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层次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8-05-23 09:49谢先娥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综合题因材施教分层

谢先娥

【摘要】 数学分层教学,它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一种体现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它是以发展学生潜能、智能为出发点,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研究,重视对各個层次学生的学识的掌握和跟踪。

【关键词】 分层次教学 小学数学 因材施教 不同层次如果教师要想学生在一节课内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就应承认并接受学生学习上客观存在的差异性,针对每一类甚至每一位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辅导和训练,因此,教师不再是从自身和教材出发,而是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学生肯定会对数学学科产生信心,取得进步,喜欢上数学课。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区别的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案,从而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自己的收获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既能使所有学生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又能使数学学习较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使所有学生从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普遍提高。分层教学调动了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步的体验,这种学习进步的体验极大提高了教师与学生的信心,从而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与交流。

二、分层教学实施的步骤

1.科学分组,合理布局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通过对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包括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智力水平、学习成绩以及学习习惯等几个因素,将学生分为A、B、C三层次,其中A层次是优等生,B层次是中等生,C层次是学差生,然后在每个组中选择组长和副组长,负责管理每个组的学习任务的完成进度。教师及时与B、C组学生开会,与他们说明情况: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只提问优等生和中等生,导致大多数学生听课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通过分层教学,为每个层次的学生搭建不同的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感觉到被关注,被尊重,这样就会让他们认识到这样分组的必要性,说服学生这样分组的目的是为了让全体学生的成绩都得到提高。如果每个组内有学生通过努力成绩得到了提高,可以升级到较高层次的组内,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C层次的学生成绩提高可以进入B或A组,主要根据学习成绩的提高程度,反之,如果A组有学生成绩下滑,则要从A组调入B组或者C组。

2.量体裁衣,分层备课

在分层次教学中,我们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层次不同的小组,开展合作学习。由于每个学生有不同的知识经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提高。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任务,又能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知识教学,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把握住哪些是基本要求,是所有学生应掌握的,哪些属较高要求,是A、B组学生掌握的,然后,设计分层教学的全过程。其中,C组学生是要熟记数学公式以及课后的基础习题,B组学生是要掌握较高层次的内容点,会灵活运用基本概念进行解题,会解决一定难度的题目,而A组的学生会理解概念的推导过程,深化运用数学概念,解决难度较大的综合性较强题目,如数学竞赛题。

3.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教师要根据学生层次的划分把握好授课的起点,教学过程要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宗旨,让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保证分层教学目标的落实。对B组要注重双基,精讲精炼,培养解题的技能;对C组降低教学难度,注重基础题的训练,使他们听得进,听得懂,学得到,做得到;对A组学生要着重在难题上下功夫,注重概念的灵活运用,注重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总结。

4.作业分层,重载效果

一般情况下,课堂练习每节课都有,有师生共同完成的,有学生独立完成的,在练习的设计上要尽量分出不同层次,从练习上设计必做题、选做题,使学生练习具有弹性,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又“吃的饱”。从练习难度上又要设计难易程度有差异的练习,分为基础题、变式题和综合题,要求各层次学生都能完成基础题,达到大纲规定要求,在此基础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完成综合题。虽然作业能反应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但是作业的数量和难度设置应该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知识实际水平,作业数量不应该超过学生承受力的10%,作业难度应该设定在学生不抄袭就能够回答的前提下,这样才可以培养继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作业题的设计应该按照基础题、变式题和综合题,由易到难组成阶梯式的题组,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巩固好课堂所学的知识点,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提出不同要求:C组学生做课本上的基础型题目,以掌握基础为主;B组学生做由基础性题目改编而成的变式型的题目,力求掌握解题方法;当然也鼓励学有余力的C组学生做B组的变式题;A组学生做创新性和开放型等综合题,要求B组学生选做A组的综合题。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批改的要求也不同,对于C组学生的作业,要当面批改,进行个别辅导,指出错误的原因并督促即使改正;在作业批改上,对A组学生应尽可能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可利用自修时间组织讲评,反复训练,使他们真正掌握;成绩较好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处理,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

5.辅导分层,旨在提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有效的帮助和指导,要因人而异,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首先,每天制定一个时间进行辅导、答疑,处理学生的共性问题;其次,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能力,安排有针对性的辅导。对B、C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于A层学生在教学中要注意启发他们思考探索,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做到举一反三。因此,对于成绩好的同学,重在答疑和点拨,以增强其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C层次基础知识不好的学生,因为他们学习的依赖性大,需要给予帮助,降低问题的难度,梯度小一点,速度慢一点;如果学生的作业做的正确,需要给予鼓励,让学生变得更加自信。除此之外,还要进行作业问题讲解、成立课外活动学习小组等必要的辅助手段,加强对各层次学生的指导,促进学生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转化,使学生整体优化,进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总之,分层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求,使每一层次的学生,甚至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来基础上有所发展与提高。利用分层教学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又有利于学生个性能力的张扬,更有利于较低层次学生潜能的挖掘与提升。分层教学除了是一种教学模式,还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从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促进师生的有利互动与交流,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肯定。

参考文献:

[1]勒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胡德海.教育学原理.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

[3]孙洪英.在教学中实施分层作业的好处[J].小作家选刊,2014,(11).

猜你喜欢
综合题因材施教分层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圆周运动与抛体运动的综合问题求解策略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