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忠
摘 要 创新思维是一种思维的高级形态,创新思维作为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要从小发现,从小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二是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三是鼓励学生打破定势思维,四是让学生的思维有驰骋的空间。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持之以恒加以引导,就一定可以取得成效。
关键词 求异性 形象思维 定势思维 思维空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创新思维是一种思维的高级形态。创新思维在对事物进行信息搜集、整理、评价的过程中,会发现事物新的规律,可以对事物进行新的组合,可以在此基础上对事物未来的发展做出预判和想象。可以肯定的是,创新思维的价值是无限的,作为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创新思维的培养意义重大,我们要注重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数学是一门重要地、应用广泛的学科,是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本人有以下几点体会:
1训练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从不同耦连关系、结构、角度去分析、探讨同一个事物的思维方法就是求异思维。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个问题,教师可以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去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路去解决问题。学生在尝试多种解题方法的过程中,会探索总结出多种方法的特点和相互间的区别,会学习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问题,这种训练,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发散性、求异性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如“简单的归一题”:班里买3个篮球,一共用60元。照这样计算,买7个要用多少元?经学生独立尝试和同学集体讨论,最后师生归纳出这道题的解题方法:求买7个篮球用多少元,应该首先考虑求出买每个篮球多少元?然后再求买7个篮球要用多少元。学生很快写出算式60。待学生懂得了解题方法后,教师将例题中的“买7个要用多少元”改成“买4个要用多少元?”学生又马上列出算式60。教师抓住时机将线段图改为:
观察线段图,教师提问,学生讨论:这道题还有没有别的解题方法?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展示出了这样的算式60+60,列式理由:三个篮球加一个篮球等于4个篮球,买三个篮球的价钱,加上买一个篮球的价钱(60),就是买4个篮球一共用多少元。教师又将例题的“买7个要用多少元?”改为“买6个要用多少元?”将线段图改为: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分析,展示出三种不同的算式:
教师指名说出列式的理由,学生回答第3式的列式理由是:6个篮球的个数是3个篮球的2倍,6个篮球的钱就是3个篮球的2倍,所以用篮球的钱数乘以2就是6个篮球的钱。他另辟蹊径的解题思路,获得了同学的肯定。
通过這样的求异思维训练,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解题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思维就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数学思维活动包括两种形式: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是依靠形象材料的意识领会得到理解的思维,它具有形象性、非逻辑性、粗略性、想象性等特点。数学中的图画、线条、图表记载了大量的知识信息,对思维的启迪、辅助作用不可小觑。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每一步突破,都离不开思维想象,而想象又必然伴随着形象,伴随着形象性的图形、线条、表格和空间。在教学中,用直观形象的空间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
先让学生根据图形列出算式。很快有学生说:老师,我是竖着看的,每列有4个小方块,有5列,也就是有5个4,算式是4?。又有学生说:老师,我是横着看,每排有5个小方块,有4排,是有4个5,算式是5。教师在原图下面又贴上4个小方块图,看看怎样列式?并鼓励学生想出更新更巧的办法。
3鼓励学生打破定势思维
思维定势是指“由于先前活动而造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它使人以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认知事物或作出行为反应”。定势现象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它有积极的一面,如同类事物的认知就可以运用思维定势来解决,定势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同类型的知识。然而定势也有消极的一面,它把人们的思维禁锢在原有的知识范围内,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阻碍了思维的发展,我们把这种定势叫做消极定势。消极定势思维与创新思维是相反的一对,为了克服消极思维定势,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我们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的思维束缚,跳出原有的框架,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如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图中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图中的阴影面积是整个圆面积的3/4,一般解题思路,要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先求圆的面积,要求圆的面积,首先要知道圆的半径。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圆的半径就是小正方形的边长。因为学生不会求“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的边长,所以解题出现了困难。为了解决问题,寻找更好的解题方法,这就必须打破原有的定势思维。把圆的半径设为r,正方形的面积12平方厘米等于r2,圆面积S= r2=12 (平方厘米);阴影面积为圆面积的3/4即12 /4=9 (平方厘米)。这样的思维训练,克服了消极思维定势的束缚,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4让学生的思维有驰骋的空间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绪决定学习效果,当学生在充满强烈的求知欲和获取的满足感之中学习时,他们的状态是最积极的,教师在让学生通过求知获得一部分满足感后,实时提出挑战性的问题,使他们进入到一种更积极的状态。挑战性问题的提出,如同搭建起一座迷宫,在这个空间里,充满诱惑和挑战,为学生个性化解题提供了可能,为学生的思维驰骋留下了空间,为不同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舞台。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进行问题解决,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和培养创造人格。
如“小数乘法”的教学重点是小数点的定位。教师围绕如何处理小数点这个问题,留出思维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做出多种不同的解答练习;根据积的小数点位置,在因数上点小数点。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没有对问题的阐述给予结论,留出思维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去发现、探索,创新思维得到很好地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从多方面入手,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点外,还应注意为学生提供学习的依靠点,诱导学生产生新联想、新思路与新结构。只要教师能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做好引导工作,就一定能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 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陆昌然.新课程标准研究性教学案例[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6.
[3]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学生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