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亮,李凤珠,葛 明,周 庆,咸 华
(南通大学医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1)
2012年,《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建立临床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在这一背景下,南通大学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校外临床教学的模式,建设了一批校外临床教学基地。校外教学与在校内教学不同,各种环境发生了改变,教学环节增加了,这对管理体制、教学质量评价、师资培训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须健全和完善现行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1]。本研究以南通大学接受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为例,结合专家组的反馈意见,对地方综合性大学在构建校外临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探索和分析。
1.调查对象。9所医院(含1所直属附属医院)的教学管理人员各2人,临床教师各8人,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350人,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学生184人。
2.调查方法。(1)对教育管理人员、教师及学生发放调查表。调查表自主设计,分为教师用卷及学生用卷,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管理、理论教学、见习带教、实习教学、教学改革、师资培训等。本次研究发放教师用卷90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回收率100%;发放学生用卷534份,回收523份,回收率97.94%。 同时,将2014-2016三学年教学督导对9家医院理论教学、见习带教的评分进行分析。(2)调查结果分为直属附属医院与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学医院)两组(以下称A组、B组),每个项目总分值为10分,9-10分为优秀,8-9分为良好,6-8分为一般,6分以下为不合格,每项按照回收调查表得分计算平均分,并对两组平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χ2检验。(3)研究同时还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分为教学管理人员座谈会及临床教师座谈会(10人/医院),学生座谈会(20人/医院)。
对学生、教师的调查结果及教学督导的评分结果如下(见表1、表2和表3)。
1.管理制度。 学生对在校外临床教学管理方面并无突出的反映,调查结果也显示A、B组比较没有差异。然而在表2中,第4项结果显示两组存在差异(P<0.05),在随后的座谈会中,教师及医院管理人员反映的问题主要有2个方面:(1)“学校—学院—医院”这种管理体制效率不高。无论是学校层面指令的下达或是医院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需向学校职能部门反馈,均需通过医学院(二级学院)中转,学校职能部门对医院情况不了解,医院对学校职能部门不熟悉,二者之间过度依赖医学院进行信息传递。在此问题上直属附属医院的管理者和老师虽有所反映,但由于近水楼台,所受影响较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小,在“学校管理体制评价”这一项的评分比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学医院)高。(2)在同时接收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等不同学院学生实习的医院里,受访的管理者认为不同学院都有各自的教学(实习)管理办公室,经常会发出各种指令,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管理者应接不暇,疲于应付。在江苏省内,医学院校所属教学基地的交叉[2]更加剧了这一矛盾。
2.教学过程。(1)学生对教学计划的制定不满意,表1的第5项结果两组虽无明显差异(P=0.09),但两组给出的分数均在6-8之间,等级为一般,座谈会中学生也反映课程安排前松后紧,学期末课程结束较晚,留给学生复习时间不充分。(2)学生反映直属附院医院老师授相比较更具规范性,表1的第7项结果显示存在差异(P<0.05),A组评分明显高于B组,表2中自评分数均较高,结果不具差异性,但表3中,历年督导听课的评分也显示了和表1相同的结果。(3)见习与实习效果不佳。这主要存在于直属附院医院,表1的第8、第9项结果显示存在差异(P<0.05),A组评分低于B组,A组学生在座谈时表示见习课存在老师不到位现象,研究生、规培生对实习带教也有影响,表3的评分也支持这一结果。(4)成绩反馈不及时,表1、表2评分均为6-8之间,等级为一般,表明此项无论学生还是教师对成绩的反馈均不满意。
表1 临床教学保障体系学生调查表(分,
表2 临床教学保障体系教师调查表(分,
表3 2014-2016年教学效果督导评价表(分,
3.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的调查结果,第15-17项,表1、表2的均显示A组得分高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直属附属医院在此方面优于其他医院。座谈会中,受访的B组教师也认为目前教学方法偏于传统,在开展PBL、TBL以及形成性评价方面缺乏指导。
4.师资培训。 第18-20项结果存在差异(P<0.05),A组评分明显高于B组,座谈会中,管理者与临床教师普遍表示,希望学校加大对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的扶持力度,帮助临床教师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评判是否达到基本的教育水准;另一方面是鼓励教育机构不断改进与完善以促进质量发展[3]。南通大学开展校外临床教学,使得学生得以“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这本身就是一种教学改革,但为了保证教学达到专业认证的要求,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来保障教学质量,在迎接认证的过程中,我们对现行的体系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促进教学保障体系的完善。
1.改革管理体制,提高运行效率。 无论是从调查结果、座谈会反馈还是日常工作中教学管理人员自身感受来看,在综合性大学里,以各二级学院进行教学管理会造成管理环节的增加、资源的浪费,而且这种多头管理也会使医院教学管理人员对学校的配合度降低。我们认为,须对现行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最为合理的体制是实行大部制,在综合性大学里成立医学部,对医学类教育的教学、科研等工作实行统一管理,这在国内已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比如:北京大学医学部、武汉大学医学部、苏州大学医学部等等。大部制的成立,将会理顺医学教育中各方面的关系,也将大大提高学校在医学教育方面的竞争力。
2.转换教学中心,改革评价措施。 学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教学主体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3]。应吸收学生参与教学计划制定的过程,在考核评价时,不但有教师评价学生,也应有学生评价老师,师生互相评价的结果应及时反馈,有评有改,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完善质量评价机制,实施全过程评价体系[4],使领导、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育评价活动,形成有效的教育质量监控运行机制。
3.加强师资建设,促进教学改革。 校外教学基地的建设,解决了教学资源的问题,但同时也带来教学规范化、同质化的难题。高校在建设教学基地的过程中存在重评轻建[2]的现象,在教学关系建立后放松了教学基地的建设,师资培训没有持续重视,影响了教学质量[5]。从调查结果来看,直属附属医院与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学医院)之间存在差异,在教学改革方面,直属附属医院明显好于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高校的引领作用、直属附属医院的龙头作用,注重对教学基地师资队伍的建设,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教学改革的全面开展,才能达到专业认证的要求。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对高校的医学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了完成新时期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改革,同时我们需要有一个与时俱进的质量保障体系保证临床教学各个环节规范地开展,迎接认证的过程就是教育部认证专家组对我们的形成性评价,使我们整个系统得到不断的完善、教学质量不断地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徐 维,罗 兵,吴文其.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8):119-121.
[2]曾郁芳.临床教学基地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福建:福建医科大学,2015:61.
[3]杨 颖.关于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几点思考[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30(4):235-236.
[4]刘承蔚.关于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思考[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1(1):109-111.
[5]王 红,李 红,刘文红.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