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利
老师对学生罚款暴露了什么
近日,云南省昆明市某中学被曝有老师向做错题的学生罚款的现象:做错一道填空题要罚50元,有些成绩不好的学生被罚了几百元,所得钱款用于奖励“进步同学”。校方表示罚款属于教师个人行为,目前学校已向家長退款并道歉。
拿“罚款有倒逼学生积极学习,激励效果较好”这样的话来忽悠人,可别忘了,有些学生的钱来源都不合理、不正当,谈何激励?而且正常的激励手段有很多,何必舍好求坏,走歪路子?老师打着“为学生好”的旗号,一些家长只有顺从,毕竟老师的态度关系着自己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而老师大胆越界的现实底气也在此凸显了出来。该老师说自己的初衷是好的,可当初并没有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性,这样的认识缺失就是异化的教育生态所营造的结果。
现在,该老师已经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学校也已道歉,但是在科学教育理念上,我们关于教育生态异化的相关反思却不能停。
别对男女生“错时放学”习惯性质疑
日前,山东一所中学的一则规定引发网友关注。规定称,要对该校男女生实行“错时放学”,男生的放学时间要比女生晚10分钟。消息曝光后,有网友质疑校方此举意在防止男女生早恋。学校表示,“错时放学”是为了应对学生公寓供水不足的问题。
近年来,许多中小学乃至大学校规被指“奇葩”、“任性”,其中,不排除一些校规制定得不严谨、不科学甚至不合理,但是绝大多数校规其实是科学合理的,但为何仍然引发误读?一个重要原因或在于校规出台的背景或初衷交代不详。比如男女生“错时放学”,若不了解学生公寓供水不足这一背景,学校被质疑借此防止男女生早恋,就不奇怪了。校规需要学生服从,但要学生服从,首先需要校方对校规予以到位的阐释,进而让学生理解,这样才可能有效推行。
家委会竞选别成了“名利秀”
晒名校学历、海归背景、高管职位,比车、比房、比资源……近日,上海一所小学某班级家委会竞选引发热议。残酷的竞争、激烈的措辞,映照着家长们的焦虑情绪,也促人审视家委会这一沟通平台,思考家校之间的关系问题。
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目的在于加强联系沟通、增进家校互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家委会采取竞选的方式,有利于民主参与学校事务、提升家长们的积极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让那些更有时间、更有条件和意愿的家长入选,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然而,现实中一些家委会竞选,异化为一些家长的“名利秀”、“关系秀”,不仅有悖于组建家委会的初衷,也不利于形成健康的家校合作关系,还可能对孩子们产生不良价值影响。家委会的“异化”,无疑是不正常家校关系的体现。诚如专家所言,“无论是拼资源、拼人脉来服务学校,还是异化成‘校友会,都是对家委会的错误理解和实践。”从治理现代化的视角来看,家委会有助于厘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权责边界,有利于学校推进现代化管理。但家委会发挥正向功能的前提,乃是家长和学校各归其位,不能越俎代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