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娟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初中教育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和不断深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要求。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必须要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而生命教育作为德育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更要对此加以重视,将生命教育有效渗透到思想品德教学中,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命教育;对策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7004002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而生命教育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充分感受生命的美好和可贵,从而学会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和呵护生命,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努力追求生命的意义,尽最大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目前,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初中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主要是因为将生命教育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果,还能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一、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尚未成熟,大多数学生对生命缺少一个正确的认识。所以在当前社会,中学生校园暴力事件屡见不鲜,很多学生存在严重的暴力倾向,动辄就伤害他人的生命,漠视他人的生命,比如出现打架、群殴等行为。有些学生不伤害他人的生命,但是不重视自己的生命,当感情不顺、遭受挫折、考试失意、被爸妈打骂或者被老师批评时,不会自我疏导,也不愿寻求外界的帮助,一时想不开就采取跳楼、割腕等自杀方式去结束自己的生命。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必须要对这种现象加以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相关教材内容进行充分挖掘,以此为载体去教育学生,让学生对生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懂得如何尊重生命和呵护生命,在日常生活中既不随意伤害他人的生命,也不要随意伤害自己的生命。从当前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来看,主要有三条主线,第一条是成长中的我,第二条是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第三条是我与国家、社会以及集体之间的关系,涉及国情、法律和道德三大板块内容。思想品德教材中有很多现成的可以用来进行生命教育的课程,比如“让生命之花绽放”“人的生命的独特性”“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等,思想品德教师要利用这些现成的素材和资源来引导学生对生命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道德品质,一步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挖掘教材方面,要着重关注教材上的小事例,这些例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方向,我们要按照它的方向去探求它背后的内涵和价值。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感悟
从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来看,初中生漠视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和学生自杀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归根究底,初中生心智还未发育成熟,对生命缺少一个正确的认识,没有充分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價值。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对此加以重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还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只有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珍贵,学生才会珍惜自己的生命,善待他人的生命。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可以采取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式。如讨论式教学,就是组织学生分小组开展主题讨论,小组成员通过自我阐述和集体商议的方式,达成某一共识,以此提高生命在学生心中的地位。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就是为了尽最大努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从而增强学生对生命的爱护意识。
例如,在教学《走向自立人生》相关内容的时候,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可以采取体验式教学法。如开展“假如我是妈妈”的游戏活动,让两个学生一组,其中一个学生扮演女儿,另外一个学生扮演妈妈。让扮演妈妈的学生通过自己的记忆和平时的观察来模仿自己的妈妈去照顾眼前的“女儿”。利用这种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母亲的不容易,使学生联想到平时很多本来可以自己干的事情却不愿意自己干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向自立。开展这种体验式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能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感悟。
三、引入社会热点新闻,培养学生爱护生命的意识
无论是什么学科的教育,教育工作者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还要加强实践教学,只有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才能让教学更具有说服力。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同样也是如此,思想品德教师不能一味地在课堂上告诉学生生命的重要性,要通过实际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和价值,尤其是社会上的一些热点新闻。这些热点新闻在课堂上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构建起一道沟通交流的桥梁,使师生可以产生共鸣。与此同时,引用热点新闻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讨论。当学生各抒己见、深入思考时,课堂教学目标才能顺利实现,在此基础上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爱护生命的意识。
例如,在教学“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相关内容的时候,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引入药家鑫杀人事件,让学生看到药家鑫杀人之后受到的惩罚以及这件事给两个家庭所带去的伤害。通过这些鲜活的、影响力大的事例,可以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生命观,教导学生不仅要爱护自己的生命,而且要爱护他人的生命,尊重每一个生命。在此基础上,思想品德教师再鼓励学生勇敢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真实的事件能够给学生的心灵一定的震撼,从而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
四、联系现实生活,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
生活中从不乏与生命有关的事件,教育工作者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要跳出课本,结合现实生活,向更广阔的社会事件挖掘教学财富。例如,每年我们都能看到有许多的灾难发生,这些灾难有些是人为的,有些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要进行假设性体验,让学生深入理解生命在灾难面前是渺小的,是卑微的,更是不堪一击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面对灾难的价值观以及引导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优良品质。通过再一次认识、理解这些惨痛的灾难,缅怀逝去的人们,学生才会更加深刻理解生命是宝贵的,树立“要把握好每一天,珍惜时光,不虚度光阴”的思想。与此同时,教育工作者要深化主题,告诉学生,当我们的同胞遇到灾难时,我们要伸出双手帮助他们,共同爱护每一个生命。
另外,教师也要适当地拿出一些反面事例。通过这些残害生命、伤害生命的事例,我们不是要传达社会上的消极思想,而是要让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并且认识到伤害他人生命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严重的后果,从而让学生敬畏生命。
五、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我们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开展生命教育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探索生命意义。学生在青少年时期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理解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这个信息化的年代,学生接收了大量来自外界的讯息,然而由于他们心志尚不成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不够,所以教学工作者要利用思想品德课程给学生传达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并且给学生教授抵制不良诱惑、保护自我的方法。
生命意义是人精神上的一种追求,我们不仅仅要“活”在这个世上,更应当去探寻什么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哪些活动能使我们的精神境界获得提高。而在面对相对抽象的主题时,只凭借课堂上的图片展示和事例说明很难让这些主题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所以,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开展实践活动,大胆地创新,可以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充分调动起自己身边的人或组织,比如学生工作处、社区、学校广播站等,以形成教育合力,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受到生命教育。
开展的实践活动,形式要多种多样。比如,在学习《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这一课时,单凭课堂上的图片、视频等方法演示完全不够,因为这个课题很宏大。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尝试开展一次课外活动,利用校园内已有的自然资源,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学生带着任务感受自然时,便能真切地感受到“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除了利用教材,许多课外读物也可以作为课堂上的良好素材。教育工作者在备课时要选择好的课外读物,选取其中精华部分,突出主题,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选择有价值的、中心突出的、意义深刻的文章,以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去领悟生命的价值。
实践活动需要做到有趣而意义深刻,比如在学习《生命只有一次》一课时,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充分展示主题。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设计两个情景,一个是在马路上,一个是在家庭生活中。前者要侧重展现“生命可贵,要树立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的主题,可以让两个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个学生扮演警察,一个学生扮演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通过两人幽默诙谐的对话来阐释这一主题。后者要重点突出对生命意义的追求。总之,开展这个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让生命教育变得有趣味,让课堂主题深入每一位学生的内心。对于生命意义这一厚重的话题,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时一件小事也可以创造出巨大的教育财富。
综上所述,作为一门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课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肩负着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任。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对生命教育加以重视,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以豐富学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沈秋莲,熊小刚.初中生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研究——以思想品德课堂为例[J].亚太教育, 2015(34).
[2]丁丽,刘永红.生命教育视域下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策略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10).
[3]钱美亚.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4).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