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让地理教学课堂更精彩

2018-05-21 08:41李少君陈琼妹
读天下 2018年1期
关键词:游学高中地理生活化

李少君 陈琼妹

摘 要:伴随着新时期教育教学革命的风起云涌,不仅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了更高要求,对于高中地理教学质量要求更是愈来愈高,尤其是随着学生核心素养观念的提出,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已经成为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的重心。将地理文本与现实实际相结合的综合应用的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是需要长期实践的动态过程,教师应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加强对于学生的切实引导和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认真观察地理教材与社会实际之间的联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办法,从而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养成和综合实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核心素养;培养

伴随着新时期教育教学革命的风起云涌,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尤其是随着学生核心素养观念的提出,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已经成为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的重心。特别是在旧式地理教学模式下,学生着眼于“纸上谈兵”,侧重于书面解题能力,而将地理文本与现实实际相结合的综合应用的实践力却是当下高中生最为欠缺的能力之一,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有鉴于此,本文作者从自身教学的具体实践路径出发,就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力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研讨。

一、 关于加强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必要性

地理实践力是一种地理研学,具体而言,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其外在体现是指通过实践体现出来的操作层面上对现实问题的应对能力,内在体现是内在的品质,是一种意识和习惯。如安全意识、环保意識、科学意识、行动意识;养成动手的习惯、思考的习惯、调查研究的习惯等。所以,地理实践力包括能力和品质两个方面。

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必要性主要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这是新时期教育教学革命的客观要求,促进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养成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与时代发展的大势相契合;另一方面,这是新时代成长起来的高中生内在的学习利益诉求,也是当代社会人才培养机制的标准要求,当下的社会发展需要的是理论与实际并重的人才,而非传统的“坐而论道”式的“学者”。另外,地理学科与现实社会存在密切而广泛的联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地理学科本身的内在需要。

二、 在地理教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几点措施

(一) 支架式与生活化地理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主观意识与客观实际结合的内在思维活动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不仅是一种客观的行为能力,也是一种主观思维意识的活动,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首先要对他们进行思维层面的意识引导,采用相关办法,促使其形成将地理学科理论知识与客观现实相联系的深层思维活动,学生只有具备了相应的思维方式才会从大脑中发出对应的信息源指令支配其接下来的行为方式。而在地理课堂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习惯于用支架式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下意识地进行相关思考,促进他们养成地理学科理论与具体实际结合的意识。

譬如,在学习“大气受热过程原理”时,教师通过记录青藏旅游时所准备的物品,在选择物品时设置既要准备感冒药、又要准备遮阳帽的情景,支架起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对该现象进行解释,其问题大体如下:

1. 青藏地区的温差跟本地区比较,有什么差异?

2. 他出门在外需要提前准备哪些物品?

3. 请用相关的地理知识解释他要如此做的原因?

……

这个过程中,学生跟随以上问题的步步引导,意识逐渐进入到了用地理理论知识解释具体实际现象的思维领域,有助于他们养成将主观意识与客观现实结合的思维,促进其地理实践力的养成。

(二) 以生活话题为媒介,促进学生将地理理论综合应用于客观实践

生活中到处蕴含着地理的智慧,现实生活中诸如旅游、气候、保暖和季节性蔬菜等的许多常见的事物或者现象都与地理学科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地理教师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用地理理论解释生活现象,以现实话题为引,促进其将地理理论综合应用于客观实践,推动学生意识思维活动向更深层次发展。

例如,在进行关于“气旋与天气”的学习时,为了锻炼学生相关的实践意识思维,笔者从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入手,让学生以“台风印象”为话题,运用自身所学的地理理论知识,在小组内展开了充分的探讨,对这个天气现象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具体的分布情况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得出其形成的原因和作用原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就该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刺激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还深化了其对地理学科与客观现实关系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三) 合理安排可易操作的相关实践活动,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有效的课外活动是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另一个地理教学课堂,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讲究以书面材料的答疑解惑来展开地理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提升,但这种模式已经与现下的教学要求存在诸多分歧,也与当下的高中生培养目标不符,教师在展开地理教学活动时,要结合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目标,合理安排可操作性的相关实践活动,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后,笔者以“我的家乡怎样发展”为题,向学生安排了一项实地调查作业,让其对家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的地理理论知识记录下两化现象的突出特征和发展成因,哪些领域的发展呈现出比较良好的态势,哪些又存在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等。这种课外实践活动的作业布置不仅锻炼了学生用地理理论进行实践运用的能力,还促进了他们地理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是需要一个长期实践的动态过程,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加强对于学生的切实引导和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认真观察地理教材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办法,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养成和综合实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黄莉敏.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

李少君,陈琼妹,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英林中学。

猜你喜欢
游学高中地理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理性看待“海外游学热”
海外游学别因焦虑而盲目跟风
海外游学勿忘教育之本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