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管理模式创新

2018-05-21 08:41万方
读天下 2018年1期
关键词:公共管理学校管理信息时代

摘 要: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是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时代,没有围墙的大学引发了高等教育的变革。传统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理念、方式和体制已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越来越重要。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院校,必须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建立有效的学生数据信息库,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管理;学校管理;信息时代

在新的公共管理模式下,高职院校教学行政管理的目的是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个体和群体的工作效率,使其效用最大化;经营的核心是如何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笔者主要探讨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管理的新途径。

一、 创新管理体制

首先,多元化经营模式。高职教育可借鉴近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经验,打破一元化经营模式,面向市场,寻求合作伙伴。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减少国有资产在学校中的比重,使高职院校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的格局。

其次,托管模式。在市场运行规则下,将学校法人财产权以契约形式过渡给对方,实现财产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这种形式特别适合于近年来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变化的需要。当出现招生滑坡,资产闲置时,可托管于人;反之,招生规模扩大,则可以托管代替扩建,节约成本,避免浪费,实现资产短时间内的增值。

最后,并购模式。兼并收购是学校资产经营中最活跃的模式。可以学校的财产权和债权的转移来完成所有权的过渡。面对当前职业教育中部分学校生源匮乏、办学举步维艰的现状,采用并购模式,扩大经营规模,可以有效发挥并购院校的专业、资产及社会声誉优势,实现低成本扩张。

二、 建设高职信息化管理资源

(一) 建设高职院校管理信息化软件系统

由于高职院校注重能力培养,课程体系与普通高校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市面上销售的通用教学管理软件不能很好地优化教学资源,这就需要学校投入专项资金,要求教学软件制作公司开发适合高职院校教学特点的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该系统应具备体现理实一体、工学结合这类课程的功能。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软件系统不能只是一个独立的教务管理系统。如果仅限于选课、排课、排考这样的基本功能的教学管理软件是达不到教学管理信息化效果的。必须是一个大型的数字化校园,包括:教务管理系统、学生工作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教学资源平台、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等等。

教务管理系统能对学生的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教材、考试进行直接的管理以及对上课效果的考评。学生工作管理系统是对学生学籍、学生助学情况、辅导员安排、辅导员考评等情况进行管理。财务管理系统可以对学费、教材费、住宿费及其他费用进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能对学校机构的编制、教师的档案、教师的培训、教师的职称、教师的待遇及教师的工作量核算进行统一的管理。后勤管理系统主要是对学生的宿舍及产生的水电气网费、学生的信息卡或饭卡等信息进行管理。

教学资源平台是教师将课件或有用的资源上传到网络,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可以直接提取,学生也可以在任何时候上网查看。数字图书馆可以对学校图书馆的书籍进行管理,学生和老师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对书籍进行查阅。这些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协助,共同完成对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和资源整合。

(二) 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管理能力

为适应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懂得高职教学思想,掌握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具有管理经验和创新能力,熟练掌握基于网络技术的教学管理能力。简而言之,教学管理人员只有成为技术型、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才能达到教学管理信息化对管理人员的高要求。对高职院校而言,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覆盖面广,几乎学校各个部门都有专人负责管理。这些人员的管理能力和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力参差不齐。这就需要对各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他们应用和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建立一支高素质教学管理队伍。

(三) 推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制

教学管理信息化不仅要更新旧的观念,而且要建立一套与信息化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制。传统的教学管理体制是以教务处为主的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作为教学管理的指挥中心,各教学系部只是配合教务处完成教学管理工作,学校其他部门也是单一完成本部门工作。这样的体制使整个教学管理周期长,教学信息反馈慢,严重影响了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教学管理信息化建成后,可以通过教学机制改革,建立以院系自主管理为主的教学管理体制,下放管理权给各系部,增强各系部教学管理的自主权和信息处理能力。这样,以教务处为主的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只需对教学管理进行宏观调控和指导,各部门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教学管理任务。这样,可以缩短管理周期、及时反馈管理效果,减少资源浪费、方便教学教改等等。

三、 结语

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还未形成一套成熟的、规范的系统。本文从信息化改革的角度出发,探究了当下的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模式,提出了改革性的方案,旨在促进我国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型的人才。当然,以上也仅是笔者个人在高职院校工作期间的一些经验和想法,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致力于高职院校公共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从而真正以研促教,以研促效,提高高职院校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皱楠.高职A学院学生信息化管理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D].沈阳:东北大学,2008.

[2]魏鹏.高职院校教育资源信息化网络及其文化建设途径探析[J].华章,2013(4).

[3]胡元林.论高校学生工作的现代转型[J].湖北社会科学,2011(9):178-180.

[4]赵婀娜.高等教育:从规模发展转入质量提升[N].人民日报,2010-03-03(9).

[5]桑新民,李曙华,谢阳斌.“乔布斯之问”的文化战略解读——在线课程新潮流的深层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13(6):30-41.

作者简介:

万方,重庆市,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公共管理学校管理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年鉴出版的品牌建设
信息时代初中全学科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信息时代
春节联欢晚会的思想导向性增强对于公共管理的影响
诚朴决策管理学校的探索研究
情感管理是最高效的管理
我国政务微博参与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公共管理功能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忘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