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教育干预研究

2018-05-24 04:42周旺张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锻炼习惯青少年

周旺 张涛

摘 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国家未来发展息息相关,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以往的体育锻炼的研究资料进行梳理,从个人、学校、家庭、社会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探讨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干预策略。

关键词:青少年 锻炼习惯 教育干预

一、概念界定

1.教育干预

关于“教育干预”,我国学术界并没有明确的概念,仅是由educational intervention翻译而来。国外词典对“干预”的解释是:“一切用来消除学习者在适应时社会与物质环境所遇困难的办法。”国内学者张筱良在《论教育干预》文中,对教育干预的理解是:“基于社会责任和正义感的教育活动参与者,通过多种不同的形式,自发参与到社会的生活中,推动社会良性发展和正义的教化活动,是社会干预中的一种[1]。”而教育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是人类不断发展中的必要手段,是人类社会生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并且具有不可取代的先进性、教导和持久的影响力[2]。因此,对身心各方面尚未完全成熟青少年进行教育干预,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2.体育锻炼习惯

我国学者对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最早于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但对体育锻炼习惯的概念至今并没有统一的定义。颜军从心理学的角度认为习惯在是后天获得的稳定的心理定势。以此类推,我们可以将体育锻炼习惯认为是人们在参与体育锻炼中多次重复强化形成的,是较为稳定的行为。它包括对身体锻炼的作用和特点的认识,以及了解基本体育锻炼知识和掌握参与锻炼的运动技能,对自身身体情况的了解和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等方面[3]。翁孟迁对诸多学者关于体育锻炼习惯各种定义进行了归类,他将其分为两类:一类认为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过程是多次重复形成的,与内在需要有着密切联系的自动化行为方式或行为模式;另一类认为体育锻炼习惯是通过多次重复练习,与内在需要密切联系的锻炼行为或锻炼行为方式,不强调行为的自动化[4]。

二、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影响因素分析

1.家庭因素

当今社会的家长对孩子的文化成绩更为关注,一直以成绩优秀作为培养孩子的首要目标,对孩子的身体素质方面的提高关注较少,而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有教育孩子养成健康锻炼习惯的义务,但目前大多数青少年学生都缺乏家庭体育锻炼文化的熏陶,这与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较低有一定联系,这就导致了大部分家长都没有经常参与锻炼身体的习惯,多数家庭都不具备促使青少年学生主动参加运动健身的体育环境。对于较少参与体育锻炼和体育锻炼行为还不够稳定的学生来说,家庭的支持的缺失对其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十分不利。

2.学校因素

我國政府对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十分重视,为鼓励与保障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之中颁布了诸多政策,并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但现实却是在素质教育的口号下,坚定的推行应试教育,这阻碍了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导致学校体育锻炼氛围难以形成,而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是影响参与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因素,心理学研究中认为,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每个人都有从众的行为倾向,而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能够使处于该氛围的学生在耳闻目染中逐渐产生认同感,从而影响自己对体育活动参与冷淡的态度行为,以与周围的环境想适应。

3.个人因素

从青少年所处的年龄特点来看,他们总体上对事物的认识不足、缺乏正确的判断,由于社会生活经验的缺乏,在面对现实复杂多变的环境,往往凭直觉做事;另外,青少年正处于自我意识觉醒期,情感波动大,容易被环境影响,自我的控制能力较差。这些特点很容易导致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各种不良的因素影响,从而难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及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

4.社会因素

有学者认为由于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与体力劳动相比,通过学习、考试等脑力劳动方式,人们能够较为容易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劳动报酬,所以人们更加会倾向于脑力劳动。目前我国各主流传播平台都设有体育栏目,这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多为竞技体育与相关方针政策的报道,但对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方针政策推行和实施情况的相关报道较少[5]。

三、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教育干预对策

1.个体干预

(1)课堂教学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基本的体育锻炼知识,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再通过各种体育竞赛或游戏的开展,使学生体会到运动中的乐趣,强化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促进其习惯的养成。

(2)课余体育

在课余活动时间开展体育锻炼活动,有利于在学生中树立一个正确的导向与参与体育锻炼氛围的形成,此外,还应为学生提供参与体育锻炼的场地与器材资源,以保证学生参与锻炼的物资条件,并且为课余体育活动的提供必要的医疗保障。

2.环境干预

(1)家长干预

每学期开展家长体育知识讲座,以提高家长对孩子身体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此外,邀请家长加入到学校体育活动的策划和竞赛中,加强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的联系,以改善家庭体育锻炼的氛围。

(2)同伴干预

培养学校体育锻炼氛围,通过多媒体、广播等手段在校园中向学生宣传体育锻炼中的基本知识、健康生活的常识等等;表彰在参与体育锻炼中表现较好的同学,表扬会给予学生正向的激励,影响其周围的同学,以此增加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3.整体干预

社会干预

新闻传播媒体增加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方针政策推行和落实情况以及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高、运动习惯的养成的习惯报道,加强对体育教育改革进行监督。

参考文献

[1]陶西平.教育评价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520.

[2]孟凡纳.大学生逃课行为的意义障碍及其教育干预研究[D].西南大学,2011.

[3]颜军.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心理学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5,(02):64-67.

[4]翁孟迁.体育锻炼习惯的本质及运动健身信念模型[J].体育学刊,2014,21(03):36-39.

[5]周迎春.影响大学生运动习惯养成的因子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3,(27):190-192.

猜你喜欢
锻炼习惯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探析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锻炼行为习惯的影响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
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影响初中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主要因素与对策的研究
小学实施体育家庭作业初探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