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源头之水开习作之渠

2018-05-21 02:46韩亚琴
读天下 2018年2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小学语文教育

摘要:作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简单地教会学生写作文,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动笔,让他们乐于动笔,易于动笔。因此,我认为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作文教学应与社会沟通,与生活沟通,弘扬学生的个性,追求真实和实用。下面就如何改革习作课堂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个性化作文的能力,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關键词:作文教学;小学语文;教育

一、 立意创新求突破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验)》指出:“学生写作时,不仅要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且要多角度地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对同一生活内容,指导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构思立意,而不是为他们框定一种文体,把活泼生动的小学作文写成呆板无趣的八股文。

如:写《春游》,大多数学生都会习惯性地写成游记一类的文章,叙述春游的内容,这就显得千篇一律。作为教师,应该为他们打破禁锢思维的围墙,鼓励他们走出文体的束缚,不要单写游记,而去写写小故事,甚至可以尝试写写抒发感情的散文,《春姑娘的故事》、《春天告诉我》、《大自然的怀抱》……没有了文体要求的束缚,学生的思维发散,立意自然更加新颖活泼。

二、 选材别致源生活

学生写作文常常苦恼于无事可写,无情可抒,无感可发,于是陈芝麻烂谷子便纷至沓来,这就让教师为学生写作题材的匮乏而忧心不已。其实,艺术源自生活,身边的人、事、物是最好的写作题材。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学会留心身边的小事,鼓励他们从这些小事入手,写活的东西、写新的东西。

小学生从来不缺观察力与创造力,缺少的是正确及时的引导。有一次,一位学生就教室中乱扔作业本的小事写了一篇作文,以作业本的口吻向我哭诉了同学们不爱护纸张的“恶行”。我立刻抓住了这个机会,在班上表扬了这位同学,并鼓励大家留心观察,写写这些新奇的小事。这样的引导立竿见影,很快地,教室里的垃圾桶、花坛边的小蜗牛、操场上不同颜色的小圈都成了他们笔下的主角,讲述着一个个新奇美妙的故事。这些立足于日常生活、选材新颖的作文,让人眼前一亮,也让孩子们发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好的写作素材,他们更加愿意去写,写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三、 情感真挚探内心

叶圣陶先生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学生习作尤其强调写真事、抒真情。小学生正是情感最为真挚、最为乐于表达自己情感的时候,教师应抓住这段黄金时间,鼓励他们说出心中最想说的话,表达出内心最直接的感情。

如:指导写人的作文时,我就这样说道:“读了大家的日记,我非常高兴,特别是小刘同学写妈妈的文章,写得很具体,很有感情。我为小刘同学有这样一位好妈妈而高兴……大家想不想知道小刘怎么写她妈妈的呢?”学生都邀请小刘同学朗读自己的日记,然后我请大家说说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学生都非常积极。最后,我告诉学生:“我知道你们都有爱你、疼你、关心你的亲人或朋友,心中一定珍藏着许多感人的故事,你们都能够把它写好,跟大家分享吗?”这样,我采用“以情动情”“激情引趣”的方法,使作文教学富于情趣,同时也鼓励学生在作文中投注真情,以真情来感动读者。

四、 教学开放促体验

单纯的文字、语言有时难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要加深学生的印象,还要融合视觉、听觉、触觉等,开放习作教学的方式与手段,让学生参与体验,习作才会变得鲜活、灵动。

有一次,我要求学生写校园中的一种植物,他们都十分迷茫:写什么呢?有什么好写呢?于是我便带领他们走出教室,让他们到校园中寻找自己喜欢的植物,可以上前近距离观察,伸手抚摸,或者去闻闻花香,或者将它们永远地留在相片中。有了这样的经历,学生写起来就“下笔如有神”了,“它的叶子圆滚滚的,背面有绒毛,摸起来软软的,就像在摸毛茸茸的小鸭子”,“那花真好看呀,红艳艳的,比红领巾还要鲜艳”,“广玉兰的花瓣可香了,深吸一口气,整个人都神清气爽,感觉舒服得像要飘起来了”……这些生动的句子就在学生的亲历体验中,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五、 互动交流建平台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只有优秀的作文才有机会让大家分享,那些写得不怎么样甚至写得不好的作文,只能成为他们难过、自卑甚至放弃的起点。作为教师,必须认识到并非所有的孩子都有写作的天赋,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而不是他们最后写出来的作文来进行评判。或许一篇作文写得并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但只要有进步,那么这个学生无疑是有进步的,同样应该得到肯定与表扬。

因此,我改变了范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在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文章。写得好的地方,大家一起欣赏,分享成功的喜悦;写得不好的地方,大家一起学习,加强互动交流,共同商量如何修改。另外,我还要求每一组每次推荐一到两篇文章,可以是写得最好的,可以是最让人感动的,也可以是进步最大的,在全班进行交流,从而鼓励他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争取写出更好的文章。展示交流的形式变化了,习作的成效出来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引源头之水,就定能打开习作之渠。带领学生走入一个全新的作文世界,将不再是一个梦想。

参考文献:

[1]王定波.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三真”[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06).

作者简介:

韩亚琴,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南沙小学。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小学语文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