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超
新媒体时代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实证分析
文/李超
江西卫生职业学院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各类电子阅读设备、阅读APP的出现。在新媒体时代下广大人民对于图书馆阅读的研究以及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研究分析,提倡人们多到图书馆进行阅读活动,丰富自己的视野,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是可针对图书馆的不足提出宝贵的意见,我们将尽一步纠正完善,为您创造一个美好的阅读环境。
新媒体;阅读推广;实证分析
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现目前已发行的图书数不胜数。据中国图书总局统计,2012年,中国已出版的图书册书超过80亿册,有41万种图书。这个数据已经超过了美国一倍多,位居全世界出版图书第一名。
随着书籍出版在近些年日益繁荣,但是民众对于阅读纸质版图书的兴趣却没有上升,反而有下降的趋势。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调查。中国2015年的人均阅读量仅仅只有不到5本,这一数据表明中国人的图书阅读量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阅读量。
有关调查表明,比起每天花在网络上的1小时相比,大部分人只愿意花十几分钟的时间留给阅读。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一说,可是现如今中国人的阅读情况越来越让人堪忧,对于一本200页的书籍,我们只愿意花费13.67元人民币购买来阅读,而这仅仅只是大多数人一顿午饭的价格。再者说,中国是出版大国,不论从出版的种类还是出版的数量来看都位列世界第一。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中国的公共图书馆资源奇缺,但是藏书的流通率缺失非常的低。根据文化局目前的冲击数据显示,现目前中国拥有县级以上的图书馆三千多个,共有图书藏量约八亿册,年人均读书0.7本。自从网络普遍化发展带来的便利后,从网络的发达阅读便利。反而没有人来看书阅读了,更别说报纸阅读了,现在人们习惯的是网络检索而不是阅读了。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呢?阅读对于我们来说有什么好处?每个人的阅读方法都是一样的吗?一个从来没有阅读过的人应该从何开始阅读?阅读有门槛吗?这些所有的问题都是每个阅读人应该考虑的问题。只有充分的了解自身阅读的目的才能从阅读中得到自己想要的,吸取到知识,广阔自己的视野。1.了解现状,认识自己的阅读水平,根据自身的阅读水平去摘取自己的读书书目,避免做无用功和时间的浪费。2.借鉴别人的阅读书目,合理摘取适合自己的书,可以平时多去问问身边人最近在看什么书,她对于这本书有什么看法,是否值得推荐阅读。3.根据自己目前的需要,有选则性有针对性的进行阅读。避免时间上的浪费。4.偶尔从正在阅读的书中跳脱出来,猜想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揣测作者的思路。
为了提供样本调查的代表性和真实性,现决定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关于全国个地方人民群众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其中回收问卷982份,有效问卷960份,有效问卷率为96%。后期使用Excel表格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为文本提供了数据支持作用有效调查。
表1 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统计
职业学生工人自由职业者农民白领退休人员 人数2004632859207120 百分比%2153462213
本调查问卷主要分为年龄、学历等部分,从对有效问卷样本的统计来看,在年龄特征上:30岁到40岁之间的阅读者最多占总数的35%,60岁到70岁高龄的阅读者最少仅仅只占了不到6%,20岁以下的青少年阅读占比量仅为13%。在职业特征上:学生、工人、自由职业者、农民、白领、退休人员的阅读占比例分别为21%、5%、34%、6%、22%、13%。其中自由职业者所占阅读比例最多34%,工人所占阅读比例最少只有5%,在整个数据中显示,工人和农民的阅读量偏整体量较少。
在整个问卷调查过程中,有超七成的人表示从未去过学校图书馆或公共图书馆,平均每月一次图书馆阅读的仅为36%,每周一次图书馆阅读的占不到10%,而每年一次图书馆阅读占20%左右。当问及被采访者对图书馆的了解情况时以及对图书馆有何改进意见,很多甚至表示不知道自己所在地方是否有图书馆,即使知道有图书馆也不知道具体位置在哪,还有的表示图书馆位置离家太远懒的去。这其中也发现少数人对图书馆存在误解,认为图书太过于“高大上”那是学生或者学历高的人去的地方,去图书馆会产生一种不安、尴尬、怪怪的感觉。还有的人会选则在网上进行电子阅读,不想去图书馆,不喜欢在图书馆找书然后进行纸质版的阅读。
通过对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图书馆推广阅读调查活动中的问卷调查,总结了以下可实施性的意见:
1.在各社区公共场所进行图书馆阅读宣传活动,使人民破除对图书馆的偏见,积极参与图书阅读。
2.定期举办图书馆阅读分享活动,引导吸引人们广泛参与其中进行互动,提倡全民参与,人人都可以分享好书。
3.提高图书馆服务设备,可以方便快速的找到自己想要阅读的书,节约时间方便大众。
4.每个季度举办一个图书馆阅读“读者之星”活动,一个季度阅读量排名前几位的读者可以获得一定奖励,吸引大家多多阅读。
一个图书馆的成功与否,并不是看它的图书储藏量有多少而是看有多少人参与其中。在新媒体时代下,图书馆应该顺应时代的变化,积极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而不是一成不变“我自岿然不动”。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大力宣传图书馆阅读,加大图书馆阅读力度。在传统阅读的基础上思考改进图书馆阅读,更好的为广大人民服务。
[1]谷娜.大学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J].2015.
[2]杨靖.浅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定位[J].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