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冠球 藏在万向节里的企业家精神

2018-05-24 11:08华南
中华儿女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万向企业家汽车

华南

“回想我们这代人的创业梦,从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东躲西藏,到在计划经济夹缝中‘野蛮生长,再到改革开放中‘异军突起,以及全球化中无知无畏闯天下,可以说是跌宕起伏。”2017年9月26日,鲁冠球在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 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后,“心情难以平静”,连夜写下并发表署名文章《时代契机 我们没有理由错过》。

一个月后,这位中国改革开放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代表人物之一、万向集团创始人在杭州萧山家中溘然长逝。鲁冠球的万向集团,脱胎于他的起家产品万向节,汽车中十分不起眼的一个小配件,并将之做到全球规模第一。48年间,他以“奋斗10年添个零”、年均25.89%的增长业绩,把一家曾用废钢管、旧铁线作原料,生产船钉、铁耙、犁刀的农机厂,经营成为拥有4万名员工,营收超千亿、利润过百亿的现代化跨国企业集团。

虽然鲁冠球办厂的时间比改革开放还要早上10年,但是他终其一生的创业梦想与实践,都与时代的进程密切相连。鲁冠球的创业史,也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筚路蓝缕的缩影。

从田野走向世界

“从田野走向世界的农民的儿子”,这是万向集团官网对鲁冠球的描述。

1945年,鲁冠球出生于浙江钱塘江边的宁围童家塘的乡村,不到9岁就开始干农活,真正尝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滋味。“靠天吃饭不保险,我以后要当工人赚钱!”15岁时,读初中的鲁冠球被迫辍学,经亲戚推荐到萧山县铁业社当打铁学徒。三年后就因人员精减而被打发回家。1969年,国家批准每个人民公社可以开办一家农机厂。得知这一消息后,24岁的他变卖了全部家当筹集了4000元,带领6个农民创办了宁围公社农机厂。

鲁冠球办厂,可以说真是从一穷二白起家。工厂没有地方买原材料,他蹬着一辆破自行车每天过江到杭州城里,走街串巷地收废旧钢材,有时候就蜷在一些国营大工厂的门外一整天,有厂里不要的废钢管、旧铁线扔出来,就宝贝一样地拣回去。

到1978年,雪球慢慢滚大,鲁冠球的工厂竟已有400人,年产值300余万元,厂门口挂着“宁围农机厂”“宁围轴承厂”“宁围链条厂”“宁围失蜡铸钢厂”四块牌子,到这一年的秋天,他又挂上了“宁围万向节厂”。四周的农民恐怕没有几个弄得清楚失蜡铸钢、万向节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在后来人看来,从农作耕地到初级工业化之间,鲁冠球似乎已经在费力地搭建自己的企业基石。1980年,鲁冠球又将厂门口四块牌子摘掉三块,只保留“萧山宁围公社万向节厂”,从此专注于此。1983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的口号提出,肯定了非国有企业家存在的合理性,他抓住机会,成为萧山县承包企业的第一人。1984年,美国舍勒公司“相中”万向,万向产品自此走出国门。

1988年,鲁冠球以1500万元向镇政府买断万向节厂一半股权,万向摇身一变成为当时还颇受争议的“民营企业”。

1992年,浙江万向集团公司挂牌成立。两年后,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全国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

此后,面对汹涌而来的国际化大潮,鲁冠球更进一步抓住机遇:1994年,万向美国公司注册成立,这是鲁冠球為整合海外资源而投下的一枚重要棋子。随后,万向美国公司收购了QA1公司的股份;2000年由于舍勒公司经营不善,万向整体收购了这家当年第一次将万向领向国际市场的公司。2001年8月28日,万向又收购美国一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AI公司,开创了中国民营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2013年,万向又正式收购美国A123系统公司,在业界引起巨大反响。此时的万向,已从一个万向节厂家蜕变为从零件到部件,再到系统模块供应的世界级汽车零部件企业。

1985年,美国的《商业周刊》以《中国新时代的英雄》为题报道了鲁冠球和他的万向节厂,这是鲁冠球第一次出现在海外新闻媒体上。五年后,他成为美国《新闻周刊》杂志的封面人物。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他还赢得了《华尔街日报》以“国家英雄式人物”为定义的赞誉。

1987年,鲁冠球当选中共十三大代表,在会议期间,作为唯一的企业界代表出席中外记者招待会,接受采访。

2016年胡润富豪榜,鲁冠球家族以550亿元排在汽车富豪榜首位。不过,他的危机感从未消除过。“晚上做梦,梦见企业破产,一下从床上跳起来。”他曾说,“没有这个紧迫感是不行的。”在鲁冠球的追悼会上,儿子鲁伟鼎在悼词中评价父亲:“面对最大困难时,他最乐观;面对最多风光时,他最谨慎。”

执着的民族汽车梦

跟其他改革典型不同的是,面对鲜花、荣誉,这个修车匠出身的中年人从来没有头脑发热过。鲁冠球拒绝把工厂的总部搬进杭州城,在万向节之外,他唯一感兴趣的就是汽车制造。又或者,万向节也是他汽车梦的一部分。

1979年,《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国民经济要发展,交通运输是关键》让鲁冠球敏锐地判断,中国将大力发展汽车业。汽车做不了,他决定集中力量生产一个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已经在做的产品:汽车传动轴与驱动轴的连接器。

在他老宅的墙壁上,从早年间起就挂着一个硕大的镜框,里面是一张丰田汽车的图片。鲁冠球说,每次看到这张图他就会受到刺激,“为什么到处跑的不是中国车?”

2003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提及造车梦,“做梦都想,但实力还不够。等条件好了,一定做汽车。我这一代做不了,儿子也要做汽车。”

为实现这个梦想,鲁冠球一直循序渐进,稳扎稳打。除了坚守汽车零部件制造的核心业务,早在1999年就成立电动汽车项目组,定下了“电池—电机—电控—电动汽车”的发展路线。随后几年,万向逐步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等,并研制出电动轿车、电动公交车。鲁冠球曾说:“很想做大事,但是实力不够,只能从小事做起。”造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整车,并且是新能源汽车,一直是他心心念念的“大事”。

2016年,万向集团还曾宣布,今后5-7年间,计划投资2000亿元,建设面积为8.42平方公里的万向创新聚能城,这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据着重要的份额。令人欣慰的是,2016年12月15日,万向集团“年产50000辆增程式纯电动乘用车项目”正式获国家发改委批准,成为国内第6家成功拿到独立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鲁冠球终于圆梦。

坚守48年的企业家精神

在工作之余,鲁冠球把很多时间花在读书和学习上。他的文化水平只有小学毕业,可终其一生都保持着学习的习惯。鲁冠球有一位秘书,每天专门为他准备剪报和资料。在大学教授的辅导下,鲁冠球提出了“企业利益共同体”的新概念,在一篇发表在《求是》上的文章中,他直言:“国营企业的整体素质比乡镇企业高,技术力量比乡镇企业强,为什么有些国营企业经济效益反而低于乡镇企业?我认为,主要是因为相当一部分国营企业在推行承包责任制的实践中,并没有真正解决两权分离的问题,在分配形式上没有彻底打破‘大锅饭,还没有确立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而乡镇企业在这些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1988年10月8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研讨会上,鲁冠球发言:“承包应该是全权承包,应该将自主权充分地交给企业,如果没有人事权、投资权,企业就无法到市场上去竞争,无法打入国际市场。”

鲁冠球已经看到了承包制的局限性,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职工及经营者对资产的终极要求。他所经营的万向节厂在资产关系上属于他所在的宁围乡政府,尽管他以强势的作风拥有绝对的领导权,但是,谁也不能保证在某一天,乡政府以一纸公文就让他卷铺盖走人——这样的故事将在后来的十多年里一再地上演。

于是,从“企业利益共同体”这个概念出发,鲁冠球进而提出了“花钱买不管”。他将万向节厂的净资产评估为1500万元,然后与镇政府谈判,提出将其中的 750万元归乡政府,其余归“厂集体”所有,乡政府的利益以基数定额、逐年递增的上缴利润来体现。

鲁冠球一直不把自己定义为商人,而是企业家。两者是有区别的。“企业家要赚钱,但不做钱的奴隶。企业家注定是要创造、奉献、牺牲的。”他生前接受采访时曾说,“真正的企业家都是奉献,都是在为社会工作。如果在为自己工作,那就不是真正的企業家。”

鲁冠球喜欢钻研,但相比于“成功学”,他更乐于钻研“失败学”。研究过许多失败案例后,他得出结论:做企业,最难抵抗的,是高利润的诱惑。于是,他给万向设置了三条投资禁忌:暴利行业不做,千家万户能做的不做,国家禁止的不做。“有许多企业家,不管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在一个企业居于高位几年、十几年之后,可能会高度膨胀,对企业失察,企业就会出现问题,原因就是他不够冷静,超越了自己的能力。”鲁冠球曾总结到。

2017年1月,万向集团召开总结表彰会,鲁冠球讲话时再次强调了诚信与责任,“言不信者,行不果。有诚信,万向才有今天,失去诚信就是失去未来。过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美德;现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必须。企业承担了责任,社会才需要你,所以,坚守社会责任,就是坚守企业生命。”

相比宗庆后、柳传志、任正非等同龄人,鲁冠球成名更早,1992年挂牌的万向集团,是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民营企业,而他是这家企业48年以来始终不变的管理者。

鲁冠球敢想敢干,善于把握时代脉搏,并让自己的创业步伐与之同频共振。过去的近半个世纪,任岁月更迭,鲁冠球和他缔造的万向帝国始终屹立潮头不倒。“常青树”、“不倒翁”,这是对他最常见的两个形容词,历经“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中国入世,以及经济危机,这位自称“从田野走向世界的中国农民的儿子”,是过去5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亲历者和创造者,更是一位具有时代意义的远见者和弄潮儿。

2017年7月8日,是万向集团创立48周年纪念日。已在病榻上的鲁冠球依旧通过视频致了辞。他勉励万向员工要走出“舒适区”,从零开始,去掉光环,再立新功,要勇立潮头,做创造历史的勇敢者。短短几句话,是鲁冠球对万向员工的鞭策,也是他一生的总结。“战士的终点,就是坟墓。”鲁冠球的人生传奇画上句号,但他身上爱国敬业、创新发展、追求卓越、服务社会……的企业家精神生生不息。

猜你喜欢
万向企业家汽车
对话“疫线”企业家
对话“疫线”企业家
A Survey on the Relational Processes of experiential metafunction
汽车的“出卖”
鲁伟鼎接班万向样本
万向系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3D 打印汽车等
30年,光阴的故事——企业家篇
汽车就要飞起来了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