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东森
(宁波市第七医院,浙江 宁波 315200)
急性脑梗塞(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致死率和致残率很高的一种脑血管疾病[1],起病突然,治疗较困难。血液流变学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前期诊断[2]。本文旨在分析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与其临床相关性。
1.一般资料。本研究资料来源于2012年9月-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患者,11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急性脑梗塞组,男62例,女56例,年龄55-80岁,平均(67.2±7.8)岁,根据CT结果显示的脑梗塞位置及大小,分为单发脑梗塞组71例,多发脑梗塞组39例(≥2个梗塞灶)和大面积脑梗塞组8例(波及2个或2个以上脑叶)。对照组123例资料均是在我院体检且体检结果提示各项指标均正常,其中男66例,女57例,年龄50-78岁,平均(62±5.9)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2.测定方法。所有患者均于次日早晨抽取空腹血5ml,经肝素抗凝处理后使用ZC9100C血流变检测仪测定全血粘度(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全血粘度值(mpa·s)、血浆粘度(mpa·s)。
1.两组血液流变学结果。两组的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全血粘度值、血浆粘度值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表1 ACI组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结果
2.ACI组不同脑梗塞血液流变学结果。多发脑梗塞组与大面积脑梗塞组相比,仅全血低切相对指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血液流变学主要研究血液及其有形成分的流动性和形变规律,8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临床血液流变学宏观指标包括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等。全血粘度反应全血即血浆和血细胞的流动性,全血高切相对指数的增高可能是由于红细胞或血浆粘度增加或红细胞刚性增加(即变形能力降低),全血低切相对指数增高能是由于血细胞或血浆粘度增加或红细胞聚集性增加。血浆粘度的变化与血脂水平有关。
表2 不同脑梗塞血液流变学结果
本文ACI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液流变学结果提示两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上述指标的变化与急性脑梗塞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早期检测上述指标的变化对预防脑梗塞发生有重要意义。不同类型脑梗塞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也有差异[3],本文多发脑梗塞组与大面积脑梗塞组相比,仅全血低切相对指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两类脑梗塞发病机制不同有关。因此在临床治疗ACI中也需区分不同类型,有所侧重达到更好的疗效。因此,血液流变学异常是急性脑梗塞的重要提示,早期的血液流变学监测对脑梗塞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良梅,周长文,周 霞,等.老年急性脑梗塞进展性发展的危险因素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11(1):59-61.
[2]秦任甲.血液流变学临床应用30多年的国内进展[J].微循环学杂志,2014,24(2):5-8.
[3]佟爱云.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探讨[J].黑龙江医药,2014,27(2):419-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