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丽芳
(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山西 大同 037039)
在二语习得研究发展过程中,母语迁移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对比分析学派认为母语和外语的差异会导致负迁移,这在中国学生英文写作这一言语产出过程中就能得到印证。国内关于汉语负迁移对英文写作影响的实证论文多集中于大学生和高中生。本文运用错误分析理论通过实证研究从句法层面探讨高职院校学生英文写作中出现的错误,并对错误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英文写作。
20世纪50年代左右,二语习得研究领域提出了母语迁移这一命题。国外二语习得研究者对“迁移”这一术语的界定不尽相同,常被引用的定义是:迁移是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1]110-125。两种语言(母语和目的语)的相似引起正迁移,两种语言的相异引起负迁移。母语迁移研究先后在三种理论框架内进行,即对比分析假说领域里的语言迁移现象研究、将标记理论引入语言迁移的研究,以及认知理论指导下的语言迁移现象研究[2]。
国内对母语迁移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主要包括对国外语言迁移相关理论的引进,如语言可加工性理论、标记理论、语言相对论等。除理论研究外,国内学者也进行了实证研究。但总的来说,和国外研究相比,论文数量要少得多。近10年出现在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中关于语言迁移的论文有60余篇,其中7篇为理论分析类论文,有45篇实证研究类论文[3]。
由于英语和汉语之间的显著差异,中国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母语负迁移现象更为明显,这种迁移体现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等语言结构层面。如有学者从音段、音位和超音段位等方面入手比较英汉语音系统的差异,分析由此引起的母语对语音习得的负迁移作用。词汇层面的母语负迁移包括词汇的过度概括、简单对应、词类混淆、词性混用和搭配错误等。形态句法层面的母语负迁移包括句子出现零主语、时态语态错误、单复数误用、主谓一致错误等。语篇层面受母语影响常见的错误包括大量使用人称代词“we”和“you”,缺少连接词,句子结构简单,段落内容缺乏同一性、层次混乱,文章中心不明、结构混乱等。除语言结构层面的负迁移之外,有学者还从概念认知层面探讨汉语迁移问题,研究涉及空间介词、隐喻性介词、英语运动事件表达等。
目前研究者们探讨最多的是影响母语迁移的制约因素以及如何确定母语迁移的发生。母语迁移的制约因素包括语言、社会因素、语言标记性、语言距离和语言类等[4],而确定母语迁移发生的方法有对比分析法和内省法,蔡金亭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判定母语迁移的比较归纳方法框架[5]。本文采用了James提出的翻译对等标准对学生习作中所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确定母语负迁移是否发生,即把母语和目的语的形式等同起来,判断某句译文是否由母语负迁移引起[1]110-125。
错误分析法是在前期所采用的对比分析法的基础上产生的,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在70年代达到鼎盛。由于最早研究二语习得者所采用的对比分析法逐渐暴露缺陷和问题,如无法解释二语习得者在母语和目的语相似时更容易出错的现象,于是研究者将目光从对比母语和目的语的异同转而集中于研究二语习得者所犯的错误本身。所谓错误分析法就是对学习者使用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语——中介语进行客观的描述,以探索和分析所犯错误的性质和产生原因,进而防止和减少语言错误的过程。Corder提出错误分析的一般步骤是选择语料—确认错误—对错误进行分类描述—解释错误产生的原因—评估错误(为教学服务)[6]5-13。
然而确认错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Corder和Ellis首先对错误(error)和失误(mistake)进行了区分,指出失误(mistake)是学习者掌握了某些目的语规则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正确运用、偶尔误用规则所产生的错误; 而错误(error)是学习者没能掌握目的语的某些规则所犯的错误[5]。二语习得研究者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学习者所犯的错误而非失误上。同对比分析法一样,错误分析法也有其局限性,表现在对错误的分类上,不同的学者对产生错误的认识不同,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本文采纳Carl James的看法[7],即根据错误的来源,把错误分为语际错误(interlingual errors)和语内错误(intralingual errors)。Carl James提出的语内错误和Corder等人提到的失误可被认为是同类错误。语际错误是由语言迁移产生的一种错误,是本族语(母语)的习惯、模式、规则等在“母语转换”过程中对目的语学习造成干扰而产生的错误; 语内错误是目的语项目内部之间互相干扰或者目的语项目学习不完整而导致的[8]。
在外语学习的早期阶段或在英语水平较差的学习者身上,学习者的语言经验主要来自于母语,由于不熟悉目的语的规则,往往把母语的规则机械地套用到目的语的学习中,从而导致错误。本文将重点探讨把母语中的一些句法规则迁移到目的语的学习中,由此而产生的语际迁移问题。在对学生写作中出现的语际迁移错误进行分析时,本文将错误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结合起来解释错误产生的原因。高职院校学生在英文写作中,由于受汉语句法的干扰而出现明显带有汉语痕迹的句子比比皆是。如有学生在表达“有许多学生喜欢在早晨大声地朗读”时,会写成“There are many students like to read aloud in the morning.”还比如在表达“大家知道有许多穷人和儿童因为没有食物而死亡”时,会写下“We all know have many poor people and children because of no food to die”这样的错句。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找出错误产生的原因,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笔者在现任的两个英语班(2015级英语教育1班与2016级英语教育3班)进行了英语写作课堂测试。使用专升本真题的作文题目“Reduce Waste on Campus”,要求学生在45分钟内完成1篇100~120字的三段式说明文,从中选取77份(2015级英语教育1班33份; 2016级英语教育3班44份)学生习作作为语料进行句法层面的错误分析。
需要指出的是,错误类型的确定有时并不是那么明确。学生习作中有时在一个句子中包含几种错误,对此,笔者首先对学生出现的所有错误(包括语内错误和语际错误)分别进行详细的标识和统计。通过对77篇样本作文中出现的句法方面的错误类型进行统计,所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句法错误类型分析统计表
续表
从上表结果分析来看,学生在句法方面出现的错误主要有主语、谓语和标点符号错误,分别占错误总数的25%,41%和19%。主语错误包括无主语、逻辑主语误用、主语形式错误等,其中最明显的是无主语错误,占14%; 谓语错误包括无谓语动词或谓语形式错误,一个完整句子两个或多个谓语动词,时态语态错误,主谓一致错误,及物、不及物动词误用,等等,其中最明显的是无谓语动词或谓语动词形式错误,占22%。笔者将这两类错误归纳起来,称为残缺句(sentence fragment)。标点符号错误主要表现在逗号用错,即在没有任何连词的情况下用逗号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称为接排句 (run-on sentences)。
所谓残缺句是指句子在结构上不完整,缺少最基本的主谓宾成分,或者说句子中省略主语、谓语或宾语等成分。成分省略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受母语使用习惯的干扰。蔡金亭基于前人的研究将汉语、英语在句子层面上语法形式的差别概括为以下几点:
1) 主题的位置不同。汉语的主题一般位于句首,而英语通过创造主语的方式把句子的某一成分提到句首充当主语。
2) 汉语中普遍存在动词前的双名结构,如“那个人他妈病了”,但在英语中双名结构被认为是不符合语法的。
3) 句子成分空缺,汉语允许主题、主语或宾语空缺,而英语中不允许主谓宾成分空缺(不及物动词不带宾语除外)。
4) 汉语不需要通过语法手段使主谓在人称和数量上保持一致,而英语则需要通过动词形式的变化使主谓一致[9]。
4.1.1主语错误
主语错误主要有三种:
1) 逻辑主语错误。如“Maybe other places in our country don’t have enough water to drink and use.”受汉语干扰,学生错将“或许我们国家的其他地方没有足够的水供饮用和使用”一句中的主题“其他地方”作为英语句子的主语来使用,殊不知英语中的主语是动作的发出者,和其谓语动作之间必须在逻辑上可说得通。
2) 主语形式错误。如“Waste resource is equivalent to kill ourselves.”学生错将动词短语作为句子的主语,也是因受汉语使用习惯的干扰,汉语中充当主题的可以是名词短语、分句、主题性分句和动词短语等。
3) 大量的无主语句,或是零主语的句子。
例1I think it’s shameful to waste, degrade social conduct.(我认为浪费是可耻的,败坏社会风气。)
例2In the campus are filled with joyful people, but still exist problems that make us disappointed.(在大学校园里充满了快乐的人,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使我们很失望。)
例3Now, advoc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pact disc operation.(现在提倡实施“光盘”行动。)
英语属于主语(subject-prominence)突出性语言,而汉语属于主题 (topic-prominence)突出性语言。“主语突出”的语言是指在该语言里主语和谓语这两个语法成分是句子的基本结构,不能缺省。“主题突出”的语言则是指句子的基本结构是信息单位话题和评说的语言,句子常常表现为“话题—评论”框架[10]。如“天天买菜,真不知道买什么好”句中“天天买菜”是话题(主题),“真不知道买什么好”是评说语言(述题),而主语却是“我”。在上下文语境中,汉语中的主语常常可以省略,但提供信息单位的主题却不能省略。然而用英语表达该句时,必须填加主语:I find it difficult to decide what to buy for every day’s dishes.汉语中无主语的句子比比皆是,受此影响,学生在上文例1,例2,例3中将其主语省略,出现了表达错误。
4.1.2谓语动词错误
学生习作中出现的谓语动词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谓语动词形式错误,将be动词和实义动词或其他系动词放在一起使用,如“Wasting i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第二种为句中无谓语动词,学生错把非谓语动词当作谓语动词来使用。除此之外还有主谓一致错误、时态语态错误、及物(不及物)动词误用等。
二语学习者的语言水平是发生母语负迁移重要的制约因素。一方面,学生欠扎实的英语语法基础是造成这些谓语动词使用错误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英汉两种语言形态差异显著从而造成母语负迁移:汉语是孤立的语言,没有这些形态变化,即不存在主谓一致,动词也不用变化来表现时态或语态; 除此之外,汉语是意合的语言,在上下文语境不影响理解的前提下,往往可以省略主语、谓语甚至宾语。在英语中必须依靠语法手段将其体现出来。下面主要探讨学生在一个句子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谓语动词的错误。
例5…but they went to bed play their telephone at night.(但是他们上床玩手机。)
例6There are many people suffer from hunger and cold.(有许多人遭受饥饿和寒冷。)
学生之所以会写出这种错句,笔者认为是受汉语句法中连动句和兼语句的影响。杨寄洲在《汉语教程》中对连动句的定义是:“谓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动词词组组成的句子叫做连动句。”[11]34如“我来中国学汉语”一句中的动词词组“来中国”和“学汉语”,连动句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动词词组的发出者是同一个主语,“来中国”和“学汉语”这个动作的施事者都是“我”。与连动句相同的是兼语句中也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动词词组作谓语。如“连长命令战士们前进”。该句中的两个动词“命令”和“前进”做谓语。与连动句不同的是,兼语句中动词陈述的对象不是同一个主语。如“命令”这一动作的施事者为“连长”,而“前进”这一动作的施事者为“战士们”。“战士们”一词既充当动词词组“命令”的宾语,又充当动词词组“前进”的主语,身兼双重身份。
受汉语连动句式和兼语句式的影响,学生在写英语句子时,就会出现一个句子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语动词。上文例5中学生表达“他们上床玩手机”时,出现了“went”和“play”两个谓语动词; 例6中学生在表达“有许多人遭受寒冷和饥饿”时,出现了“there are”和“suffer from”两种谓语。
接排句有时也叫流水句,是中国学生英文写作中最常见的错误,是指用逗号切分而不是用连词连接并列句或复杂句,或者用逗号切分没有并列或从属关系的句子[12]。大部分学生在写作中错误地运用逗号将几个结构完整的句子连接起来。
例7Some people use the basin to fetch water, they turn on the tap and leave, finally…
学生习作中逗号连接错误的句子比比皆是。那么,学生写作中不能正确使用句号和逗号的原因是什么呢?其深层原因同样在于受母语的影响。汉语是重意合的语言,句子之间常靠内部的逻辑关系联系在一起,逗号是最常用的标点符号,汉语中逗号的使用具有较大的主观性。正如吕叔湘所说:“汉语里特别多流水句,一个小句接一个小句,有些地方可断可连。”[13]27英语则不同,英语是重形合的语言,句与句之间往往靠各种语言形式紧密结合。一个结构完整的句子后面必须用句号。所谓结构完整的句子至少要包括主语和谓语两大成分。换句话说,两个或几个结构完整的句子之间,在没有任何连词连接的情况下必须用句号或分号隔开,但是绝对不能用逗号。由于受汉语使用习惯的干扰,学生在英语写作中错误地使用了较多逗号,写出诸多流水句子。
鉴于高职学生英文写作中出现的句法错误,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正确使用英语的能力。
第一,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方面的差异,帮助学生尽量避免因受汉语思维和习惯的干扰而使用中式英语。
第二,在课堂写作教学中可以尝试一些汉译英的练习,帮助学生在写作中自如地进行中英语言思维的转换,提高写作能力。
第三,写作是“输出”,要想写好,与大量的“输入”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更应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大量的英语读物,培养语感,减少母语负迁移。
通过分析高职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错误,发现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在二语习得中深受母语干扰,这对于今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但由于研究过程中只静态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问题,没能将学生写作时的母语思维及心理因素考虑在内,这将是今后继续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俞明理.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 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 王文宇.语言迁移现象的研究与回顾[J].外语教学,1999(1):6-12.
[3] 袁华.国内外语言迁移研究十年综观[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7(3):140-144.
[4] 唐承贤.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研究述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5):38-41.
[5] 蔡金亭.在二语产出中判断母语迁移的比较: 归纳方法框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5):56-61
[6] CORDER S P. 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
[7] 邹琼.基于“语际语内错误”的英语教学探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36-37.
[8] CORDER S P. 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 [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967 (5):161-170.
[9] 蔡金亭.汉语主题突出特征对中国学生英语作文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4):17-18.
[10] 熊伟,刘杰辉. “主语突出”与“主题显著”: 英汉句法差异及翻译策略[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9,11(5):63-65.
[11] 杨寄洲.汉语教程[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12] 蔡云.流水句现象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2(2):38-41.
[13]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