕改,今天才安排的政策,明天就立即变的都有,导致工作推进艰难,也让很多群众反感,对基层干部不信任,最后形成抵触对抗的心理,干群关系恶化。因此,需要建立更科学合理的权责对等机制,给基层干部一个更公平合理的工作环境。

3、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

基层工作要不断要学习新的政策法规,然后再转化到具体工作安排中去。因此应该促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成为常态。在培训对象上,重点帮助在基层工作的年轻干部,提高干部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在培训内容上,要把提高基层干部的能力和素质作为教育培训的重点,根据政策法规的变化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增长本领;在培训形式上,以市一级的行政学院(校),县委党校的培训为主体,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培训体系。为基层干部提供一个宽松优异的学习环境。

4、健全选任机制激励基层干部

健全选任机制,激励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也是当务之急。一是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要向基层干部倾斜。对长期在基层工作、实绩突出、群众信任的优秀基层干部,要着重提拔重用。二是保持基层干部队伍的稳定性。更有利于基层干部積累经验,发挥才干,胜任工作。不能总是频繁换人、任意调人。三是拓宽进人渠道。坚持凡进必考原则,重点吸引优秀人才,优秀毕业生、优秀技术人才、优秀退役军人等进入基层干部队伍。同时,也要利用乡镇机构改革的契机及时把工作散漫、缺乏工作能力的基层干部淘汰出局,保持基层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5、完善基层干部容错纠错机制

由于权责的不对等,一些基层干部出现“少作为、不作为”的怪相,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目的就是为了改变这种“不敢作为”的情况,让干部不再畏首畏尾,成为一名“能作为、敢作为”称职干部。因此首先需要明确“错误”细则。从干部实施工作的主管意图上来判断,主观上,只要是为了推进改革,不是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做出判断,更要区别于干部以权谋私的主观意图。客观上,看干部工作行为实施上判断,允许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失误和错误,并且一旦意识到失误或者错误应立即向上级报告,并及时修正,减少损害。但是对主观上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绝不姑息。因此,对于干部在改革创新中出现失误失败是对其从轻、免予问责或及时补救,都需进行具体的细化,并制定纠错办法,让“纠错”有据可依。

6、关爱基层干部心理健康和家庭生活,配备相应的心理健康设施

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但基层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却常常被忽略。调查中,69.7%的干部认为给基层干部配备相应的心理健康设施非常有必要。需要当地政府积极划拨出一批资金给当地基层干部配备相应的健康设施,比如设置情绪发泄休息室,心理医生,开展心理放松运动课程等等,关爱干部心理健康,及时拯救干部心灵。

很多基层干部忙于工作,忽视了家庭,造成不少家庭悲剧,给干部身心带来很大的伤害。“关爱基层干部”常态化不能成为一句空话,要切实落实到行动上。对于家庭有困难的基层干部,要及时给予物质上的关爱;对于出现家庭矛盾的基层干部,要及时安排相关部门或单位比如妇联,及时到基层干部家庭中去,及时调解化解好家庭纠纷,推动基层干部家庭健康化发展。

进一步健全基层干部关爱保障机制,对基层干部给予更多的关爱与呵护,让其拥有健康良好的心态,解决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上的各种问题,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使其能够安心在基层、扎根在基层,踏实为群众服务,办好事做好事,“为人民做实事”!

【参考文献】

[1] 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446.

【作者简介】

李 侠(1979-)女,貴州道真人,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法学硕士,就职于贵州省道真自治县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法学理论.

猜你喜欢
基层干部
处理干群关系不能忽视基层干部之痛
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培养的“广州样本”
多为基层干部解解压
基层干部形象不可污化
一起请个“放心假”
关于基层干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建设探索
给予“粮食”和“舞台”
要严管更要厚爱
给基层干部多些关爱
基层培训要有“乡村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