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楚一
【摘 要】喜多郎(Kitaro),日本当代作曲家、音乐家。本文是对20 世纪以来喜多郎及其音乐的研究回顾与整理, 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归纳, 最后对存在的问题及以后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喜多郎;音乐;影视配乐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3-0055-02
“我从来没有接受过音乐的教育,我只是相信自己的耳朵和个人感觉。我相信作曲灵感就在我的附近。我所作的音乐不是源自自己的,这些音乐是源自天堂的,只是通过我自己的身体和我的手指创造出来的。”喜多郎曾经这样说过。他追求心灵与自然的和谐,将自己对自然的感悟反映到音乐作品中,带给我们独特的感受。喜多郎凭着对中国音乐的喜好与认识,以及对中国历史的特殊感悟,创作出了充满中国韵味的《丝绸之路》乐曲,并由此一举成名。喜多郎曾15次入围格莱美奖,在2001年凭《思慕》(Thinking of You)获得格莱美最佳新世纪专辑奖,此外,他还曾获得过美国金球奖、台湾金马奖、香港金像奖、日本金唱片奖等重要奖项。
一、喜多郎及其音乐的国内研究述评
(一)關于喜多郎人生经历的概述。一些知识普及类的书籍杂志中收录了与喜多郎人生经历相关的内容,或详或略,各有侧重。如孟令红编著的《非艺术类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欣赏》中收录的《喜多郎》一文,以时间为序,记录了喜多郎的人生经历,并对他的音乐世界以及家庭生活进行了介绍。芸芸著的《日本乐坛的怪杰——喜多郎》一文,向读者介绍了从1974年到1983年喜多郎的生活情况,让读者清楚地了解到其生活经历对音乐创作及风格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寻找天地之音——访日本作曲家喜多郎》一文,记录了水均益与喜多郎的访谈对话,让乐迷更为直接深入了解喜多郎本人。薛林荣在《日本艺术家的中国情》中介绍了喜多郎与中国的不解情缘,其中包括最为国人熟知的为日本NHK电视台纪录片《丝绸之路》三部曲创作的音乐,他也因创作了《敦煌》组曲,被中外敦煌专家誉为“最了解敦煌的人”。
(二)关于喜多郎音乐作品的推介。作为“新世纪音乐之父”,喜多郎的音乐作品被众多书籍收录推荐。如马丁编的《新编中外优秀抒情歌曲200首》、莫铭编的《流行钢琴全集》、陈果选编的《逝水流年弦乐四重奏典集》、智骏英语研究社编著的《一生一定要听的300张唱片》,等等。在推介喜多郎音乐专辑及作品的书目中,推介次数较多的专辑为《古事记》《丝绸之路》及《思慕》,推荐次数较多的音乐作品为《宋家王朝》《丝绸之路》《似水流年》及《印象西湖雨》。主要原因为《古事记》是一张里程碑式的超级大碟,喜多郎凭借《古事记》奠定了其世界级音乐大师的地位,专辑曲目首首精彩,并且被香港多部电视剧引为配乐。喜多郎为NHK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丝绸之路》配乐,被广大中国受众所熟知。在2001年,喜多郎凭借专辑《思慕》获得格莱美最佳新世纪专辑奖,由此可见喜多郎在西方音乐世界的巨大影响力。而《宋家王朝》及《丝绸之路》是喜多郎为影视作品所配的乐曲,《似水流年》及《印象西湖雨》则为喜多郎作曲、其他音乐人作词共同完成的歌曲。
(三)关于喜多郎音乐听感的描述。音乐是人类感情的表达和升华,人们可以从音乐审美的过程中,通过情感的抒发和感受,产生认识和道德的力量。武玉嶂的《大漠·音乐·喜多郎》、李智红的《倾听喜多郎》、士文的《在流动的音画中徜徉古朴浩渺的喜多郎音乐》,这几篇文章从音乐爱好者的角度介绍了倾听喜多郎音乐后的感受。如《听喜多郎有感》一文中写道:“喜多郎的音乐,神奇而不荒诞,质朴而不寻常,盛世难免烦嚣,奋争也会疲劳。不幸时有发生,我喜爱喜多郎的音乐,常在夜深入静时,熄灭了灯火,盘腿坐在地上,洗耳恭听。它使我增添了战胜不幸与苦难的勇气,使我在更深层的意义上,热爱这世界,以及这世界赋予我们的生命。”字里行间流露着听者对喜多郎的喜爱之情。听众从喜多郎的音乐中,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净化人们的心灵,提升人性对美好的追求。
(四)关于喜多郎音乐特征的分析。音乐是一种流动的声音的艺术,依托其作品中体现的不同特征,将其区别划分。朴万里著的《机缘与诉求:新时代音乐语境下的世界民族音乐——以喜多郎为个案》;黄陶、陈奕的《空之云,无尽的心灵之旅——喜多郎和他的音乐》;李丽梅的《喜多郎电子音乐语言研究》,这几篇文章从音乐本体出发,对喜多郎音乐的旋律、和声、织体等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其音乐特征。
朴万里著的《机缘与诉求:新时代音乐语境下的世界民族音乐——以喜多郎为个案》一书,针对喜多郎的音乐进行了深入研究。先是针对音乐本体进行分析,再将音乐分为日本和美国两个时期,并对喜多郎的新世纪民族融合乐展开了讨论。李丽梅在《喜多郎电子音乐语言研究》中,从主题旋律、和声手段、织体特征三部分入手,分析了喜多郎音乐的特点,这也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针对喜多郎音乐本体进行研究的专文。学界在喜多郎音乐特征方面的研究,存在明显欠缺。喜多郎优秀作品数不胜数,但是真正引起学界重视并进行研究的作品却不多见。
(五)关于喜多郎影视配乐功能的阐释。影视音乐作为影视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影视艺术增添了巨大的艺术感染力。牛莎莎的《影片<天与地>中的音乐功能探析》、温瑜的《一曲荡气回肠的史歌:试论电影<宋家王朝>的艺术魅力》,针对喜多郎配乐的电影进行分析,总结其电影配乐在影片中的艺术功能。《影片<天与地>中的音乐功能探析》一文分别从形式功能、叙事功能、情感功能等三个方面论述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一曲荡气回肠的史歌:试论电影<宋家王朝>的艺术魅力》一文从结构美、语言美、音乐美、细节美等四个方面论述了电影《宋家王朝》独特的艺术魅力。目前学界对喜多郎配乐作品功能的研究集中在其为电影所配的音乐上。喜多郎为纪录片编配的音乐,数量要大于电影配乐,但对其纪录片配乐的研究目前还存在一定的欠缺,需要后人进行完善。
二、喜多郎及其音乐的国外研究综述
(一)关于喜多郎音乐中文化内涵的研究。Kimi Coaldrake在《Perfect Beat》上发表的《New age music and Japanese tradition : Kitaro Live in Yakushiji》一文,针对喜多郎在药师寺的音乐会进行探究,分析了喜多郎音乐所体现出的日本传统文化因素,以及其作品与新世纪音乐间的关系,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剖析喜多郎音乐的现实意义,并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喜多郎针对不同国家民族的受众群体,采用的不同侧重点的宣传策略。
(二)关于喜多郎音乐创作的研究。Bonzai在《Keyboard》上发表的《KITARO'S SACRED JOURNEY》一文,从创作灵感、创作过程、制作过程等方面记录了喜多郎专辑从无到有的全过程。
三、喜多郎及其音乐的研究现状分析
整体而言,目前国内对喜多郎的研究不是很多,主要體现在人物介绍、音乐专辑推介、音乐听感的描述、音乐特征的分析、配乐功能的阐释等五个方面。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国内研究喜多郎的专著仅一本,为朴万里著的《机缘与诉求:新时代音乐语境下的世界民族音乐——以喜多郎为个案》。涉及喜多郎个人经历及其音乐的论著有38本,各种报刊杂志中提及喜多郎及其音乐的文章共计255篇,其中重要的专文仅18篇,含博士学位论文一篇,无硕士学位论文。国外对喜多郎的研究相对国内更加深入,多集中在日本和美国,日本和美国拥有较准确及时的一手资料,有利于对其展开有深度、有意义的学理研究。
目前可查找的与喜多郎相关的文献,多为记录和介绍类的文章,研究性质的文章不多。朴万里著的《机缘与诉求;新时代音乐语境下的世界民族音乐——以喜多郎为个案》,从民族音乐学性质的本体分析、创作行为分析、文化分析等三个方面对喜多郎及其音乐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喜多郎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成功地向西方推介了东方,而这样的推介带来的最大成果,就是西方人对东方、东方人和东方艺术的尊敬。
喜多郎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与喜多郎及其音乐相关的研究方向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还有深入探讨挖掘的价值。
第一,关于喜多郎音乐本体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喜多郎创作了一百多张专辑,他的音乐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首先,他的音乐在众多颁奖典礼中获得过重要奖项,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其次,喜多郎没有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甚至连五线谱都看不懂,他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记录着源自大自然的特殊感悟。这也增加了喜多郎音乐的研究意义。再次,喜多郎的音乐没有复杂的和声曲式,依靠质朴的旋律及音色,获得了广泛的听众基础。
第二,关于喜多郎音乐中体现的文化内涵的研究。一个出生在日本,定居美国,在世界许多国家游历巡演的音乐家,受着全世界各个国家文化的熏陶。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喜多郎接受着来自世界各国的文化碰撞,产生了怎样的火花?这些文化冲击对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也是未来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第三,关于喜多郎的影视音乐的叙事研究。影视剧是一门叙事艺术,作为影视剧艺术构成元素之一的音乐是为影视剧整体叙事服务的。喜多郎的配乐作品,如《宋家王朝》《丝绸之路》等多次获得配乐奖项。他的配乐作品还可以从叙事功能、叙事手法及音乐叙事的结构布局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喜多郎影视配乐的叙事特点,可以为影视配乐提供优秀的经典案例。
除了上述三个方面,喜多郎的创作理念、创作技法、音乐风格、哲学思想、美学精神、接受与传播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完善。如此优秀的一位音乐家,却没有得到学术界的关注,实乃学术界的一大损失。喜多郎及其音乐的研究还存在着很大的研究空间,等待学者们进行深入研究,填补这一学术界的遗憾。
参考文献:
[1]朴万里.机缘与诉求:新时代音乐语境下的世界民族音乐——以喜多郎为个案[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4.
[2]温瑜.一曲荡气回肠的史歌:试论电影《宋家王朝》的艺术魅力[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3]薛林荣.三个日本艺术家的丝路情缘[J].丝绸之路,2008(5).
[4]李丽梅.喜多郎电子音乐语言研究[J].三峡文化研究,2010(10).
[5]牛莎莎.影片《天与地》中的音乐功能探析[J].今传媒,2016(6).
[6]Bonzai.Kitaros sacred journey.[J].Keyboard,2007,33(12).
[7]Kimi Coaldrake.New age music and Japanesetradition : Kitaro Live in Yakushiji[J].Perfect Beat,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