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巷稻米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观察

2018-05-22 09:22夏红军许宇尘江苏省宜兴市农林局
江苏农村经济 2018年5期
关键词:联合体稻米产业化

夏红军 许宇尘/江苏省宜兴市农林局

“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产业兴旺”。农业的弱质性一直是困扰产业兴旺的关键,究其原因是农业从生产到加工、销售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要素资源难以得到有效配置,小散农户无法分享现代生产力的“蛋糕”。2017年,江苏省宜兴市杨巷镇开展了稻米产业一二三产融合试点,初步探索出了一条要素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利用、利益各方共享的多元主体联合的产业发展之路,建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化联合体。

杨巷稻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宜兴市杨巷镇自古即为“米市”繁荣的商埠,以出产优质大米而享誉苏南。近年来,为切实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杨巷镇借助“中央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项目”之力,积极探索多种产业、多个经营主体联合的融合发展模式,全面增强稻米产业从生产种植到加工储运、市场营销的全产业链增值能力,实现了种植农户、村级集体、加工企业、镇级财政、农村社会多方得益的产业联合。

建立了多元主体合作的生产机制。依托年加工能力达20万吨的稻米加工企业集群,通过股份合作、利益分配、输出标准,把种植农户、农服组织、营销企业紧密联合起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成技术先进、调度有序、安全保障的生产机制。加工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种植品种,种植农户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等高品质稻米技术标准组织生产,农服组织利用现代机械装备高效率进行生产服务,营销企业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在巩固传统营销网络的基础上开发电商平台,实现了从育秧到营销的全程机械化,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2017年,尽管气候条件不利,但融合经济体流转的8230亩土地仍然实现了保本略盈,取得了良好的开局。

建立了多类资源要素的优配机制。坚持高质量发展、品牌化营销的思路,全面落实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多类资源要素共享机制,由融合经济体相关经营主体组建了宜兴市金裕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了10个村的8230多亩土地进行统一经营,推动了土地的集约经营,并通过整田平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10个村实现土地增溢940多亩,村集体年可增加土地流转收入90多万元;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的对接合作,引进研发了秸秆深翻还田、农业生产尾水净化、“零天化除”等实用新技术、新模式,促进了绿色生态农业建设,并提高了经济效益;由稻米加工龙头企业为主导,统一联合体的技术标准,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强化质量品牌建设,推动了“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战略的落实,杨巷镇全域内现有无公害大米生产基地2.3万亩、绿色食品生产基地0.67万亩、有机大米生产基地820亩,“杨巷大米”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地理证明商标,杨巷镇也被省农委评为“味稻小镇”。

建立了多业融合联动的经营机制。建立稻米产业种植、加工、销售和生产、经营、管理多产业、多业态融合联动的经营机制,由宜兴市金裕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育秧、机种、植保、机收、烘干全程服务,购置了2条育秧流水线,20台(套)大型机种、机翻、机收、植保等机械装备,16组烘干机,并为周边农户提供代耕代种、统防统治、代收代烘的托管服务,2017年取得服务收入35万元;由融合经济联合体共同研究高品质稻米生产技术标准和管理要点,会同江苏省农科院共同研究“绿色生产技术”,2017年融合经济联合体种植的8230亩土地实际化肥、农药用量较周边普通农户种植田块少用化肥6公斤/亩、农药2个亩次,节约成本51.6元/亩;加强大米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添置了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大米加工自动化水平居宜兴市大米加工行业第一,并严格按照清洁化、高质量、精品化的要求进行加工,建设了1500立方米的冷藏保鲜仓库,确保了大米品质;由专营门店和电商平台开展网络销售,实现了生产到销售的直接对接,提升了盈利空间,从而促进了传统种植业的高效化发展。

建立了多种利益联结的共享机制。融合经济体经营土地所涉的10个村委会先将农户承包土地统一流转给稻米加工企业,由村将企业支付的土地流转费在年初提前支付给农户,既稳定了土地流转关系,也保障了农民利益;稻米加工企业按低于市场价的标准向农户发放“粮票”,农户可在一年内分期提取,使农民收入稳定增加;流转土地增溢面积的土地流转费由村集体享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也得到提高。稻米加工企业与金裕穗公司签订长期稳定的购销合同,由金裕穗公司严格按照稻米加工企业确定的种植品种、目标产量、质量要求组织生产。同时,稻米加工企业对农户自行种植且达到企业质量标准要求的无公害、绿色、有机水稻按分别高出市场价20元/担、50元/担、150元/担的标准收购,在确保加工企业获得可靠原料保障的同时使种植农户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2017年,稻米加工企业实际溢价收购稻谷支出就达180余万元。实行审计分红,按审计利润的10%提取扶贫基金,用于融合经济体经营土地所在的10个村的精准扶贫,提取的红利总额每年不少于15万元,真正做到了富民、利民、惠民。2017年,杨巷稻米产业化联合体提取了扶贫基金16.8万元。

建立了多极农业科技的推广机制。高度重视现代科技集成与推广,加强与省市农技推广部门的合作,由宜兴市农林局提供“一对一”的精准指导,从省工节本的角度,探索研究了随同机插秧同时施用除草剂的“零天化除”方式和秸秆深旋还田技术,提升了耕地质量和生产的延续性;委托大专院校对农机操作手、植保技术员、作栽技术员进行业务培训,使农机操作更标准精确、病虫防治更准确高效、肥水运筹更科学精准;引进了国际上先进的稻米质量检测检验设备,建立了质量甄别和追溯体系,确保大米加工在稳定量产基础上实现高品质。通过农业综合服务组织的建设与服务,促进了农业科技的进步,使小散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科技之中。

杨巷镇稻米产业融合发展联合体,通过统一供种、统一植保、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六统一”的方式,实现了联合体内部各经营主体之间的互助互利,融合度紧密高效,产、加、销利益共赢,探索了一条新时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

杨巷稻米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关键。作为中央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试点,宜兴市杨巷镇经过一年的探索与实践,稻米产业链日趋完善,产业化经营水平渐趋提高,业态更加丰富,利益联结更加紧密,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产业化联合体活力提升,体现了“1+1+1>3”的聚变成效。

龙头带动是基础。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这就离不开农业加工企业的发展,通过加工业的发展提高农业附加值,并实现“连一带三”。杨巷镇稻米产业化联合体利用稻米加工龙头企业资金、信息、市场等优势,借助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联合一二三产业抱团发展,使先进的管理意识、理念、措施得以贯彻落实,使从种植到销售各个环节的盈利空间得到充分释放,龙头企业获得可靠原料来源、农业生产服务组织获得稳定服务对象、农民收入得到保障,保障并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使整个产业充满活力,提升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也推动了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加工集中区的建设。

要素融合是关键。农业产业化一二三产融合联合体的优势在于可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各要素的充分融合,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杨巷镇通过稻米产业融合体发展,实现了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促进了适合大型农业机械应用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解决了分散经营条件下土地碎片化现实日益突出的问题,并实现了土地增溢;促进了现代农业科技转化应用,提升了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推动了全产业链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了95%,高出全市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机械化应用使亩均节约劳力成本42.6元;推动了智慧农业发展,农业物联网技术得到普及应用,稻米生产加工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明显提升,有效规避了当前农业劳动力日趋紧缺、成本提高的风险。

质量品牌是核心。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农产品的质量品质是根本,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推进了多家大米加工企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和专业网络销售公司集聚,通过机械播种、集中仓储,科技加工、品质控制,市场营销、品牌打造等措施的落实,使“杨巷大米”品牌的质量有保障,成为广受市场欢迎的知名区域公共品牌,推高了销售单价,提高了经济效益,品牌效应凸现。用项目区内原料加工的“宜皇”“晶溪”等企业品牌产品在沪宁杭米市的平均售价较普通大米要高出2.5元/公斤。进一步巩固了杨巷镇作为宜兴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地位,在此基础上,杨巷镇成功获得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创建资格。

经济效益是纽带。杨巷稻米产业联合体的建设告诉我们,实现多个市场经营主体、多种农业新型业态联合,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全产业链各环节的积极性得到有效保护和激发。水稻种植主体通过优势稻米生产技术标准的落实获得明显高于一般农户的经营收入,大米加工企业由于优质原料保障而确保了大米品质并实现优质优价,销售公司通过品牌营销、网络销售放大“品牌价值”,各环节经营主体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享共同体,保障了产业化联合体内部各生产经营主体的可持续发展。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产业兴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是根本出路。从杨巷稻米产业融合体建设的实践中可以看出,推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应始终坚持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质量为根本,尊重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市场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正确把握形势,培育特色优势,推动可持续发展。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凸现特色优势。要结合不同地区的不同基础、不同优势、不同特点,探索不同的产业融合、经济联合模式,因地制宜构建多个市场经营主体组成的产业化联合体、多种产业形态互动的田园融合体等经营模式,促进全产业链联合、多类产业集聚、新业态融合,逐步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高地、科技高地、人才高地。加快经营机制体制创新创造,加快调整生产关系,实现生产关系与现代生产力相匹配。彰显现代科技优势,培育壮大区域优势特色产业与产业集群,为乡村振兴注入旺盛生命力。落实系统思维、战略思维,把农业产业融合与农业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特色农业优势区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推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新型农业业态发展,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优化资源配置,产业联动,提升经济效益。要建立真正意义且切实可行的互惠互利利益分配机制,着力培育新型市场经营主体、龙头加工企业。集中支农资源,支持龙头企业应用新理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精深加工,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应用“互联网+”建设现代物流体系,构筑完善的农产品营销网络,采取销售端倒逼的方式,制定和完善农产品生产、服务和加工标准,督促联合体内部各经营主体及原料生产农户开展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品质。认真落实绿色发展新理念,革新生产方式,积极构筑生态循环农业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副产品、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变废为宝。挖掘农耕文化,推动科技、文化等要素融入农业,引导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体验农业、康养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拓展农业功能,拓宽盈利空间。

发展农服组织,精准服务,保障生产安全。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注重人才培养,组建“双创”团队,区域化组建农业综合服务组织,在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内部提供农业生产服务的同时,也为周边农业生产单位提供机械作业、专业生产、精准植保、田头预处理等服务。通过集团采购农资、专业组织生产、现代机械作业,实现节省农本、保障质量。鼓励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组建专业服务平台,开展农机作业、农资供应、病虫害统防统治、农产品流通等服务。推广“专业服务组织+合作社+农户”、“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专业服务队+农户”、“农业龙头企业+农技专家+农户”等服务模式,不断提升农业生产专业化服务水平,并以此来提高农业服务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在增强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优质化的基础上,提升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综合经济效益。□

姜瑾华/摄

猜你喜欢
联合体稻米产业化
隐藏于稻米花果中的酒香
稻米飘香醉人时光
稻米香喷喷
持续接力奋斗 推动山西农谷产业化发展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对于联合体EPC总承包模式下成本控制的得与失
魔芋产业化,打开致富新大门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发挥内外因作用 促进稻米业发展
创新思维——打造智库联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