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论述民族地区高等院校校园景观建设所展现的民族文化内涵与特征,针对广西民族地区高等院校校园景观建设中文化内涵丢失、精神文化建设缺失、民族元素的运用不够系统、模仿式民族元素的运用降低品级等问题,探索民族建筑、民族装饰、民族音乐元素、民族体育元素等在高校校园文化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少数民族元素 校园文化 景观建设 运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2C-0096-02
民族地区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景观体现民族风情,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少数民族学生的人才培育。而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校园景观环境应该具有其特殊的文化特征,不仅要有普通院校校园景观环境所具有的特点,而且应该表现出具有民族文化背景的多元化特征。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加强了对高校校园文化景观的建设,但是针对民族院校校园景观的研究却极少。因此,本文探索少数民族元素在高校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中的运用。
与其他的普通校园文化景观不同,民族地区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景观环境展现出更为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这种内涵隐藏于校园文化景观当中,以精神感染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作为一种精神内涵,在从事有关民族文化的活动中,使得民族学生更能体会到“家”的归属感。
一个优秀的校园文化景观应该具备以下两个特征:一是环境具有培育人才的功能,满足环境育人;二是环境能够提供开放交流的功能,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交流学习。除此之外,在满足以上两种特征的基础上,更要将民族文化融入其中,因为不同的民族文化元素能够促使学生接触学习民族文化,感受民族风情。因此,民族地区高等院校校园景观建设更应体现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特征。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主要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水、彝、仡佬等 12个世居民族,因而拥有众多的民族文化资源。在这种多民族交错聚居的环境影响下,广西的高等院校与其他各级各类学校一样被烙上了民族文化的印记,都潜移默化地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其中,作为具有得天独厚的经济、文化、地理位置发展优势的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艺术学院等区内知名大学,在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上颇有成效,打破了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并打造出其独有的文化景观建设路径,与此同时还培养出不同于其他院校学生的具有本校特色的在校大学生。但其在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文化内涵丢失。一所高校的经济实力乃至国家的经济实力都对高校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具有重大影响。驻邕高校凭借地理及历史优势在经济上得到大力支持与投入,使得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从目前来看,广西大部分高校校园文化景观建设还停留在“表面工作”上,更多的建设在宿舍、食堂、图书馆、体育馆等校园基础设施设备上,从而导致在高校师资力量、学科结构等建设方面的薄弱,甚至是忽视。高校物质文化体现着学生的精神诉求,而学生在精神诉求上却无法得到寄托,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作为具有先进思想与正确价值取向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可以通过合理的行为方式打造高校大学文化,更能够起到育人的积极作用。然而,在这方面的缺失或不足导致广西部分院校在教育环节上产生不少弊病,例如有教师应付教学或缺乏创新的现象。此外,同化严重的学科建设已无法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学生发展需求,导致在人才培养方面缺乏本校的文化特色,严重阻碍实现教学目标。
(二)精神文化建设缺失。第一,校园文化建设缺少精神文化建设,多注重以功利主义和适用主义为主的物质精神文化建设,导致人文精神的严重缺失。而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组成部分之一的人文精神,不仅是高校发展的内在推动力,更是作为一种有利条件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与个人追求。但是,当前高校的大学生境况却不容乐观,他们大多在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时以功利性为主,即这些活动能否对其学业乃至就业有所帮助,精神上的虚无使得他们不注重道德修养。与学生相对应的教师却多关注于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反而不重视或者忽略人文精神对培养学生的积极作用。第二,校园文化建设缺少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认同感。少数民族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为我们沉淀出少数民族文化,其思想和价值追求是被普遍认同的。少数民族文化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能够加强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不仅能陶冶情操,提升精神世界,还可以体现爱国精神并巩固民族根本,从而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以及责任感。但是,这种认同感在当前高校中的表现力并不强盛,单一侧重于新时代的新生事物,而缺少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继承,在處理传统文化和与时俱进的关系问题上表现得很乏力。
(三)民族元素的运用不够系统。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族地区高校有责任、有义务加强保护与推崇民族文化,这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凝聚力与校园文化的生命力。部分高校开设了少数民族服饰课程,或者少数民族建筑赏析课程等,但都只是浅尝辄止,并没有深入研究更没有形成专业品牌。
(四)模仿式民族元素的运用降低品级。广西区内很多院校的校园入口设计都运用了少数民族建筑风格特点,但是相似度特别大,并且与自己校园类型及文化建设毫无关系。这样滥用民族元素,强行套入校园建筑,不但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反而对民族建筑元素的特性打了折扣。
建设更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景观,能够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少数民族活动中,增强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因此,我们应合理地将民族元素应用于校园景观中,有效开发民族文化。
(一)民族建筑在校园文化景观中的运用。在景观设计元素中,建筑一直作为核心元素存在,既是景观的构成部分,也可独立存在,体现其功能于价值。在校园文化景观设计中园林建筑也将是一个重点研究的景观元素。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地形地貌、气温气候、水土资源等情况各有不同,就像人的性格特征一样,建筑也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广西地处南方,具有明显的岭南特色,岭南建筑于岭南的政治经济发展、文化积累、科技进步是同步更新的。民族建筑是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如何准确地通过民族建筑展示民族文化,在民族文化景观设计中需要严谨地运用民族元素,既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更不能只有其形而无其神。例如,校园主干道是校内外人员了解校园文化的直接途径,所以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应该以交通道路研究与规划中进行,通过民族元素的使用,反映出民族先民的无穷智慧与开发价值,同时增强校园的传统文化气息。
(二)民族装饰在校园文化景观中的运用。民族装饰是一个民族通过历史文化沉淀、通过对美的理解与劳动生产相结合提炼出具有装饰与美化功能的具有独特代表形的图形图像。民族装饰由于其地域性特点,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与艺术表现性。因此,在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中,合理使用民族装饰可以增加文化内涵,强化景观的艺术性。
民族装饰在校园文化景区设计的运用主要有校园视觉系统设计的装饰、基础设施的装饰、建筑的装饰、校园墙体文化装饰、校园服饰装饰等。装饰图案在校园文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式主要有:保持原型,因为民族装饰图案,本身就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直接投入使用既具有浓厚的原生态文化又具有审美艺术价值;提取与生成,通过现代景观设计手段,提取原图案的核心思想与主要表现形式,通过新的艺术手段生成具有时代性及校园特点的装饰图案,表现新颖而不失民族风味;置换与转换,校园文化、现代工艺、多学科交叉等多重原始可以与民族装饰图案进行置换或转换,形成新的图案或者组合体;解构与整合,通过解构主义对民族装饰图案进行分解,能够更细致的分析文化背景的深层含义,通过重新整合能够组合出具有个性鲜明的新作品;变换与延展,外来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也可以当作一种新的元素,通过外来文化的进入渠道与发展路线,把民族装饰进行变换,延展到国际上文化市场,最大地宣传与保护民族装饰。
(三)民族音乐元素在校园文化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植根于民间的少数民族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是广大少数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优秀的音乐作品总是能潜移默化地给人以美的体验,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同样的,民族音乐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在高校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中加入民族音乐元素,可以建设音乐喷泉或是具有标志性的民族音乐景观,因为具有民族意向的标志物可以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交往空间和学习空间,少数民族学生可以在音乐广场载歌载舞,既可以加强民族之间的交流,又可以很好地保证校园文化品质的提升。
广西民歌已經逐步走向世界,但是民歌文化与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的结合还处于摸索阶段,通过把民歌元素应用于校园文化景观建设,能够增强学生的体验性及认识的全面性。民歌背后是广西民族劳动者的勤劳与智慧、对生活的憧憬与乐观。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流行的音乐文化步入一个瓶颈期,人们也进入审美疲劳阶段,民歌文化正受到人们的青睐,以民族特有的文化形式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形式形成一种全新的特色文化。
(四)民族体育元素在校园文化景观设计中的运用。走体育强国路线,我们就必须通过优秀运动员在国际上的拼搏增强民族自尊心,激发全民健身热情。广西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民族体育种类多,参与人群多。特别是广西的一些少数民族与越南、泰国等国家民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的饮一江之水,有的隔岸对歌,有的跨国联谊,使得民族体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一带一路”背景下,发展边境民族文化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既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全人类的财富,通过高校校园文化景观建设能使民族文化得到一个质的飞跃。
[1]包其锋.少数民族音乐在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J].北方音乐,2015(16)
[2]李承实.浅析园林景观设计中民族元素的意义及其强化[J].魅力中国,2013(10)
[3]林海.景观设计课程中民族元素的运用[J].艺术教育,2012(8)
【作者简介】羊双全,四川绵阳人,广西城市职业学院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西南民族建筑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责编 苏 洋)