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巧,边家胜
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凸显了有效运用信息教育技术促进高校外语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当前“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与实施需要大量优秀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在此背景与现实需求下,需要我们聚焦研究如何提升“互联网+”时代高校外语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高校外语教师的信息素养既是开展FD教育研究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对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的积极响应;而对吉林省高校外语教师信息素养展开实证研究同时又有助于吉林省高校外语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升.
国外对教师信息素养内涵的研究体现在如下方面.布雷维克和Christina Doyle认为教师信息素养应包含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尤其后者还针对教师信息素养提出了相应的十方面的能力.上述研究者非常注重和提倡教学与信息化的有机整合,认为信息化的教学理念会对教学质量和效果带来更为可观的变革和创新.[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认为,信息素养是一种能够确定、查找、评估、组织和有效地生产、使用与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其能够解决面临的问题.[2]
国外很多国家都对教师的信息素养研究集中在培训和标准制定等方面上.例如,信息化发展非常快的美国早在20世纪时就开始关注对于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并且取得了可观的成果.除此之外,像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很早就开始对教师的信息素养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制定了合理的教师信息素养标准,许多专家也就现状提出了许多影响教师信息素养的因素,并提出了很多可行的措施、策略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3]
近年,国内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对信息素养给出了定义,代表性的研究者有王吉庆、张义兵、李艺和邱燕玲等.王吉庆认为信息素养可以通过教育培育,其包含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多方面[4].张义兵和李艺则从技术学、心理社会学和文化学视角对信息素养进行了阐释,认为信息素养即为信息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同时指出教师的信息素养体现了信息文化的多重建构[5].邱燕玲则分析了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各自在信息素养中所应处的位置[6].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制定的《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CETG)认为信息素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信息素养仅指信息能力,而广义的信息素养内涵除了信息能力之外,还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和信息道德[7].
由上述研究现状可以看出,目前研究者比较关注信息素养的内涵和构成方面的研究,对教师的信息素养也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很少有涉及单一学科的教师的信息素养.同时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国内有关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尤其实证研究并不多.
本研究基于对国内外有关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相关文献的梳理,在此将以吉林省高校外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以CETG定义的广义信息素养内涵为维度视角探讨吉林省高校外语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并基于对现状的分析提出问题,思考提升策略.
笔者参照CETG设计了吉林省高校外语教师信息素养调查问卷.根据CETG中对信息素养的广义定义,笔者将信息素养与CETG中关于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ET)能力的构成进行了对应,如表1所示.基于表1的对应关系,问卷调查目标指向为:(1)吉林省高校外语教师的信息意识与伦理观,对应CETG中的“意识与责任”;(2)吉林省高校外语教师的信息知识现状,对应CETG中的“知识与技能”;(3)吉林省高校外语教师的信息能力,对应CETG中的“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科研与创新”.为此,具体展开如下方面的调查:(1)吉林省高校外语教师的信息意识与伦理观;(2)吉林省高校外语教师教学系统设计的自我评判;(3)吉林省高校外语教师运用技术开发教学资源能力的自我评价;(4)吉林省高校外语教师开发及运用虚拟学习环境的情况;(5)吉林省高校外语教师运用技术开展科学研究的情况.
表1 信息素养与ET能力对应关系
调查问卷全部为选择题,共23题,在调查问卷制定完成后,笔者在2016年以吉林省长春市D高校(166人)的外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66份,回收有效问卷157份,笔者对问卷分析结果采用了克隆巴赫系数检验了信度,同时对问卷效度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到问卷信度(表2)和效度(表3).经过前期适用可以看出,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因此笔者在2017年以此问卷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查.
表2 调查问卷结构信度表
表3 调查问卷结构效度表
2017年下半年,笔者以完善后的问卷对吉林省7所高校外语学院专职(包含大学外语、日、俄等小语种专业)教师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679份,回收有效问卷650份,其中教师的教龄占比如表4所示(比率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百分比和小于100%).问卷回收后,利用SPSS22.0对有效问卷进行了分析.
表4 调查对象教龄情况一览表(统计的为有效问卷人数)
该项调查主要涉及三个维度:(1)高校外语教学中运用ET的意识;(2)运用ET促进自身发展的意识;(3)运用技术时遵守相关法规与道德的意识.评价分为:(1)非常重视;(2)重视;(3)不太重视;(4)不重视四个评价级别.表5反映出吉林省高校外语教师具有很高的运用ET开展外语教学意识,这一比例达到84.3%;同时作为高校教师,他们在运用技术时也非常重视遵守相关法规与道德.但是,也可以看出高达63.9%的外语教师不太重视或不重视运用ET来提升、促进自身的发展.
表5 吉林省高校外语教师的信息意识与伦理观调查基本情况(%)
CETG将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定义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所做的系统安排,创设各种有效的教学系统,以促进学习.”依据CETG的定义与制定的条目细则,关于教学系统设计的自我评判主要分为七个维度: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与策略选择、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教案编写等,实行五级评价(表6).从表6可以看出吉林省高校外语教师在“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与策略选择”“教学评价设计”以及“教案编写”六个维度上的自我评判较高;自我评判比较低的是“教学媒体设计”评价维度,这反映出吉林省高校外语教师在“物化”技术设计乃至运用上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表6 吉林省高校外语教师教学系统设计的自我评判(%)
开展该项调查的目的在于考察吉林省高校外语教师在具体运用ET开展外语课堂教学的各项能力,如表7所示,外语教师除了在“使用网络获取教学资源”和“制作PPT课件”上的自我评价较高外,在其他三个对技术水平有较高要求的评价维度上的自我评价都比较低.
表7 吉林省高校外语教师运用技术开发教学资源能力的自我评价(%)
为了考察吉林省高校外语教师运用社交软件和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借助网络开展教学与辅导的能力,进行了该项目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吉林省高校外语教师在“运用社交软件发布作业、答疑”这一评价维度上有着较高的自我评价比率,其原因或许与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广泛运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微信等社交软件有关.而在其他三个有关开展网络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评价维度上可以看出自我评价不是很高,其不擅长或不会的自评比率达到50%以上;“运用BB等网络平台开展在线学习”的自我评价比率低的另一个原因可能与吉林省内许多高校没有投入这方面的建设有关.
科研能力是对高校教师进行评价的维度之一,本项调查的目的在于考察吉林省高校外语教师运用技术开展科学研究方面的自评情况.在四项评价维度中,自评比率较高的仅是“借助技术手段了解本学科前沿动态和学术信息检索”这一评价维度,可以看出目前大多数外语教师能够运用技术手段开展较为简单的研究资料和研究动态的检索工作,但是更多的外语教师还不能借助技术手段进行更具有“技术性”的研究工作,这从“运用技术开展教学研究”“借助技术进行研究数据分析与统计”两项评价维度上的自我评价比率上也可以看得出来.在此,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全球化日益深入发展,合作学习、合作研究也逐渐被认可和接受,但是调查数据也反映出吉林省高校的外语教师在这方面需要引起重视.
调研结果说明,吉林省高校外语教师普遍具有较高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但是不可否认,在“信息素养”方面还存在如下几点问题.
(1)吉林省高校外语教师运用ET的能力有待提高.从上面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五个评价维度的调查中,凡涉及到技术运用较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活动,吉林省高校外语教师的自我评价比率都比较低.那么其原因何在?是教师没有运用技术从事上述活动的意愿吗?从“吉林省高校外语教师的信息意识与伦理观”视角的调查中获得的数据可以说明这一假设是不能完全成立的,至少吉林省高校外语教师对在教学活动中采用ET是不排斥的,而且通过调查项7“制作PPT课件”和调查项8“运用社交软件发布作业、答疑”两个评价维度的自我评价比率也可以得到佐证.由此可见,自我评价比率低的原因还在于吉林省高校外语教师运用ET的能力还需要提高.
表8 吉林省高校外语教师开发及运用虚拟学习环境的情况(%)
表9 吉林省高校外语教师运用技术开展科学研究的情况(%)
(2)吉林省高校外语教师运用技术促进自身发展的意识有待提高.调查结果说明吉林省高校外语教师还没有充分意识到运用技术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当然也不知道该如何运用技术提高自身的发展.目前技术的发展已经推动社会进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AI、大数据等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教育研究中,高校教师只有充分意识到技术在推动教育和自身发展上所具有的重要性,才能有足够的动力推动自己主动运用技术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提升自身发展.
(3)吉林省高校需要提升ET运用的硬件环境.此处的硬件环境既包括网络学习平台建设,也包括网络学习资源建设.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吉林省高校外语教师技术运用能力有待提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自身所在高校在相关硬件建设上的缺失,这种缺失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吉林省高校外语教师办公与研究的信息化环境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设.笔者在吉林省某高校外语学院进行调查时观察到该学院日语教研室共有14位教师,而教研室只有一台电脑.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吉林省高校外语教学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充实网络在线学习平台建设.目前吉林省内多所高校都建设了网络课堂学习平台,但是有些高校的网络平台学习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充实与加强,并且这些网络平台的实时在线交流功能也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
为改善上述问卷调查发现的问题,笔者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探究原因.
一方面是教师自身层面.作为教师,应结合学科和自身研究学习积极主动地学习教育技术相关知识,以此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笔者通过在问卷结束之后进行的随机访谈发现吉林省高校外语教师对待外语教师信息素养,存在如下几种情况:①信息技术对外语教学的促进作用不大,认为外语教学主要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技术所起的作用仅限于帮助学习者提高听力.②认为信息技术对提升外语教学质量和促进自身科研与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但是自己尚不具备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也不知道如何才能获取这种能力.
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和高校层面.首先,地方政府和高校的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足.前文论及笔者访谈的吉林省内某高校日语教研室的信息技术环境.事实上,目前吉林省内许多高校的外语学院教研室很难做到为每位教师配备现代化的教学与科研设备,很多情况下是多位教师共用一台电脑.其次,吉林省高校外语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应该说当前吉林省为了提高省内高校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开展了许多工作,如吉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会定期举办相关高校教师的培训工作,其中就包括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工作.但是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吉林省高校外语教师所进行的专门培训工作.
基于问题与原因,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以提高吉林省高校外语教师的信息素养.
第一,多措施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意识.首先,采取相应措施引导、激发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与科研的兴趣.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定期举办讲座、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与科研的研讨会,而讲座者可以是信息技术运用有独特见解的高校外语一线教师.其次,在高校外语教师的评价体系中纳入有关信息素养的评价项目.有关信息素养的评价内容应围绕前述信息素养内涵进行限定,体现高校外语教师的信息素养意识与能力,反映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科研的整合能力等.
第二,构建多维的培训机制.多维的培训机制主要体现在时空两个维度视角.①空间维度视角.空间维度视角主要体现在培训方式上实现“虚”“实”结合,即,在场培训和网络课堂培训相结合,以实现高校外语教师的个性化的信息技术学习.此外,空间维度视角的培训还体现在“走出去”“引进来”与“内部合作互助”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走出去”包含两方面的内涵:高校派遣外语教师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信息技术培训与讲座;高校派遣本校外语教师前往他校观摩学习.“引进来”主要是指邀请专家与兄弟院校外语教师中的信息技术能手开展讲座与交流.“内部合作互助”主要是整合校内既有资源,构建外语教师信息技术学习共同体,开展外语教师主动的、个性化的信息技术学习.②时间维度.时间维度主要是指政府与学校协作,根据教师教龄、每学期授课与科研情况等开展长期培训与短期讲座等多种类型的吉林省高校外语教师研修模式.
第三,进一步加强完善吉林省高校的信息技术硬件设施与信息化环境建设.高校外语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需要符合“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化环境.这种数字化信息环境的建设离不开吉林省各级政府和高校的重视与投入.笔者认为数字化信息环境建设应考虑两方面:①加强、完善外语课堂学习方面的信息化环境建设.目前大多数吉林省高校都有自己的多媒体数字教室,同时也建设了网络学习平台,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更新、完善教学软件、数据库,同时充实网络学习平台内容,开展网络实时在线学习.②为外语教师开展科研创建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包括完善教师研究时的信息化环境建设,充实研究文献数据库、各类语料库等的建设.
:
[1]韩峰.论教师信息素养对教师专业化的影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3):39-41.
[2]UNESCO/NCLIS.The Prague Declaration Towards an Information Literacy Society[EB/OL].[2016-08-12]http://www.unesco.org/new/fileadmin/MULTIMEDIA/HQ/CI/CI/pdf/PragueDeclaration.pdf.
[3]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用版)解释与说明[EB/OL].(2014-04-11)[2016-08-12].http://www.doc88.com/p-166 1941909684.html.
[4]王吉庆.从计算机文化到信息素养—计算机教育观念的发展[J].外国教育资料,1998(6):32-35,52.
[5]张义兵,李艺.理想与现实的统一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理念[J].电化教育研究,2003(5):16-19.
[6]邱燕玲.浅析现代师范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7):39-40.
[7]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用版)[EB/OL].(2014-09-04)[2016-08-12].https://wenku.baidu.com/view/064e6e7858f b770bf78a5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