π圆周率

2018-05-22 15:35ByDavidJ.Saul
英语学习 2018年4期
关键词:无物圆周率索尔

By David J.Saul

Its a fact

a ratio immutable1

of circle round and width

produces geometrys deepest conundrum2.

For as the numerals stay random no repeat lets out its presence. Yet it forever stretches forth.

Nothing to eternity.

这是一个事实

一个永不改变的比率

源自圆环的周长与宽度

制造出几何学中最深的难题。

因为尽管数值保持随机

没有重复泄露其存在。

但它永远延伸下去。

从无物至永恒。

评介

这首诗是大卫·索尔(David J. Saul)所著长篇惊悚童话《某时》(Somewhen, 2012)中的一则谜语,谜底即诗作的标题“圆周率”。除却其表面含义,这首诗在形式上也暗扣主题:诗中每个单词的字母总数,恰恰对应圆周率每一数位的数值,即“Its”(3)“a”(1)“fact”(4)“a”(1)“ratio”(5)“immutable”(9)等等,直至“eternity”表示第35位数值“8”。因此,这则谜语也是一首“圆周率诗”(piem,由“pi”与“poem”构成的合成词),即用单词长度表现圆周率数值的诗体。而这种运用文字技巧辅助背诵圆周率的方法,被称为圆周率记忆法(piphilology),与中国人的“山巅一寺一壶酒”

如出一辙。

“源自圆环的周长与宽度”的数学“事实”,看似早已被人类所熟知,但即便借助电子计算机演算和种种记忆歌谣,人类当真能掌控这一“从无物至永恒”、“永远延伸下去”的“存在”吗?在《某时》中,提出这则谜语的女孩格洛丽亚(Gloria)以磁力学为例,质疑道:“我们有各种理论并给予它一个数学公式,但事实上,我们还是没能解释它。我们所做的只是用文字把它包裹起来。”尽管索尔选用了“圆周率诗”的创作方法,直白地展现——抑或说“包裹”了——圆周率前35位数值,他却很清楚,鉴于“随机”、“没有重复”的“数值”隐匿了“其存在”,自己其实很难窥测圆周率的真实面目:简短的八行诗句,又怎能囊括如无尽深渊般的“几何学中最深的难题”?

索尔看似以反讽的方式否定自己的创作,但有限诗行与无限数值间的反差,反倒最为传神地描摹了衔接“无物”与“永恒”的圆周率。数学“事实”“永不改变”的确定性与其“随机”“数值”的不确定性、难以捉摸的“最深”“存在”与在一定“延伸”范畴内可算出的“数值”,共同构成了圆周率本身的矛盾特性。而诗作形式的有限性与指涉内容的无限性之间的反差,又恰如其分地呼應了这一属性。索尔在用文辞“包裹”抽象数字时精心构建出的多重矛盾,令这首圆周率诗从同类诗作中脱颖而出,在辅助记忆的功用之外,更具备值得仔细品味的文学欣赏价值和哲学思考价值。

“从无物至永恒”、“永远延伸”的表述,不仅指涉无穷无尽的圆周率,也适用于千百年来人类对其精确数值的不断追求。我们也许永远无法真正领会这个神秘常数,但这并不会阻碍我们带着对这一“最深的难题”的敬畏,试图再多演算、多记忆一位数值。既然无尽数字也可以经由有限诗行展现个中真谛,又有什么终极真理是我们不能通过努力无限接近的呢?

1. immutable: 不可改变的,永恒不变的。

2. conundrum: 令人迷惑的难题,复杂难解的问题。

猜你喜欢
无物圆周率索尔
何 芳
说说圆周率
一切皆流,无物常住
南非萨索尔公司宣称在莫桑比克南部近海发现石油
从“世间无物非草书”浅探当代需要的艺术精神
“好玩”的圆周率的好伙伴
索尔·贝娄创作中的“大屠杀”阴影及其反思
无物我对待的诗意栖居——评黎族舞蹈诗《五指山魂》
索尔·贝娄作品中的圣经原型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