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代汉语“标识”具有术语词和通用词双重身份,文章结合案例介绍了它的分类、定义和用法。术语“标识”不是“标志”的异形词,二者在用法上存在交集,使用时要仔细辨别。建议加强通用词语规范与术语规范的协调配合,密切关注术语对通用词语的影响。
关键词:术语规范,词汇规范,标识,《现代汉语词典》,异形词
中图分类号:C04;H0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8.02.007
Abstract: “标识” in modern Chinese has the dual identity of terms and common word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ir classifications, definitions and usages based on case analysis. The term “标识” is not a heterograph of “标志”, they are used in some parts of the intersection, and should be carefully identified while used. We suggest to strengthen the coordination of standardization between general norms and terms, an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influence of terms on common words.
Keywords: terminology standardization, lexical standardization, 标识,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 heterograph
术语规范是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特殊领域,李宇明[1]指出要注意专业术语和通用词语的差异。“标识”是社会生活的常见词,通常认为它是“标志”的异形词,《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第1~5版)和《辞海》(第6版)等权威辞书都持这一意见。长期以来二词混用现象比较普遍,给公众造成不少困扰。如:
例1用于生产全息防伪标志的防伪标识激光图像压印机,不久前由中国航天总公司六九九厂所属北京三翼公司开发成功。(《人民日报》1994-04-22)(以下引例省略报纸名)
胡双宝[2]、刘纯博[3]、李行健[4-5]等呼吁纠正这类不规范现象。国家标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以下简称《一异表》)[6]明确认定“标识”是“标志”的异形词,不推荐使用。李志江[7]注意到“标识”的使用日益频繁,但认为不必急于下结论,仍应认真执行《一异表》。然而笔者调查发现,当前所见的“标识”大多并非“标志”的异形词,而是音义不同的新词,常用作术语[8]。由于《一异表》和传统意见影响,很多正常使用的“标识”被改成“标志”,新闻主播也常误读成biāozhì,有必要对术语“标识”的用法展开探讨①。
一 《现代汉语词典》“标识”释义的变化
《现汉》第1~5版只收录了“标识”(biāozhì),第6版起增收了“标识”(biāoshí):
【标志】(标识)biāozhì ①名表明特征的记号:地图上有各种形式的~◇这篇作品是作者在创作上日趋成熟的~。②动表明某种特征:这条生产线的建成投产,~着工厂的生产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标识】biāoshí ①动标示识别:秘密等级是~公文保密程度的标志。②名用来识别的记号:商标~|发文机关~。
江蓝生指出:“‘标志和‘标识原来是一对异形词,都读biāozhì,但现在‘标识分化出来,读作biāoshí。”[9]标识(biāoshí)的书证“商标标识”源于1982年《商标法》[8],“发文机关标识”出自GB/T 9704—1999《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10],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②以及GB/T 9704—2012《党政机关公文格式》[11]使用的却是“发文机关标志”。相同术语在权威词典和法令标准中写法不一致,让人无所适从,这点留待下文讨论。由于体例所限,《现汉》“标识”释义过于简略,未能充分揭示它与“标志”的关系以及术语“标识”的用法。
二 现代汉语“标识”与“标志”的关系
笔者在《规范中的变异:异形词分化的实证及其启示》[8]中指出,“标识”这一词形记录了四个不同的词(见表1),标识1是“标志”的异形词,使用频率较低,现在活跃的多数是用作术语的标识2、标识3、标识4,它们已经扩散到通用领域。标识2、标识3与“标志”在用法上有交集,需要仔细辨别。标识4主要用于科技概念,跟“标志”的区别较明显。《一异表》的规范意见不适用于术语“标识”。以下结合案例介绍术语“标识”的典型定义和用法。
三 术语“标识”的分类及用法
1. 标识2的用法和形成机制
(1)标识2的定义和用法
标识2在行业中指设计创作的便于识别的符号。《户外广告设施技术规范》:“标识(logo):安装在建(构)筑物上及各种场所,表明特征的符号或文字的设施。”[12]“标志”是一般词语,指各类具有特征的符号。标识2和“标志”都可指称“表明特征的符号”,用法存在交集,但标识2并非“标志”的误用。以下2例都是规范用法:
例2首都建国50周年庆祝活动标志确定。(1999-05-06)
例3近日,国务院新聞办公室发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2015-07-28)
逻辑上看,“标志”与标识2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标志”多用于一般概念,而标识2常指特殊概念。“标志”是标识2的上位词,概念外延大于标识2。它们理性意义相同但风格特征不同,标识2常构成术语或专名。例如:《对外援助标识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援外标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提供援助的标志。”又如:
例4由中国国际贸易公司、中国贸促会、美国标识协会联办的中国国际标识展览研讨会十一月二日在京举行,会议就标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讨论。(2000-11-08)
例5限国内通用的人民币贷记卡还应同时在卡正面右下方指定位置加贴“银联”标识的全息防伪标志。(2001-04-03)
例6北京大学发布形象标识系统:手册还对北京大学标志进行了修改。这标志着北大第一次系统化、规范化地确立了学校标识系统。(2007-06-14)
例6中的“北京大学标志”是一般用法,如果作为术语则宜改为“北京大学标识”,以同上下文用词一致。另外,北京大学标识管理办公室网站③“北大标识”“北大标志”大量交替出现,意义上并无本质区别,增加了语用上的混乱,建议规范为“北大标识”。
标识2由行业领域扩散到通用领域,指具有特征便于识别的符号,跟“标志”形成同义词竞争。例如:品牌标识53例—品牌标志16例,精神标识101例—精神标志11例。部分用法上二词区别不明显,但作为特定概念时宜遵照相关规定或习惯使用。例如,“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领导人讲话中的特定表述,不宜改成“标志”。
(2)标识2的形成机制
“标志”义域包含标识2,为何要再造一个同义表达?初步认为,这是在词汇翻新机制和语音讹变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新词。俞理明[13]指出,词汇翻新是“为已有表达形式的概念再造一个新的表达形式的语言现象”。
标识2形成的背景与行业整合创新有关。传统产业如灯箱招牌、喷绘展板、品牌设计、形象企划等存在已久。随着规模扩大和专业化程度提升,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从业者对行业整合提出了要求。借鉴国外同行习惯,将行业命名为“标识行业”(也有称为“标志行业”的)。这可追溯到1944年创办于美国的国际标识协会(The International Sign Association)[14]。我国也成立了中国广告协会标识委员会、上海市标识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标识”/“标志”是sign、logo等词的中文表述,目前两种用法并存。
受常用词“标志”的强势影响,它的异形词“标识”(biāozhì)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主要出现在文言用法中,与从业者用作专称的标识2只是词形相同。人们按字面义将“标识”解读为“易于识别的标志”,读音也讹变成biāoshí。这种民间词源[15]符合认知心理,逐渐被社会接受。于是,新的表达形式标识2与“标志”并存,指称相同概念。这种由词汇翻新创造的词并非冗余成分,它们理性意义一样但风格特征不同,满足了语义表达精细化的需要。从构词语素看,“志”有记录义,“标志”侧重于记录和表明特征;“识(shí)”有识别义,标识2侧重于识别或区别功能。用义素分析法表示如下:
标识2= [符号] + [特征] + [识别]
标志 = [符号] + [特征] + [记录]
2. 标识3的定义和用法
标识3指用于展示和传递信息的文本或图文符号,按功能不同分为说明类标识3和提示类标识3。胡双宝[2]、李行健[4]37较早注意到这类用法,但误当作“标志”的异形词。
(1)说明类标识3
说明类标识3多数是法律术语,如商标标识、产品标识分别是《商标法》《产品质量法》的术语[8]。以下3例中的“标志”都是术语,应改为“标识”:
例7上市的冷饮都要印有明显的商标标志。(1986-05-25)
例8产品标志不符合要求,包装上商标、厂名、厂址不全或没有中文标志。(1996-06-07)
例9产品的标识标签不规范,标志的标准与品牌不符,标识的明示与产品的实际质量不符。(1999-08-20)
同类术语还有食品标识(《食品标识管理规定》)、能源效率标识(《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化妆品標识(《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畜禽标识(《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转基因生物标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等,这类术语不能写成“标志”。
要注意区分标识3和类似术语。例如:“保健食品标识”“保健食品标志”都是法律术语,前者见于《保健食品标识规定》,是标示保健食品产品信息的各种说明的总称;后者见于《保健食品管理办法》,指保健食品的认证标志。此外,还要区分一般用法和专用术语,以下2例中的“标志”都是一般用法:
例10海南赛安特保真行在国内首次推出产品保真防伪商标标志。(1991-10-13)
例11《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批准设立节能、节水、废物再生利用等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的产品标志。(2002-07-05)
现在分析“发文机关标识”和“发文机关标志”。先看定义:“发文机关标识: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加‘文件组成;对一些特定的公文可只标识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10]“发文机关标志: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也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11]可见,二词定义无明显区别,都指用于识别发文机关的文本型符号,属于说明类标识3,使用“发文机关标识”是恰当的。GB/T 9704—2012之所以改成“标志”,应该与《一异表》和当时《现汉》的规范意见有关。
(2)提示类标识3
提示类标识3指具有指引、告知、公示、警告或提醒功能的文本或图文符号。这类标识3与“标志”在某些用法上存在交集,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词义有区别。例如:
例12正规收费停车场可见明显收费停车标识,收费员须佩戴身份标志。(2011-11-22)
例13管道企业要完善油气等危险化学品管道标志和警示标识。(2014-07-11)
例12“停车标识”指载有收费标准、审批部门等信息的告示牌,与常见的“停车标志”(带“P”的指示牌)不是同一概念。“身份标志”指表明身份的袖章或证件等。例13“管道标志”指某种图标,而“警示标识”指警示语、警示图案等图文符号。
第二种情况:词义区别不明显。例如,《人民日报》“公车标识”“公车标志”和“双语标识”“双语标志”都有不少用例。北京市《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 通则》[16]采用“标识”,《深圳市公共场所双语标志英文翻译规则及实施指南》[17]则“双语标识”“双语标志”混用。但从该指南前言“深圳市建立公共场所双语标识系统是完成城市国际化过程中的一个标志”[17]的表述来看,“标识”是特指,而“标志”是泛指。建议相同用法上尽量协调统一,以免引起公众困惑。
目前两种情况都存在,需要结合语境才能判断词义是否有别。例如:警示标识38例—警示标志184例,有的是法律术语,有的却是一般用法。出现混用的原因之一是“标志”和标识3的义域有重叠部分,二词的分化还没有完全稳定,并存并用的现象需要继续观察。
3. 标识4的定义和用法
标识4来源较为多样,英文术语identification、designation、marking、label、identity、signature等在多个学科中都译为“标识”。例如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术语④:自身标识(selfidentification)、个体标识(individual marking)、标识点(label point)、用户标识(user identity)、寡核苷酸标识序列(oligonucleotide signature sequence)。不同术语采用同一译名不符合术语单义性原则[18],由于译名管理不是本文主题,故从略。这些“标识”多用于科技概念,方便起见归成一类。
GB/T 4894—2009《信息与文献 术语》[19]的定义较为全面:“标识(designation):用记号表达的概念的表示。在术语工作中,应区分三种不同的标识:符号、术语和名称。符号(symbol):用字母、数字、象形文字或其任何组合的标识。术语(term):在一个特定的主题领域中,一个一般概念的词语标识。名称(name):用语言表达的个别概念的标识。”根据GB/T 15237.1—2000《术语工作 词汇 第1部分:理论与应用》[20],对以上三个名词稍做说明。例如“行星”“地球”“E”三个标识中,“行星”是术语(一般概念),“地球”是名称(个别概念),“E”是代表“地球”的符号。
标识4的使用不晚于1983年,GB/T 3939—1983《网线标识》、GB/T 3940—1983《网片标识》、GB/T 3941—1983《绳索标识》和GB/T 3942—1983《浮子标识》⑤四部标准中的“标识”都译自designation。也有一些“标识”译自identification,例如:GB/T 16986—1997《条码应用标识》:“条码应用标识(application identification):一组用条码表示的数據,用来标识贸易单元的相关信息。”[21]以下用例中的“标志”是不规范的:
例14“690”已成为我国制造厂家采用条码标志的前缀码。(1995-05-20)
例15深圳市公安局推出了国内首个“路灯杆报警定位标志系统”。(2005-11-24)
附带提一下常用词“标识符”。GB/T 17532—1998《术语工作 计算机应用 词汇》[22]做了定义:“标识符identifier:用于标识或命名一个数据类目的一个或多个字符。”据定义注释,该术语改自ISO 2382-4:1987《信息处理系统 词汇 第4部分:数据的组织》。
以上表明,标识4和“标识符”都是科技概念的译名,与“标志”的异形词标识1(biāo zhì),没有直接关联。英文术语identification和identifier的词根都有“识别、区别”义,中文译为“标识”“标识符”是贴切的。但有些术语误译为“标志”,例如《通信科学技术名词》[23]:用户标志模块(subscriber identify module, SIM)、国际移动设备标志(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 IMEI)、单播接入终端标志(unicast access terminal identifier, UATI)。上述“标志”建议规范为“标识”。
可见,标识4与“标志”用法不同,表达相关科技概念时不要写成“标志”。
4. 术语“标识”使用的建议
术语“标识”用法较为复杂,除了准确揣摩词义并根据语境做出判断外,使用上有三点建议:第一,法律、标准、全国科技名词委等有规定或公布的,按规定或公布使用;已有通行用法的,按通行用法使用。同一术语在不同领域写法有分歧的,暂按所属领域的规定使用。用词不一致或不规范的问题由有关部门协调解决。例如,相关文件中的“发文机关标志”宜修订为“发文机关标识”。第二,构成专名的按“名从主人”原则使用。例如,标识行业协会的“标识”不宜写成“标志”。第三,使用“标志”或“标识”区别不大的,根据语体风格选用,相同用法上用词尽量一致。总的原则是,执行《一异表》等规范时避免将正常使用的术语“标识”当作异形词。对出版物中频繁出现且容易识别的不规范用法,如“标志符”“标志码”“能效标志”“文献类型标志”等,可利用Word宏技术批量校对[24]。
四 结 语
以上对术语“标识”的典型定义和用法作了分类探讨,澄清了它与“标志”的关系。术语的正确使用离不开概念内涵的准确理解[25],术语中的“同名异实”现象更要仔细辨析。路甬祥强调:“科技名词的规范和统一工作不仅仅是科技发展的基础,也是现代社会信息交流、教育和科学普及的基础。”[23]ii现代汉语词汇规范是一项系统工程,术语规范和通用词语规范相辅相成。在信息流速大大加快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术语渗透到社会生活,专业术语对通用词语的影响不容小觑。建议语言文字管理部门和全国科技名词委等机构加强沟通,制定相关规范时注意协调配合。此外,对已经被通用领域吸收的术语或用法,词典宜及时收录或调整有关义项。
注 释
① 本文主要讨论名词“标识”,引例来自《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5月10日。
② 法律法规均引自北大法律数据库:http://202.115.54.102/index.aspx?menuname=law。
③ 北京大学标识管理办公室网址:http://vim.pku.edu.cn。
④ 术语在线:http://www.termonline.cn/index.htm。
⑤ 国家标准委标准修订管理系统:http://www.sac.gov.cn/was5/web/outlinetemplet/gjbzcx.jsp。
参考文献
[1] 李宇明.词汇规范的若干思考[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19-24.
[2] 胡双宝.“标志”和“标识”[J].语文建设,1996(12):44.
[3] 刘纯博.标识(zhì)还是标识(shí)[J].长安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67-68.
[4] 李行健.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5] 李行健.异形词整理应该继续[G]//原异形词研究课题组.异形词规范讨论集.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15:1-2.
[6] 教育部,国家语委.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GF 1001-2001[S].北京:语文出版社,2002.
[7] 李志江.关于科技名词规范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科技术语,2010(1):11-17,22.
[8] 黄城烟.规范中的变异:异形词分化的实证及其启示[J].语言文字应用,2017(4):19-28.
[9] 江蓝生.《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概述[J].辞书研究,2013(2):1-20.
[10] 国务院办公厅.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199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11]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1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12]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員会.户外广告设施技术规范:DB 11/T 243-2014[S/OL]. [2016-08-26].http://www.doc88.com/p-0127155257833.html.
[13] 俞理明.词汇翻新及其动因[G]//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汉语史学报(第十五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120-127.
[14] Swormstedt W.美国标识业:美国商业的高速链[J].中国标识,2005(7):17-23.
[15] 张永言.词汇学简论[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32.
[16] 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 通则:DB 11/T 334-2006[S/OL].[2017-08-18]. http://www.bjenglish.gov.cn/docs/20100521165634718949.pdf.
[17] 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深圳市翻译协会.深圳市公共场所双语标志英文翻译规则及实施指南[S/OL].[2016-08-21].http://www.sz.gov.cn/wsbgs/gzfw/szsmjwy/gsjc/201410/P020141019490204116232.pdf.
[18] 冯志伟.现代术语学引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1-2.
[19] 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信息与文献 术语:GB/T 4894-200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20] 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术语工作 词汇 第1部分:理论与应用:GB/T 15237.1-2000[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21]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条码应用标识:GB/T 16986-199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8.
[22] 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术语工作 计算机应用 词汇:GB/T 17532-199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8.
[23]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通信科学技术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4] 黄城烟.基于Word宏技术的易错词自动检索与校对[J].编辑学报,2014(4):356-358.
[25] 黄城烟,王春燕. 参考文献新国标若干重要概念的理解和著录方法[J]. 编辑学报, 2016(3):239-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