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秧歌

2018-05-22 12:28王贵宏
作文周刊(综合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大秧歌秧歌队扭秧歌

王贵宏

记忆中,每年除夕,夜幕还没降临,还没看到穿戴一新的人影,小镇秧歌队的唢呐、锣鼓和镲就把欢快的声音传遍了大街小巷。吃饱喝足的人们陆陆续续走出家门,连平日不爱出门的年迈老人也穿得暖暖和和的走到街上。故乡的小镇虽不算繁华,但却有自己独特的韵味,尤其是家乡的大秧歌,曾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快乐!

大秧歌在我们东北人人皆知,家喻户晓,谁都能扭上一段。傍晚,不大的广场上挤满了人,吹唢呐的鼓鼓的腮帮隆起的是欢乐,咚咚的鼓声仿佛是新年钟声的回响。秧歌队的男女老少手中的扇子和手绢如同彩蝶般翩翩飞舞,唢呐的乐曲撒了欢似的不断变换腔调,扭秧歌的人和队伍也跟着乐曲不断变换队形和姿势。走在最前面的是“秧歌头”,武丑打扮,手持大扇子,服饰别具特色,彩色的秧歌服外边披着玫瑰紫镶边的金丝绒披风。他踏着鼓点,动作协调,一招一式透出独有的美感,后面的队员以他为核心变换队形,扭什么样式都跟着他的感觉走。

队员们身着色彩各异的绸装,排着齐刷刷的队形,踏着轻快的鼓点有条不紊地扭着,跳着,展示着,彩扇当头挥舞,如朵朵祥云;手帕飘飞,似朵朵盛开的鲜花。队伍后头往往是一个令人忍俊不禁的小丑,一根红头绳把头发扎成竖起来的冲天小辫儿,那脸涂得红白分明,身穿红绸袄,手持折扇,随着鼓点扭着十字步,一走一退,做着鬼脸,风趣滑稽。随着人越聚越多,秧歌队也掀起一次次高潮,吹唢呐的喇叭匠子使出全身的解数,调门时而悠扬,时而高亢,时而婉转,时而激昂,似欲说,似欲诉,锣鼓也跟着时骤时缓,扭秧歌的人忽快忽慢,无拘无束地尽情发挥,走、摇、颤、跳、腾、挪、抖、闪,令人眼花缭乱。

秧歌队队员们将古装盛妆与现代时髦服饰巧妙融合,有的男扮女装,轻摇腰肢,娇滴滴美若天仙,颤巍巍眼波流动;有的扮作一对情侣,男的脸蛋儿擦得油光铮亮,表情滑稽,打情骂俏,黏黏糊糊,女的含羞带怯,暗送秋波。脚踩高跷、身披袈裟、手执禅杖的唐僧前蹿后跳、片刻不安定,除了唐僧,还有挥舞金箍棒的孙悟空、挺着大肚扛着钉耙的八戒、衣着龙袍头戴皇冠威风凛凛的皇上。头戴凤冠,背插双宝剑的白娘子和手擎蓝伞、一袭蓝衫、潇洒英俊的书生许仙开道,两位容光娇俏的美貌宫女随之缓缓前行,这似乎是中国经典故事的大杂烩。

东北大秧歌风格独特,淳朴的黑土地风情赋予了它豪放的灵性和热情,使其集泼辣、幽默、文静、俏皮于一身,将这块热土上生活的人们的淳朴,憨厚,刚柔相济的特征体现得淋漓尽致。“扭得浪”是东北大秧歌的特色之一,身段表情将幽默和滑稽表现得恰到好处,繁多的鼓点花样和各式唢呐曲调是大秧歌的魂,节奏明快富有弹性的鼓点和唢呐引导著大秧歌的表演者如痴如醉、尽善尽美地融在演绎的角色中。

东北大秧歌来源于乡土文化,是劳动人民长期劳动积累的文化精髓,整个精彩场面在这个辞旧岁、迎新春的夜晚以最精彩的表演形式展现了出来。

猜你喜欢
大秧歌秧歌队扭秧歌
秧歌扭起来 健身又快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海阳大秧歌为例
活宝姥姥
春雨变魔术
舞蹈元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价值与实施
夏夜蛙鼓
秧歌来啦
大秧歌扭起来
土默川大秧歌
THE DANCING 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