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雨菲
十岁那年,我相信世上有鬼,因为你的离去。我清楚地记得,那一刻你静静地躺着一动不动,直至熊熊的烈火把你烧成灰烬。
第一次给你上坟,我死活不肯去,因为我害怕。然而妈妈的话不容置疑:“你必须去。”妈妈带我来到你这里,我紧紧抓住妈妈的衣角,躲在她身后。她紧紧盯着你,眼眶里满是泪水。妈妈哭了,但我知道,那不是因为害怕。可我始终不敢直视你,我悄悄躲起来,看着妈妈在你的墓前放上苹果还有你爱吃的菜。我就那样躲着,直到妈妈烧完纸钱。
第二次去你那里,害怕已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你的思念。这些年来没有你的日子,家里是多么的冷清,妈妈是多么的无助,我们多么需要你的爱啊!可是,你再也回不來了。那天中午,我和妈妈带了你爱吃的水果和菜,摆在你的墓前。突然我发现照片上的你不知何时已被时间冲刷成了一个模糊的轮廓。妈妈只好把你的照片取了下来,不过,你的模样永远贮藏在妈妈和我的记忆里。
第三次去你那里,我明白了:人终究是要死的,死对我们来说是公平的,因为每个人,终究会经历它,正如史铁生所说:“死是一个必将降临的节日。”像往常一样,我们给你带了水果、酒菜。很长时间没来了,你的墓旁怎么生出了这么多杂草?妈妈借来了镰刀,将你的墓清理得干干净净。你一个人孤零零地在这里,肯定很寂寞吧?我多么想在你墓旁种上你最爱的丁香花啊,有了花的陪伴,你就不会寂寞了。你说你夜晚怕黑,我多么想捉许多许多萤火虫放在你墓旁啊,那无数的“小灯笼”一定能为你在黑夜里照明,让你不再害怕。
有人说,人死后会变成一颗星星。若真如此,你就变成那颗最大最亮的星星吧!因为在夜晚,女儿也怕黑。
【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高三(26)班】
作者后记:小时候第一次上坟——害怕,害怕死亡;长大后第二次上坟——思念,思念缺失的那份爱;而第三次上坟——祝愿,愿他在天堂安好。
同学点评:作者用朴素的语言,描述了三次上坟的画面,通过情感的变化:害怕——思念——祝愿,表达出作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死亡的不同理解与感悟,体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与爱。(张丽)
老师点评: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全文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虚浮的抒情,完全是小作者在失去“他”后的心灵独白,读来让读者的眼眶湿润、内心疼痛。这就是“真实”的魅力。(姜秀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