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学习规则即分工合作。如何提升分工合作的有效性从而提升学习困难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构建。首先,根据教学内容,组内成员分工不同,每位成员都有自己的学习任务,都要为小组共同的学习任务贡献力量,确保学习困难学生真正参与合作学习。其次,合作学习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依据,小组成员之间必须互帮互助,在此过程中对于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策略的培养有重要影响。最后,在适当时机与学习困难学生签订学习“契约”,从而增加其实施期望行为的可能,并在有限时间巩固基础知识,提升学习策略,逐步缩小与全班同学的学习差异。
【关键词】合作学习规则 分工合作 学习策略 学习行为契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128-01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合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学习,通过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互助性学习,特别强调有效沟通与协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规则是在遵守共同认同的行为契约的前提下进行分工合作。如何提升分工合作的有效性从而提升学习困难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构建。
首先,根据教学内容,组内成员分工不同,每位成员都有自己的学习任务,都要为小组共同的学习任务贡献力量,确保学习困难学生真正参与合作学习。组内成员分工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教学任务的变化而变化的,给予小组成员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成功的均等机会从而增强其自我效能感。比如合作学习之前的预习,组长的任务是预习课文、检查组内成员预习情况、收集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其他组员的任务是预习课文,搜集并推荐与学习任务相关的课外资源给组员。又比如合作学习过程中,组长的任务是参与讨论,协调分工;有的组员的任务是参与讨论、记录;有的组员的任务是参与讨论,组内计分;有的组员的任务是参与讨论、发言。根据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特点具体分配学习任务,最大限度接近其“最近发展区”,充分调动学困难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其成功的体验。有分工还要有合作,保证所有成员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处理好陈述与倾听、赞赏与批评、个体与集体等关系,从而形成良好地合作学习氛围。
其次,合作学习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依据,小组成员之间必须互帮互助,在此过程中对于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策略的培养有重要影响。罗杰斯认为:同伴教学是促进学习的一种方式,而且它对双方学生都是有好处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伴之间的交往对学生无论是智力还是个性的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伴互助的形式多种多样:互看:看别人表现、演算,看别人的作业、作品。通过观察别人的作品和表现,反思自身的学习策略并不断完善。互帮:小组成员之间设身处地思考问题、体验情感,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助人行为。相互说:通过交流对话、分享心得、相互启发共同获得发展。相互考:引导学生出题,采取组内相互考、组间相互考等形式,让学生主体真正成为思维的主体。相互评:互评能引导学生大胆地闸述自己的观点,并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观点进行反思。学习策略的习得过程要“经过命题表征(陈述性知识)阶段,然后经过在相同情景和不同情景中的应用,转化为产生式表征(程序性知识)阶段,最后认识到一套操作步骤使用的条件,则达到反省认知阶段”。学习困难学生科与学习程度较好学生结成对子,学习优秀学生负责督促检查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帮助其排疑解难,并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学习困难学生负责检查、观摩学习程度较好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并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学习困难学生在以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中的合作学习中通过自主研习、合作探究、任务展示、巩固提升四个阶段的活动,将进一步加快学习困难学生学习策略的习得。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打破竞争奖赏结构、不平等师生关系及学习策略不足对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消极影响。
最后,在适当时机与学习困难学生签订学习“契约”,从而增加其实施期望行为的可能,并在有限时间巩固基础知识,提升学习策略,逐步缩小与全班同学的学习差异。建立合作学习“公约”,引入行为契约。“公约”是在教师引导下,发挥学生自主性,共同商议形成,就如何积极参与、互动、交往等方面做出基本规范和要求,对学习困难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行为提供规范,意在有效提高学习效能。行为契约也称为表现合同,由达成协议的双方来签订,其中一方或双方同意在行为中采取一定程度的即目标行为,同时还规定了该行为出现(或没出现)将执行的强化结果即予以相应的奖赏或惩罚。在适当时机与学习困难学生签定学习“契约”,契约中制订的规则作为提示或指令会使学习困难学生产生負面心理感受甚至焦虑,促使学习困难学生采取目标行为去摆脱或减轻由规则所产生负面心理感受,从而增加他们实施期望行为的可能。与此同时,契约管理者(如科任教师)、契约参与者或其他知道这项契约承诺的人(如班级同学),都能够提醒或暗示签约人即学习困难在适当的时间实施目标行为,并提供相应强化或惩罚,从而营造浓厚的社会支持环境。签订行为契约,是为了最终不要签订契约,当学习困难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的时候,契约也就完成了它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6月8日.
[2]皮连生.《智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本文系2017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合作学习中提升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策略研究》JCJYC17250554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孙保兄(1981-),女,汉族,河南安阳人,中小学一级教师,教育硕士,安阳市洹北中学,研究方向: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