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推动江苏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

2018-05-22 09:22娄勤俭江苏省委书记
江苏农村经济 2018年5期
关键词:三农江苏农业

娄勤俭/江苏省委书记

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的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全面部署,李克强总理作了具体安排,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紧扣中央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江苏“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动员全省上下以创新思路和务实举措,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推动江苏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下面,结合江苏实际,我重点讲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深刻认识“三农”工作的成就和经验,准确把握“三农”工作的历史方位

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三农”工作积累的宝贵经验,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良好基础和条件;分析了“三农”工作本身、城乡关系以及城镇化过程中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是立足于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阐释了“三农”发展对全面小康社会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质量的决定性作用,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鲜明目标导向;回顾了我们党为解决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么样建设乡村这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课题所进行的探索实践和显著成效,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使命决定的;强调了解决“三农”问题的世界意义,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是为全球解决乡村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总书记的这些重要思想和论断,是我们领会好、领会透中央推动乡村振兴这一战略意图的根本指南。我们一定要悉心研学、仔细体悟,不断增强搞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自觉意识。

江苏作为全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就是其中的亮点。一是在经济总量和城镇化加速提升、全国领先的同时,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00亿斤左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不仅全省8000万人民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而且为全国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撑,总书记称赞“这对一个东部沿海省份来讲很不简单”。二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让广大农民广泛得到实惠,集体经济为农民共同富裕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国省区第二位,人均收入400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现象全面消除,江苏自加压力确定的新的脱贫目标加速推进。农村宽带覆盖率达到95%,信息技术融入到乡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四化”同步发展水平全国领先。三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基本建立。在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各种农村经济组织蓬勃发展,土地流转稳步推进,农村发展的活力不断增强。四是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整合“三农”领域相关项目和资金,着力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农业科技创新水平,高标准农田、设施农业占比分别达到59.3%和18.8%,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得到推广应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三农”发展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更加厚实。五是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工作更加重视、更有办法,集中精力兴办了一批好事实事,解决了一批难事愁事,广大农民不仅生活越来越红火,而且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坚定地跟党走、跟党干,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不断夯实,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对江苏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和水平要有全面的认识、正确的估价。总书记指出的全国“三农”发展存在的问题完全适合江苏实际,由于江苏发展水平处于全国比较靠前的位置,有些问题更早遇到、更为突出。比如,就全局工作来讲,由于工业化、城镇化发达,实际中自觉不自觉地对“三农”工作用心用力不够,“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依然存在;比如,就“三农”工作本身来讲,往往从外面推动、加大投入强调得多,这都是必要的,但真正从农业发展规律出发、解决区域不平衡、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空壳化”等问题拿出切实可行措施,做得还不够;比如,就土地资源来讲,在可控要素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使乡村的价值进一步发挥,尚无有效办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系列讲话和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根本遵循,全力写好乡村振兴的江苏篇章。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印发征求意见的实施意见稿,提出了江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以及十项重点工程,总的就是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总书记作出的七个方面路径指引和“五个振兴”的布局安排,坚持解放思想,坚持系统思维,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努力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用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践成果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历史方位,紧盯目标任务,抓住机遇,顺势而为,趁势而上,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二、按照“四化同步”理念,加快推进乡村现代化进程

总书记提出,要“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江苏是全国城镇化、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要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积极探索城乡要素合理流动机制,逐步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在这方面,我们要努力为全国作出示范。

实现城乡融合、协调发展,一方面要对城乡发展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加大对乡村发展支持力度,使资源要素平等交换、自由流通;一方面要以乡村发展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全面增强乡村发展的活力。只有乡村具有了一定的基础,人才、资源等要素向乡村流动才会有动力。根据江苏实际,要围绕改善住房和基础设施条件,按照主攻苏北、提升苏中、优化苏南的总体定位,全面落实“四化同步”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乡村现代化建设。

首先要突出规划引领。一是系统规划。就是既对接国家的战略规划,又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乡村发展的规律,省市县乡四级联动形成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全面覆盖的规划体系。同时制定五年行动计划和年度推进计划,确保规划有效实施。二是分类推进。就是针对不同地域,区分政策、因势利导,引导农民有序搬迁集聚。对想进城的农民,要维护好合法权益,支持引导他们自愿有偿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放宽城市门槛、落实市民待遇,使他们舒心融入、无后顾之忧。三是有序实施。长江两岸的条件好些,群众的住房基础较好,重点是提升规划建设水平,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苏北住房普遍差些,群众收入也偏低,要学习借鉴中西部地区扶贫搬迁以及江苏阜宁县灾后重建的有益经验,统一规划建设一批农村新型社区,进一步优化乡村布局。

其次要突出品位质量。一是建设标准要高,对规划确定的“重点村”和“特色村”,要按照“百年大计、永续传承”的要求来建设和管理,引导规划、建筑、园林、景观、艺术设计、文化策划等方面的设计大师、优秀团队下乡,把每一个乡村都作为作品来精心打造。二是环境条件要优,教育、医疗、文化、交通、信息、环保、生态等各方面的配套,都要同步跟上。三是文化含量要足,把原生态村居风貌、传统乡土文化等与现代元素结合起来,加强对古村落、古建筑、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的保护,打造一批乡土文化地标。

再者要突出机制创新。推进乡村建设,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让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同时发力,形成务实高效的资金投入和建设运营机制。集体经济实力强的村子,可以自主开发、滚动建设;集体经济实力弱的村子,可以想办法盘活资源,引入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共同建设,特别是有特色、形态好的村子,可以引入专业的文化旅游开发企业,作为景点来整体打造。江苏各地情况差别很大,要采用多样化、最适合自己的办法,但前提是要守住底线:一是按规划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二是地方政府和村集体不得违法违规变相举债;三是严禁资本下乡利用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四是坚守农村集体所有制,不能损害农民利益。

三、坚持高质量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国农业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江苏农业也不例外。必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主要导向,突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的产业、生产和经营三大体系,全面提高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江苏自然条件优越,自古以来就是天下粮仓,作为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我们既要解决好自身的吃饭问题,也要把握农业主要矛盾变化,打造新时代的“鱼米之乡”,让“江苏熟”为“天下足”贡献更多力量。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适应人们对食物多样化的需求,着力破解结构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的矛盾,发展高质量的现代农业。一是稳住产量。针对江苏户籍人口和流入人口都比较多的实际,始终绷紧粮食生产这根弦,把年产700亿斤粮食作为底线,开展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全程机械化“三项工程”,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提升质量。要把握对农产品需求由“饱不饱”向“好不好”提升的大趋势,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整省创建,推进农产品品牌培育工程,引导农业加快向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三是优化结构。结合江苏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绿色蔬菜、应时鲜果、名优水产等高效作物和品种,既适应市场需求,又增加农业供给和农民收入。

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总书记对江苏的明确要求。农业现代化就是要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农业,用新的发展理念和手段使农业具有先进的生产力水平。这就要求我们深化农业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为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创造条件;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针对农业产业化的特征,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农业的现代化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要更大力度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技术推广的能力,全面增强信息技术在农业各个领域的应用,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供有力支撑;要有更加务实的政策,尤其要针对江苏农业发展的难点重点问题,如科技研发、设施农业、品牌培育等,制定扶持和引导性措施,为加速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保障。

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不管哪一个方面的工作,最终都要落在人的身上,都要靠人来完成。从农业发展的现状来看,最迫切的是,在农村愿意从事农业、能够从事农业、善于从事农业的人越来越少。对江苏来说,这个现象尤为突出。所以,当务之急是要用更大的格局和气魄推进人才建设,促进各方面人才“上山下乡”,特别是要聚焦“谁来种地”的问题,培养大批能适应农业现代化需要的职业农民。这方面,近年来江苏做了不少工作。据统计,目前全省获得国家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和国家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超过30万人、总量居于全国前列,但相对于整个农业的规模,相对于现代农业的需求,相对于农业走在全国前列的需要,还远远不够。当前,首要的是制定一个全省性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划。在这个大规划下,各地都要有自己明确的规划和行动方案。在培育的方向上,要因地制宜,多管齐下,比如,如何结合江苏各地的农业特点,有计划地与全国各地的农业院校进行对接,吸引有意愿从事农业的大学生来江苏农村施展才华、创新创业;比如,如何对现有农民中有基础、有潜力、热爱农业农村的人,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培训,参加国家层面的考试认定;比如,江苏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多而且建设水平比较高,如何发挥这些载体优势,有计划地培养、输出更多的农业经营管理和科技创新人才;再比如,江苏从农村土地上走出去的人才非常多,很多人都有回报家乡的愿望,如何打好“乡情牌”“乡愁牌”,有计划地推动乡贤回归农村、发展农业。只有把“谁来种地”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农业的持续发展才有保障,我们推进乡村振兴的所有政策举措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江苏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虽然提出了要求,但农业部门还要牵头拿出具体的行动方案,做到目标明确、路径清晰、动作有力,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建立起一支能够初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四、坚持绿色发展,切实保护乡村生态环境

总书记要求,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并多次将生态环境同农村发展放在一起强调。这一方面强调了农村在保护乡村环境中的重大责任,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生态对农村发展的极端重要,说明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江苏乡村历来以风光秀美著称,要把生态作为乡村振兴的生命线,更大力度推进保护和治理,展现鱼米之乡的“最靓颜值”,让江苏这方水土始终成为令人向往的地方。

一要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划定江河湖泊限捕区域,保护好重要水源涵养区、自然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造林绿化,重在挖潜,要持续推进城乡绿化,让每个村子都是“绿树村边合”“花木四时新”。江淮生态经济区,承担了重要的生态涵养功能,要全面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打造江苏永续发展的“绿心”。对直接承担生态保护责任的区域和农户,加大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让农民群众成为绿色空间的守护人。

二要推进农业污染集中治理。江苏耕地复种指数为1.67,化肥、农药的单位使用量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和1.3倍。要实施绿色生态农业建设行动,突出解决好两个问题:一个是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有效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一个是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这也是“263”专项行动治理的重点任务,要坚持标本兼治,按照“种养结合、畜地平衡”的原则,优化畜禽养殖区域布局调整,全面推进生态化养殖。

三要推动村庄环境整治常态化长效化。要全面落实中央提出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方案,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行农村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要制定实施专门计划,加强被撤并乡镇集镇区的环境整治。江苏水面占到省域面积的1/6,要全面治理农村河塘沟坝,用5年时间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我们要有这样的决心,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乡村实现:河里是可以游泳的,溪里是可以捉鱼的,池塘是可以洗菜的。

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总书记强调,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级党委要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提高把方向、谋全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真正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确保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一要完善领导机制。重点是实行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做到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责任人,要自觉关心了解“三农”,及时协调解决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分管领导要真正成为“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要旗帜鲜明地选拔重用经受农村锻炼、实绩突出的“三农”干部,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要健全并用好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为农村干部松绑减负、撑腰鼓劲。

二要推进思想解放。乡村振兴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对照总书记“三农”工作思想,围绕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打破固有思维定式和传统路径依赖,提高发展站位,聚焦关键环节,加强统筹谋划,解决好发展的信心问题、动力问题、思路问题。比如,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就必须从增产导向、从抓传统农业的“老脑筋”中解放出来;构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风光秀美的生态体系,就必须从不顾资源环境的发展方式中解放出来;构建适应“四化”同步发展的人才体系,就必须从传统的人才观、从重物轻人的思维中解放出来;构建体现历史文化印记的现代化村镇体系,就必须从自发渐进、重建设轻保护的局限中解放出来;构建崇德善治的乡村治理体系,就必须从已经不合时宜的基层管理体制机制中解放出来;构建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体系,就必须从政府大包大揽的老办法中解放出来;构建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策体系,就必须从过去部门主导、条块分割、政策碎片化的工作格局中解放出来。讲这些体系,就是要强调发展中的问题从来不是孤立的,这几个方面本身也构成乡村振兴的大系统,一定要拓宽视野、整体谋划,联动探索、系统推进。

三要深化农村改革。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改革是从农村起步的,对改革最好的纪念就是更加有力地推进农村改革。深化农村改革,不能就农村论农村,要紧扣城乡关系重塑,对城乡改革作出统筹谋划,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当前,要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供销社综合改革、农垦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林区改革等各项改革,为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制度性供给。已经部署的改革要全面发力,看准了的要一抓到底,鼓励地方创新、尊重基层创造,注重改革集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要加快在全省推开。要强调的是,不论怎么改,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这是必须坚守的原则。

四要强化投入保障。要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公共财政要向“三农”倾斜,逐步解决欠账较多的问题。现在,财政投到“三农”上的项目不少,但碎片化现象严重,九龙治水的事还不少,钱不能拢起来用,最后问题解决不了,必须加快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要坚持农村金融发展改革的正确方向,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中央明确,要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这是一项很大的政策,要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积极探索,用好这项政策,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资金支持。

五要推动乡村善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乡村组织振兴作为一项重要抓手,一方面要突出政治功能,加快提升组织力,特别是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做好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转化;另一方面要强化发展功能,通过常态化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更新知识、拓宽思路,加快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持续提高治理能力。总书记多次强调治理乡村社会,要强化道德的教化作用,并对徐州马庄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做法充分肯定。要总结推广徐州马庄经验,保护好、传承好乡村文化,持续开展文明村创建和移风易俗行动,让耕读传家、父慈子孝的祖传家训,邻里守望、崇信重礼的乡风民俗在江苏蔚然成风。

需要强调的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贫困消除不了,乡村何谈振兴。这是底线任务,不能打任何折扣。江苏虽然已消除了人均4000元以下的贫困现象,但省定的6000元以下贫困人口还有125万人,要按照中央关于精准脱贫的要求和江苏的实施规划,扎扎实实推进,确保如期完成。一是要突出“精准”。目标要精准,措施要精准,退出要精准,每个环节都不能有丝毫的马虎。二是要坚持实干。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不搞花拳绣腿,不搞繁文缛节,不做表面文章。要严格扶贫资金以及农村“三资”管理,对违规违法使用的行为坚决纠正,严肃处理。三是要强化责任。各级领导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决反对脱贫在江苏不是重点任务的模糊认识,严防“疲劳症”和厌战情绪。在抓好江苏脱贫攻坚的同时,切实履行好对口帮扶责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史无前例、开创未来,这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苦干实干、久久为功,奋力开创江苏乡村振兴的新局面,为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为全国乡村振兴大局作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三农江苏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数读江苏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